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列5方案抵制美国 有人说:抵制美货不如抵制蠢货

在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准备在中美发生贸易战的情况下抵制美国商品。

据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旗下研究部门“投资参考”(FT Confidential Research)调查发现,在中美贸易战越战越烈的当下,中国300个城市的2,000名受访者中,有54%的人“很可能”或“肯定会”停止购买美国品牌商品。只有13%的人表示不会。

这项调查是在6月27日至7月10日期间进行的,也就是说,大部分调查是在美国于7月6日对34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征收25%关税,引发中国政府立即做出针锋相对的回应之前进行的。

有评论认为,随着中国在全球经贸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也更多地利用经济抵制为外交服务。但值得注意的是,“抵制”有时是一把双刃剑。

 

(image)

如今,中国网民普遍认为“抵制”并不是一种理性的爱国行为(图源:VCG)


 

(image)

与去年的“抵制韩国”运动不同的是,“抵制美国”并没有得到中国官方媒体的肯定与认可(图源:Getty)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投资者一直就抵制的有效性展开辩论。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经济学教授雷麦(CF Remer)在他1933年出版的《中国抵制措施之研究》(A Study of Chinese Boycotts)中提出,抵制对目标国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冲击——哪怕中国也会受到负面经济影响。“单个国家发起的抵制就像是罢工,”他写道,“罢工的威胁是强有力的;罢工本身则可能代价很大,且效果不佳。”

目前中国的应对举措显得克制。有评论指,中国领导层更担忧的是金融市场的波动。6月中旬以后,由于贸易战叠加经济减速隐忧,上海股市和人民币汇率联袂暴跌。中国似乎认为,如果以强硬的姿态升级中美对立,金融市场有可能进一步动揺。

实际上,在中国互联网上几乎难寻“抵制美货”的声音。在问答网站“知乎”上,有用户认为“反美不划算,无非就几个选择:砸手机、砸电脑、砸美国车、抵制美国大片、砸麦当劳等等”。也有人回复:“抵制美货不如抵制蠢货”。

中国官媒曾在2016年中国部分民间人士抵制著名美式快餐品牌“肯德基”期间发声:“身为中国人,心系国家前途命运,是爱国感情的体现。不过,如果这种情感释放,变为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不法行为,还将其贴上‘爱国’的标签,就走入了误区”。

《中国日报》则警告称,“抵制运动”会让中国公民受到伤害。“中国的许多外资企业,例如肯德基,已经本地化了,大多雇用本地人,从中国购买原材料”。

《金融时报》认为,中国政府迄今避免呼吁抵制美国商品。分析师们表示,由于担心招致反弹,中国政府不太可能呼吁中国人抵制“美货”。

在美国,担忧贸易战激化的声音也在加强。如果实际落实2千亿美元的额外措施,面向美国消费者的广泛产品有可能涨价。美国零售联合会7月10日发表声明称,“在就业受到损害、经济陷入负增长之前,希望美国政府改变方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