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钦差大臣李鸿章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巨额赔款
1970年代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作俑者基辛格日前发表文章说,新冠疫情将一劳永逸地改变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面对外部指责,《辛丑条约》和“庚子赔款”成了中国舆论中的热词,中国面对的潜在危机被同一百多年前清帝国遇到最大的国际挑战和耻辱相提并论。
1900年庚子年中国发生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事件,招致八国联军入侵,次年清朝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的巨额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清政府要支付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出兵的军费,各国侨民,商人的损失,外国教会和中国教民的损失。
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是近代中国丧失主权最多的不平等条约。2020年又是庚子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美国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许多讨论,无论持支持或是反对中国的立场,都用了“庚子赔款”是否会重现,八国联军会不会再来的字眼做标题吸引读者眼球。
索赔呼声和庚子赔款
3月份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美国的保守派律师及其游说组织(Freedom Watch)和得克萨斯州的一家公司(Buzz
Photos)对中国政府发起诉讼,要求中国为新冠病毒造成的损失支付20万亿美元。他们指责新冠病毒是中国政府研发的“非法生化武器”。
美国之音上周(4月10日)又报道了数千美国人对中国发起集体诉讼的消息,这些人士要求中国赔偿新冠病毒疾病造成的损失。
美国一些法律专家也认为,美国和其他国家挑战中国要求索赔的法律难度很大。不过中国仍然面对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不断出现的政治指责。
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已经呼吁要求中国对全球疫情蔓延负责,要求中国向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作出赔偿。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有议员提案呼吁对中国掩盖真相进行国际调查。
4月初美国情报官员就指责中国在疫情爆发初期掩盖了真相。彭博社报道,美国情报机关向白宫递交秘密报告指去年12月底武汉爆发新冠疫情时,中国当局掩盖了疫情真相。
周三(4月15日)美国国务卿彭佩奥在福克斯新闻频道上说,美国确定新冠病毒源自中国,“我们知道武汉有个病毒研究所…有很多事情有待查明。美国政府正在努力弄清真相。”
英国政府内阁大臣和议会议员4月初也开始陆续对所谓中国在疫情爆发初期掩盖真相发出指责,说中国误导疫情舆论,阻碍了遏制疫情的国际努力。4月6日英国保守派智库发表了
“新冠病毒赔偿:评估中国潜在的罪责和法律应对途径”的报告,建议首相约翰逊应该向中国索赔价值3510亿英镑的新冠病毒疫情赔偿。
英国军情6处前负责人索沃斯(John
Sawers)日前表示,中国“在12月和1月份之间向西方隐瞒了真相”,并且认为中国应为“欺骗”行为负责。他接受BBC采访时说,因为北京不诚实,现在面对来自国际社会的愤怒,“在美国存在很深的愤怒,他们认为中国让他们遭受灾难,在病毒爆发初期中国没有应对,中国逃避了很多责任”。
澳大利亚前外长唐纳(Alexander Downer)最近也表示,在对华关系方面,西方国家需要协调一致。
百年耻辱和民族主义
周三(4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反驳了来自美国的“索赔”言论。他强调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是疫情的受害者,各国患病的人都是受害者,呼吁国际合作共同抗疫,并说赔偿论是不负责的说法。
不过“索赔论”引起的争论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舆论的分裂,也给本来的政治制度之争蒙上了民族主义争论的色彩。例如作家方方记录武汉疫情隔离的《武汉日记》在境外出版,中国官方《环球时报》的主编胡锡进批评说,《武汉日记》在美国出版给中国公众带来了伤害。许多批评者指该日记给中国抹黑,在他国欲向中国巨额索赔的时候授人以柄。
中国国家教育体系中一直有“百年耻辱”的叙事,在1999年贝尔格莱德中国使馆被炸和2001年南海撞机等中美对抗事件中,“百年耻辱”都反复在高涨的民族主义抗议中被提及。
虽然“百年耻辱”的历史真实性受到西方学者的质疑,如美国学者艾略特(Jane
Elliott),但是结束“百年耻辱”已经成了中共自1949年以来让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发展叙事和合法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中国的政治争议一旦被纳入历史耻辱叙事就沾上了民族或种族对抗色彩。如“人权高于主权”及国际干涉主义,美国司法长臂管辖,和这次出现的向中国索赔的说法引发的争论就超出了一般的政治原则范畴。
《武汉日记》的作者方方说自己受到了“极左”势力的围攻,但她的许多批评者已经把问题上升到了爱国和民族的高度。
2月3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的批评文章后,种族主义指责就进入了疫情期间的舆论争议。与此同时,境外媒体,特别是右翼媒体和小报,也一直有关于中国人吃蝙蝠,吃狗肉,中国制造廉价劣质产品的报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