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蒋经国的用人之道,坊间有许多研究与讨论,其中一个最让大家议论不止的问题是:蒋经国当年为何选择李登辉,而不是林洋港担任副总统?
毕竟林洋港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台籍政治菁英,而且每个重要职位都走在李登辉前面,包括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都是林走李接,政坛上因此有“望洋兴叹”之说。但1984年第七届总统、副总统选举时,蒋经国提名当时的台湾省主席李登辉为副总统,而非时任内政部长的林洋港,两人的政坛追逐之路就此转向。
蒋经国为何舍林而取李,关于这个问题,前行政院长李焕生前曾说,蒋经国之所以没有选择林洋港,主要有四个因素:
一、林洋港省主席期间,将农田水利会总干事由官派改为民选,此一影响基层农民势力关键职位从此不受政府制约,蒋经国大表不悦。
二、林洋港省主席期间,未充分沟通就把新竹市与嘉义市升格为省辖市,改变很多财政分配造成官场纷扰不和,阁揆孙运璿要求收回却被以辞职威胁,给蒋留下难以驾驭且做事缺乏政通人和的印象。
三、林洋港内政部长期间,未谨言慎行,在立委面前承诺,三个月内改善治安做到铁窗消失,成了社会名言结果未达到,造成政府威信受损,给蒋留下此人办事说话不稳重的判断。
四、林洋港出身南投世家,家族成员庞大复杂,林洋港自己曾当选民选的南投县长,他的弟弟林源朗也在他之后当选南投县长。如果林洋港更上一层楼做了副总统,甚至将来还有机会升任总统,难免整个林氏家族鸡犬升天,形成政治特权,是蒋经国极不愿见的局面。
李登辉的家族则十分单纯,唯一的儿子李宪文在李登辉担任省主席时,已因病早逝,唯一的哥哥,更早已在二次大战期间,死于太平洋战场。
蒋经国在时任台北市长林洋港(左后)的陪同下,投票选举台北市议员。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1978年,原任台北市长林洋港,与新任市长李登辉参加市长交接典礼。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帝相暴露”的林洋港
李焕毕竟长年追随蒋经国,十分理解蒋对人的好恶。但其实早在1978年林洋港刚担任台湾省主席不久,蒋经国对林洋港的评价就十分有保留。1978年6月27日蒋日记记载:“林洋港之为人,逐渐可以发现其好名善变,不可不防。”
当时林洋港刚从台北市长调升台湾省主席(6月12日),一般认为应是蒋经国极为器重的人,蒋却在那时就指林“好名善变”,并提醒自己“不可不防”,十分出人意料。
接着在7月29日的“本星期预定工作课目”,蒋又记下:“林洋港初任省主席。由其言行可以发现,此人沽名钓誉,好大喜功,不但难成大事,恐将害事,密切加以注意。”至于是什么事情让蒋经国对林洋港留下“沽名钓誉、好大喜功”的不良印象,日记中并未叙及。
不过戒严时代权力来源系乎强人一念之间,坊间传闻林洋港于省主席任内访日受高规格接待,因此事“功高震主”而受猜疑,许信良甚至以“帝相暴露”形容。或许有些夸大,但也说明在威权统治年代,阿港伯虽然凭借幽默风趣赢得媒体好感,却可能适得其反地犯了当权者的大忌。
到了8月12日,蒋经国在日记记载:“林洋港有才能,但是在品德方面不够正直,在紧要关头恐怕把握不住,应深加注意,时加考核。”至此,蒋经国对林洋港可说已经定了性,政治之路很难再往上攀升了。1984年6月1日,就在李登辉获提名为副总统不久之后,林洋港就从内政部长明升暗降为行政院副院长。
1988年,林洋港(左)悼祭蒋经国逝世。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蒋经国眼中的李登辉
至于李登辉,他的从政之路是从1972年入阁担任政务委员才开始,此前他只是一位在台大任教的农业专家,并在农复会担任技正。1970年,联合国开发总署东亚支部邀请他到曼谷主讲农业经济问题时,政府因为他政治上“观察中”的原因,没有允许他出境。所谓“政治上”的原因,是指李登辉曾经是台共成员的背景。
1968年6月,李登辉自康乃尔留学回国,要到农复会工作前,就因为大学时参与的读书会与共产党有关,以及在海外曾会见台独运动人士,被警备总部约谈,第一次约谈的时间长达17个小时,之后又持续了一个礼拜才结束。后来是得到沈宗瀚、李焕的推荐,李登辉这才进入政界,担任政务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阁员,年方49岁。
翻查蒋经国日记(止于1979年底),有关李登辉的记载并不多,但相较于蒋对林洋港的疑虑与防备,他对李登辉则是欣赏有加。从1972年李登辉入阁担任政务委员,到1979年李登辉还在台北市长任上,蒋经国日记中与李登辉有关的记载如下:
1972年5月31日,蒋在日记中写下新内阁名单时提及李登辉的名字,6月2日他写道:“接见新任政务委员,谈得很投机,为一优秀之科学人才。”1978年4月9日记:“行政院人事难做最后决定,初步拟以运璿为行政院长,继正为经济部长,登辉为省府主席。”
1979年3月13日记:“约台北市李市长查询市政,并作数项指示。(医疗、交通秩序、自来水、公共交通工具等)。李市长有工作热情,又有新的科学观念,可以培植的一位人才。”
1979年,蒋经国至台北市政府巡视,听取时任市长李登辉(右)报告供水情形。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蒋经国至台北市政府巡视,左为时任市长李登辉。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1979年4月28日记:
中午在三芝李登辉家乡餐聚。
1979年5月8日:
上月28日约了几位朋友,在三芝乡一所古庙中聚餐,由李市长作主,吃的是台湾家乡菜,谈笑甚乐。
1979年9月24日记:
由于台北气氛之烦闷,人事之困扰,于上周四晚间约昌焕、登辉从基隆出海,先至东、西莒,经南竿、东引返航,两天海上行,身心至感愉快,实为难得之时日。
由于蒋经国日记只写到1979年底为止,外界无法从日记中察知1984年初,蒋经国提名李登辉为副总统的心历路程。不过当年在给国民大会的提名书中,蒋经国写到李登辉时,曾有“少时即痛心邦国为日人侵凌,富有民族意识”等文字。隔天2月16日蒋经国还函电宋美龄:“李登辉同志各方反应亦深以为得人”。
蒋经国描述李登辉“少时即痛心邦国为日人侵凌,富有民族意识”。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蒋经国曾函电宋美龄:“李登辉同志各方反应亦深以为得人”。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小结
李登辉和蒋经国青年时代都曾是怀抱理想的共产党员,都熟读社会主义理论著作,经历过共产党的组织生活,背景相似。李的学历高,而且能力强、为人聪明又谨慎,深得蒋经国赏识和欢心,将李安置身边,多方提携教导。
2019年日本产经新闻刊载的《李登辉秘录》中提及,李登辉有本现在仍珍藏着的记事本,记录1984年至1988年,他在副总统时期与蒋经国156次的个别对话。
他比喻自己像是毕业于“六年制的蒋经国学校”,从蒋身上学到许多关于政治的事,并多次感受到蒋经国的厉害之处。其中之一就是,蒋经国在担任行政院长期间,裁判了自己亲戚担任人事行政局局长的贪污,宣判15年以上的刑期。“如果是他的父亲蒋介石,应该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李登辉以蒋经国学生自居,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继位担任总统及国民党主席12年,任内表现褒贬互见。
不少人认为蒋经国根本看错了人。他评价李登辉是“一位可培植的人才”,结果李登辉把国民党搞得四分五裂,只剩下一口气;他赞许李登辉“富有民族意识”,并深庆得人,李登辉权力稳固后把中华民国带向台湾化,影响直到今天。
但另一方面,台湾的民主转型也是在李登辉任上完成的。究竟蒋经国选择李登辉是对是错,只有留待历史检视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