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世上女神千千万,但女王只有她一人!(图)

每每有红毯,总少不了一些蹭热度的“毯精”……

昨天晚上,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不出所料,又有想尽办法吸睛的,譬如这位↓↓靠假摔搏出位的……姿势也是很销魂了……

(image)

蹭毯鼻祖范冰冰这回倒是中规中矩↓↓

(image)

李宇春也还是一如既往地发挥稳定↓↓

(image)

在众多大腕儿中,最惹环环注目的还是她——本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红毯上的她,一袭优雅大气的黑色蕾丝长裙亮相↓↓

(image)

虽说这套高定礼服是个旧款,她也早在四年前金球奖时就曾穿过↓↓但是,“大魔王”到什么时候都是“大魔王”!这身材、气质、状态,简直和四年前一模一样。

(image)

在当下演艺圈,“女神”这个词早就被用滥了。可配得上“女王”称号的,恐怕真找不出来几个。凯特·布兰切特,可以说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女王”。

(image)

说起来,布兰切特算是各种电影节和颁奖典礼的常客了。她拿过两次奥斯卡小金人、3次金球奖。这次,作为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布兰切特说她希望能够为女性电影人发声,鼓励她们真正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当你在一个行业达到了某个地位时,你有机会和责任去引领行业,保护你身后的人,确保不管你经历了什么考验和磨难,你身后的人都可以更加轻松地前行。这就是你工作的一部分。”

和很多同时期的女演员不一样,翻遍布兰切特的报道,你只会看到一条条简单的履历。比如,她1969年5月出生在墨尔本,父亲是广告导演,母亲是一名老师。她是家中的老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她10岁时,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母亲独自带大他们兄妹三人。

也许会有人说,女王就是女王,根本不需要发迹史。可事实上,这背后的辛酸苦楚只有她自己知道。

(image)

凭借扎实刻苦的学习,布兰切特在墨尔本大学拿到了经济和艺术双学位,后来她又进入戏剧学校继续深造,并经常表演莎翁的剧目。她的表演功底和古典气质,在这个时期被培养出来。

1998年,29岁的布兰切特终于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她主演的《伊丽莎白》上映了。

(image)

伊丽莎白是英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她曾被同父异母的姐姐、人称“血腥玛丽”的玛丽一世软禁,在后者死后成为英国女王。面对各国王族的求婚,她不愿成为利益争斗的棋子,其名言是:“我丈夫只有一个,那就是英格兰。”在她治下,英国结束多年动荡,迈向黄金时代。

在此之前,大部分观众还不认识布兰切特。他们没想到,这个青涩面孔竟然能自如驾驭女王这个角色。

伊丽莎白一世的柔弱与顽强、敏感与坚韧,被布兰切特刻画得入木三分。布兰切特凭此片一举成名,获得英国电影艺术学院最佳女主角和金球奖剧情类电影最佳女主角,还首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image)

《伊丽莎白》大获成功,布兰切特对出名却没什么感觉。

1999年,《天才雷普利》的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找到她,给她安排了一个小角色。可当两人见面时,布兰切特滔滔不绝地向明格拉表达对剧本的感受。

(image)

明格拉以为布兰切特误会自己将演女主角,小心地提醒她:“你知道女主角是谁吗?”“知道啊,格温妮丝·帕特洛。”布兰切特毫不在意地继续讲下去。这次见面后,明格拉给布兰切特加了很多戏份,他评价她的演技“像巴赫的音乐一样精准”。

真正让布兰切特家喻户晓的,是2001年上映的《指环王》三部曲。这部鸿篇巨制,充分展示了大导演彼得·杰克逊的多种能力,选角是其中之一。电影中的多个种族——霍比特人、矮人、巫师、精灵,都有鲜明的特点。作为等级最高的精灵,他们最尊贵的女王应该由谁来演?杰克逊毫不犹豫地选了布兰切特。精灵女王成了影史上的一大经典。

(image)

2003年,布兰切特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接演电影《飞行家》中的凯瑟琳·赫本。后者是活跃在上世纪30至70年代的传奇女星,曾被评为美国百年影史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一名。她性格豪爽风趣、桀骜不驯,被誉为“凯瑟琳陛下”。从外形到性格,布兰切特都与她十分相似,成为了不二人选。

那年6月,布兰切特到剧组报到的当天,赫本去世了。这位巨星再次回到报纸头条,也再度受到热议。在这个节骨眼上扮演赫本的布兰切特遭到了很多质疑:她能重现独一无二的赫本吗?

(image)

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布兰切特完美地呈现了聚光灯之外的赫本,让人们相信,赫本就是这个样子!她也首次捧回了奥斯卡小金人——最佳女配角奖。

有了票房和学院派的双重认可,布兰切特正式迈入好莱坞一线影星的行列。人们都跟她说:“你现在是大明星了,选剧本要慎重,配角就别接了。”但布兰切特不以为然,依然接演自己喜欢的剧本和角色。

她在鲍勃·迪伦的传记电影《我不在那儿》中反串出演↓↓

(image)

在《夺宝奇兵4》中扮演一个反派间谍↓↓

(image)

还在《霍比特人》中再次扮演精灵女王↓↓

(image)

10年间,她主演的重要电影只有三部——《丑闻纪事》《伊丽莎白:黄金时代》和《本杰明·巴顿奇事》。这正是女王内心强大之处,她不需要永远是主角,她只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过,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女王绝不放弃散发光芒。

2013年,伍迪·艾伦导演的《蓝色茉莉》上映,布兰切特是绝对的女主角。《华尔街日报》这样评价她的表现:“布兰切特以有趣、惊恐和心碎的堕落妇女形象贡献了职业生涯的最佳表演。”在2014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她众望所归地捧得了最佳女主角。

(image)

只有回到生活中,女王才会变成女人。

但是布兰切特的这一面,外人很难看到。很多记者在采访她后都感叹:如沐春风般地聊了两个小时,却发现对角色外的她仍毫无了解。这是她令人着迷的神秘之处,也是她对家人的一种保护。

(image)

布兰切特一直与好莱坞这个花花世界保持距离。她尽量减少在澳洲以外的工作,把时间留给舞台剧和家庭——她是悉尼剧院公司的艺术总监,而她丈夫安德鲁·阿普顿则是一位剧作家。两人的婚姻已持续20年,感情始终很好。布兰切特曾表示人生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拍摄结婚照。

在世人看来,布兰切特一直得到命运的眷顾,她却说自己在“尝试和悲伤一起生活”。这不是无病呻吟,早年丧父的经历让她对生命更为豁达。

“我没觉得自己有多重要,生无非是为了好好地死。”你看,在参透生死这个问题上,她还是那个女王范儿。

(image)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