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祭出2大惩罚 对华贸易出现矛盾信号(图)

(image)

美国在29日表示,除非北京当局愿意处理美国智慧财产权受侵害一事,不然美国将对价值500亿中国进口商品开征关税。白宫发出声明提到,华盛顿也将限制中国公司在美投资,同时管控物资出口至中国。

中国商务部迅速发出回应,表示“对白宫发布的策略性声明既感到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这显然有悖于不久前中美双方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还说,“无论美方出台什么举措,中方都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捍卫中国人民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周三(5月3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在国际关系中,每一次变脸和出尔反尔都是对自己国家信誉的又一次损耗和挥霍。……如美方任性妄为,中方将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

美国贸易代表已经公布锁定征税的项目,大部分是供其他商品生产的中间材料,像是生产电视的零件。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本周会继续前往北京,针对前两轮同意降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数字细节做第三轮谈判。美方希望两年内将目前3750亿降低2000亿,不过经济学者和贸易专家都认为不太可能。

(image)
美国每年接受超过100万外国学生,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美签期限缩短

美联社报导,特朗普阵营更打算缩短中国公民的美签期限,向北京宣示处理的决心。

报导指出,虽然国务院尚未提供细节,但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国官员表示,相关指示已送至美国大使馆及各地办事处。

中国学生如在美国就读机器人、航空和高科技生产相关领域,签证将缩短为一年期。这些领域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项目。

美国商务部也将列出名单,指出需要高度审查的中国公司。赴美中国人如果在这些单位担任研究员或管理者,签证也需要经过层层批准,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目前美国预计在6月11日改变美签期限,6月15日会提出征税名单,6月30日则会公布限制投资和出口的细节。

罗斯访华前 美国对华贸易出现矛盾信号

(image)

随着刘鹤访美、中美双方达成框架性协议,中美贸易摩擦一度传递出休战消息。正在外界普遍认为中美两国正从摩擦对峙转向谈判和解的时候,美国突然宣布加征中国产品关税的消息,使这场已经持续两月的摩擦再度变得扑朔迷离。

这一次对华“开火”,不是从特朗普的推特开始,而是由白宫5月29日发布的声明。声明称,将在6月15日前发布针对中国5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的最终产品清单,在6月30日前公布对华技术投资和加强技术出口管控的限制措施。

这一措施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此前特朗普政府“301调查”结果的延续。今年4月,美国宣布拟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并公布清单。但随后又宣布,清单的公示天数将从30天延长至60天,公示期间美国并未清单上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者马萧萧表示,此前这些动作可以看作“子弹上膛”,但是真正“扣动扳机”是宣布关税清单正式生效。本次美国再为公布清单设下期限,可以看作再次提醒中国“子弹已上膛”。

美国的招数

然而,在5月19日,中美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避免贸易战。美国财长姆努钦表示,中方承诺显著增加对美国农业和能源产品进口,而美方则会叫停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加征关税的计划。

姆努钦这一表态招致国内批评者的攻击,认为政府对华软弱,不应该将谈判的重点放在缩减贸易逆差,而应推动中国进行制度性改革,使中美贸易实现长期平衡。

中国商务部本周二深夜回应称,“这显然有悖于不久前中美双方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观察人士认为,美国贸易决策过程中,在对华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 鹰派占据上风,因此政策出现反复。

但更多意见认为这是美国在为商务部长罗斯赴华谈判争取加码的“权力游戏”。6月2日至4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将率代表团访华,继续谈判磋商。这次磋商在美公布最终关税清单的日期前。

中国商务部也称白宫的声明是“策略性”,并“感到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

美国雪城大学经济学教授罗夫利向《金融时报》表示,这一消息标志着华盛顿方面压力升级,这好像是特朗普的典型做法——“在我手下的人动身之时,我会加大压力”。

作为特朗普政府惯用谈判策略,在6月12日特朗普和金正恩会面前,美国态度也多次扭转。

中美竞争实质

从关税政策到中兴禁令,虽然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两国互不相让、言辞激烈,但为何美国一直掌握进攻主动权和谈判筹码?

“中国一直在小心避免贸易战,因为中国依然想进入美国市场和进行对外投资。”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黎麟祥教授表示。

另一方面,中国采取“守势”是因为在两国贸易中,中国享受大量贸易顺差;同时,中国未能按时履行加入WTO时承诺的对外开放措施,因此美国占据了道德高地,发动“攻势”则可以理解。

长期来看,中美贸易相互依存度高,很难真正打起贸易战。黎麟祥称,贸易战即使真正爆发,也不会持久,涉及范围也不会很广。

因为贸易虽然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并不是全部,南海问题、台海问题,也是中美博弈的战场。黎麟祥认为,尤其是对美国而言,迫在眉睫的朝核问题,非常需要中国配合。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国际商业及中国企业课程联席主任李兆波认为,中国意识到,贸易战将会产生“双输”的结局,作为一个大国,开放市场是迟早的事,十九大后,习近平的权力加强,可以更高效地落实开放政策。

专家们表示,这类开放举措既符合中国利益,也有利于平衡中美贸易,长期来看,是缓解甚至解决中美贸易的可见路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