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少年两年狂充10万!游戏公司:已退5万

小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自制力比较差的甚至会沉迷其中,甚至偷偷充值。

近日,禅城的廖女士就遇到了这种事,她12岁的儿子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偷偷往游戏充值了近4万余元,直到最近她才发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奇怪的电话,小彭"东窗事发"

家住佛山禅城区的廖女士,最近收到一个奇怪的电话,对方要寄给她一个3千多元的新手机,需要她填写收件地址。对此,廖女士觉得莫名奇妙,最后在她的一番追问和调查下,才得知手机是12岁的儿子小彭买的。

廖女士当时就怀疑为什幺小彭会买到手机呢?自己又没给密码给他。于是她赶紧到银行打单,发现小彭从5月10日就开始玩游戏,消费了差不多4万多元。

看到密密麻麻的消费记录,廖女士整个人都懵了,原来儿子小彭趁着疫情上网课期间,沉迷上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两款手游,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充值了近4万元。

小彭的QQ账单显示,每一笔金额从几十元到六百多元不等,单日最高充值金额为4千多元,都花在了各种炫丽的人物“皮肤”上面。比如单是“和平精英”这款游戏,小彭就至少花钱抽了21款皮肤。

但小彭又是怎么拿到妈妈银行卡里的钱呢?原来,小彭直接将妈妈的农业银行卡绑定自己的QQ,这一步只需要知道银行卡号并短信验证,绑定好后,就可以直接用自己QQ的支付密码支付。为了不让妈妈发现,小彭还会毁灭“证据”,删掉部分扣款短信,甚至想偷偷买个新手机给自己。

类似情况并非首次,腾讯拒绝二次退款

据了解,类似的情况在一年前已经发生过一次了,小彭曾经向腾讯游戏充值了6万多元,经过协商,最后腾讯方面返还了5万多元。

廖女士说,她是个单亲妈妈,一个人扛起这个家,每天早出晚归忙着赚钱,的确没有尽到监管儿子的责任,但游戏平台方面,也有相应责任。

廖女士于是又联系了腾讯公司方面,要求退款,但这次就遭到拒绝。理由是这两款游戏账号的实名认证信息,都是用廖女士的身份信息注册登记的,并不是未成年人账号。

记者也拨打了腾讯未成年游戏监管专线,了解相关情况。腾讯客服回复:由于目前腾讯公司对外开放的未成年人退费处理平台目前只有一次退款机会,该用户已经处理过并已经退费成功,二次消费暂时是没有相关流程来帮助处理。

随后腾讯游戏公关部书面回复记者,经核实,2个账号实名信息是成年人,他们会谨慎核实用户反馈的信息,在排除恶意或明显不合理退费条件之后,会对这起个案作出妥善处理。

双方协商退款2.2万元

律师建议:要注意收集证据

而今年5月19日,最高法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中,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律师就建议,家长在协商退款时,要收集多方面的证据,证实手机当时是在孩子手中。刘金梅律师说,小彭现在还是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没有控制能力、没有认知能力的,他所作出的这些合同都是效力待定的,要经过监护人同意才能生效的。

目前,经过双方协商,腾讯游戏公司愿意退款2.2万元,达成和解。

未成年人充值事件频发

家长、小孩、游戏开发商都要注意

其实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打赏事件之前我们也报道过多次。顺德容桂一13岁的男孩往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等游戏充值3万多元;还有街坊六年级的儿子往游戏充值了3万多元,还上快手为游戏主播打赏4万多元。

心理咨询师分析,孩子本身自制能力差,一旦通过游戏能满足他娱乐、解压需求,再加上缺少家长的监管教育,在需求的驱动力大于自制力的情况下,可能就会不断地往游戏投入。因此,家长应加强与孩子沟通。

有专家建议:家长不能太简单粗暴的说,没收你手机、断你网线等等,这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对抗更加严重。

家长可以协商玩游戏的时间,一定让孩子先提出玩多长时间,然后可以跟他进行“讨价还价”。

虽然最高法出台的《意见》,针对小孩子游戏充值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但于此同时,不论是家长还是小孩子,都应该加强网络素养;作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也应该根据现实情况,从技术等层面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甚至大额充值游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