俄军总爱射“娘炮” 为啥火箭箭身要涂女性名字(组图)

我们都在电视上看过卫星发射直播,点火前的倒计时让人紧张得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但其实,我们对发射前的准备工作还是了解较少。

每个国家的航天人员在发射卫星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

现在,我们就跟随“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记者帕维尔·谢林和安娜·涅杰利科前往俄罗斯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去看看俄罗斯的卫星发射准备工作以及他们的传统吧!

3天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将用运载火箭将一枚“格洛纳斯”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根据惯例,火箭要提前3天在清晨时分通过铁轨运送到发射台上。

早上7点,火车头就已经在组装试验大楼门口等待着了。

(image)

装配车间内的火箭即将被运往发射台。

(image)

这天,外面下起了小雨。据称,当初选择将航天发射场建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是有原因的。

在20世纪五十年代,卫星侦察尚不成熟,航拍是唯一一种空中侦察手段。为了防止敌方飞机监视航天发射场的活动,就需要选择在上空常年有云层覆盖的地区建造航天发射场,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正好符合条件。但云多也意味着雨多,因此这里的工作者们也不得不长期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工作。

(image)

火车缓缓地将火箭从车间内拖出。火箭的体积和重量都大得惊人,因此只能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运往发射台。

(image)

多年来,发射场形成了这样的一种传统:在火箭被运往发射架的同时,航天发射场的所有领导都要在一旁步行护送。

(image)

据介绍,火箭运输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可以进行,不仅风雨无阻,甚至连霜冻、暴风雪都不怕。只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整个发射工作才会被迫中断。

此时,发射架展开双臂,做好迎接火箭的准备。(看雨水打湿了镜头,但发射准备工作丝毫未受影响。)

(image)

(image)

火箭运抵发射架。

(image)

(image)

现在,发射架周边区域禁止一切无关人员通行。

(image)

帕维尔和安娜也只能在禁区外观摩。

(image)

火箭是借助这种机械装置竖立起来的。帕维尔以为这个过程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但实际上只需15分钟。

(image)

周围的支架把火箭固定住。这些支架被称为“铁花”。“铁花开了”,就意味着火箭升空了。

(image)

(image)

趁火箭还没发射,我们抽空来看看俄罗斯军队空天军的徽章:中间是一枚火箭,两侧是两个支架,上方是北极极光。

(image)

发射场太大了,帕维尔和安娜又要兵分两路了。

安娜爬上发射架,看看最后的发射准备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image)

(image)

所谓的“爬上”发射架,也不是真正的“爬”。发射架内装有电梯。

(image)

安娜很快就抵达了要去的那一层。

(image)

工程师们正在“联盟号”火箭旁紧张地工作着。

(image)

火箭箭身上喷涂着“塔尼娅”的字样(“塔尼娅”是一个普通的俄罗斯女性名字)。这是俄罗斯军队的传统,每次火箭发射前,都要在火箭箭身上喷涂上“塔尼娅”,企盼发射成功。

(image)

帕维尔去哪儿了呢?他去了一个更神秘的地方。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image)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