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胡耀邦胡德平(合成照片)网络
呼吁“私营经济退场”和“共享民企经营利润”等言论正在不断引发中国内外舆论反弹。在一系列批评之声中,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出头为民企“打抱不平”更加令人瞩目。
今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新城提出“消灭私有制”,之后在中美贸易战的硝烟中,9月11日,大陆“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刊文,认为
“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立即引发舆论哗然。
虽然有一系列经济专家痛打吴小平的“异端邪说”,反对中国走向新“公私合营”之路,但这种推动“国进民退”的论调又以不同方式唱了出来,让所有民企如“待割的韭菜”。
近日,中国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在召开的全国“深化民营企业民主管理,增强创新发展内生动力现场会”上,要求“私企的党组织要领导工人共同参与管理,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此言一出,让人瞠目结舌。
9月26日,中国《经济日报》刊文力挺国资进入民企的道路,正面评价了那些紧急停牌以自救或主动向国资背景股东“出让”控制权来自救的方式,闭口不提这实际上是陷入困境的民企不得已而向国企的“投怀送抱”。
就在这一片为“国进民退”鸣锣开道的氛围中,胡德平9月27日,在《中国民商》杂志10月发表长文,题为“警惕打着共享的旗号搞新的公私合营”,炮轰中共党内保守派。
对于吴小平的“私营经济退场论”,胡德平说:难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只是为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吗?为“协助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公有制又是为谁服务?他指出吴小平似乎在“说反话”。
对于邱小平“共享”理论,胡德平表示,某副部长说的“职工与企业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不是打着共享、民主的旗帜搞“大锅饭、铁饭碗、刮共产风”吗?这和国有企业有什么区别?
对于9月26日《经济日报》力挺国资进入民企的文章,胡德平批评说,在一个非公平市场上,主流媒体要正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千万不要拿民营企业被迫认可的办法,当作成功的案例予以宣传。”
胡德平指出:当今“仍用一条挤压民有企业,迫其走上公私合营之路。如果形成一股潮流,无人敢提批评意见,那么后果将非常可怕。”
除了胡德平以外,反对“国进民退”的声音不绝于耳,不久前,中共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提醒人们注意:现在民企生存艰难,到了不并入国企活不下去的地步。
中国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提供证据显示,“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陷入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9月中的一论坛演讲上表示:“如果搞混改的目的是让国企去把民营企业给吃掉,特别是在民企最困难的时候,那国企就是趁虚而入。国企搞逆向混改,对民企信心的打击非常大。”
9月21日,搜狐财经发表文章,题为“从‘我不愿意’到‘投怀送抱’,谁偷走了这些优质民企的梦想?”,文章指出:受国家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大多民企陷入危机,出现了难贷款、难融资、易负债的局面。P2P炸雷干掉了不少中小企业,股市低迷,让一些上市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风险。有一批民企在走投无路下,以过冬的方式
“投靠”国企。
网络上广为流传商界名人“格隆”在长江商学院的讲稿,题为“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流浪”,作者讲述:他请名下合计超过40家上市公司的商界学员,就“焦虑”与“恐慌”名词进行选择,发现绝大多数人选的是“恐慌”;七个月前,他在中欧商学院讲课,同样是企业家学员,多数人选的是“焦虑”。时隔七个月时间却已是沧海桑田。
作者格隆指出:企业的“恐慌”并不主要来自贸易战的压迫,而是由于中国银行业歧视民企使其资金断链。如果民企随时可能被清算、被流放,全社会的整体会有好结果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