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划下三横线:习近平是“栋梁之才”(图)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的核心地位从具体实践到理论创新,得到全面确立。外界普遍认为,这场中共的全体大会对所谓“习时代”做了一次广泛描述,其影响力将远超以五年为单位的任职周期,是对中共整体,由内而外的一次重新型塑。

习本人自从上台以来,也吸引了各界关注的目光,尤其是他逐步成长上升的经历,频繁被报道,被求证。不少西方人好奇,在经过略显孱弱的胡温十年,已然九龙治水尾大不掉的中共高层,为何能迅速崛起这样一位极具凝聚力,且又敢于决断直面陈弊的领导人。

更多中国人同样也想知道,习的成长经历究竟为其刻印了何种政治基因与作风特质,能推动五年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潮头迭起,谋之既深又攻之能克。

近段时间以来,中共党媒《学习时报》连续刊发文章,内容来自于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一实录在2016年底到2017年3月间已在该报刊载了一部分,此番是实录的后续篇《习近平在正定》。

从1982年3月到1985年5月,习近平赴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和书记,共任职三年多时间。离开正定后,习即被调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至此走入仕途快车道。习本人亦坦陈,“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

文章披露,习近平在正定的表现引起中组部的注意。当时的中共领导人胡耀邦曾指示中组部召开一个汇报会,从各地请一些县委书记到组织部汇报,以打通上下级的联系。

时任中组部秘书长何载负责这次汇报会的具体事项。据他回忆,当时共找了十多个县委书记到中组部汇报,河北一省就来了四位,习近平便是其中之一。

(image)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