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真的可以买命?玛莎拉蒂事故女主背景被扒

这个事情终于判了……整整491天……估计很多人都忘记了……

这个判决到底如何?到底符不符合大众的公正观,一时间在网上掀起狂喷狂潮……这个不能怪大家,因为当时的事故实在是过于恶劣了,这样的判决让大众很难服气。有多恶劣?我们简单回顾下就知道:2019年7月3日发生的事情,引起全国震动。

看下人民日报提供的动图,的确是比较惨烈。

前方一部车正在规规矩矩等红灯,莫名其妙就被撞飞很远,然后瞬间就起火,据说后排乘客根本没有时间逃,活生生被烧死。

可以看到,交通事故中最严重的几点几乎都占据了:

1、醉驾,这个是所有人都痛恨了。

2、肇事逃逸,这个比醉驾更恶劣。

3、造成人员伤亡,这个算是严重后果了。

这是澎湃新闻提供的视频,现场一片狼藉:

这是网友提供的实拍图,的确是烧的非常惨。

当地官方对此事故做了2篇通报,这是最早的一篇:

这是第二篇,肇事人员已被控制。

而让我们比较奇怪的是,微博热搜一直上不去。当天的热搜前几名是这个:

即使排名第一第二,阅读数不过如此:

而这个事故的话题的量几乎秒杀前面所有排名的总和,但是仍然上不去,不知道微博是怎么计算排名的:

而在知乎的热度早就排名第一了。

本来我们以为虽然这个事故性质比较恶劣,但是仍然算是一起交通肇事,不过后续的发展让我们始料不及。先说一下,当时她的速度有多快,知乎上有大神分析了一下,这是涉事的路口,这里限速应该是60。

这是事发当地的实际位置:

知乎大神@猫爱吃鱼不吃耗子 画的分析图:

这是计算公式:

事实上根据法院的通报,当时的速度已经不可测算,估计是120~135km/h,和网友当时的测算极其接近。

而让我们比较吃惊的是,玛莎拉蒂撞飞的那部车也并非普通的车,疑似是宝马740(实际可能是M760)。有部分网友可能觉得怎么这个车子那么不禁撞?

其实大家误解了,宝马740/760本身就代表了小型轿车的最高一档安全水平,以玛莎拉蒂这个速度,任何小型汽车都无解,除非前面是一部大型的卡车。

更可怕的是,她撞宝马之前竟然还强行剐蹭别人车的照片,据说车祸之前已经剐蹭了数辆车子之后逃逸。

这是剐蹭车子的实拍。

被围观群众围住,右前方和左后方都被车挡着了,但她竟然把车重新启动,硬生生刮蹭出去了,车启动的时候,有围观男子声音大喊:她又想走!小孩都离远点,离远点,她喝多了……然后玛莎拉蒂当众逃逸了,嚣张至此,实在过分。

这是继续擦白车的实拍:

这是连续剐蹭他人车辆后强行逃离现场的画面,已经比较疯狂了。围观群众大惊失色。她那天到底撞了几辆车?根据后续的检察院文件看,她驾车连续剐蹭了6辆停在路边的汽车,之后又和迎面驶来的传祺轿车、路边的大众车剐碰。

8辆车,在她的嬉笑中被莫名其妙剐蹭。还有2名车主把车斜停想挡住谭明明,她撞开了车,口吐脏话骂那些想挡住她的车主,哈哈大笑扬长离去。

这个是强行剐蹭路段的白天情况,几乎就是一路撞出去的:

玛莎拉蒂上3个人,车主是谭明明,就是主犯。两个乘客是刘松涛、张小渠。2019年7月3日19点多,谭明明、刘松涛和张小渠在永城烤串店聚餐。事后张小渠回忆,他们点了1瓶红酒、2瓶清酒,啤酒点了多少瓶已经记不清了,据说总共有15瓶酒,非常夸张。

谭明明自己曾说"喝酒就像喝水",永城交警通报,谭明明血液酒精浓度超醉驾标准1倍之多。再细细检索,事发前1个月,谭明明驾驶的这辆玛莎拉蒂被扣了24分,共违章5次,可谓是前科累累。

疑似是谭明明的微信号被扒:

而更加夸张的是,疑似她的微信聊天背景里多了3个字?未知图片真假,也有可能是别人PS的,仅供参考。

女主微博被扒,疑似是这个:

但是随即,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删博更名。

上面的那个微信背景图来自这张图:

头像来自这张图:

从微博上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是一个网红炫富女的典型。大部分都是各类高档场所,衣着入时,各类名牌包包和高档用品。

疑似昨天还发了一个参加宴会的视频,不知道是不是在这个宴会上喝醉的。

更加讽刺的是疑似7月2日还发了一条关于因果报应的微博:

而我们看到,日常的自拍几乎都是这种:

是否非常符合网红的套路?

有网友认为是整过容,这点大家自行判断。

光名贵鞋子包包就有很多很多。

经常出入各种珠宝店,奢侈品店,吃的都是山珍海味。

各类奢侈用品,名牌化妆品也是应有尽有。

各类奢侈品店如入无人之境。

感觉还是挺猛的……

家里条件极好。疑似和闺蜜自拍,从打扮上来看,都是有钱人。

疑似是她自拍的朋友圈视频,感觉很喜欢喝酒。

河南永城并非是一个非常非常富裕的地方,她的条件即使放在北上广也依然属于富人阶层。

好像身上都是大牌产品。

有识货的达人可以来帮我们鉴定一下:

可能大家会问,她这么年轻,钱都是哪里来的?被包养?还是?这疑似是她朋友圈的一个内容,从内容得知,她家里有钱,据说零花钱都是以万来计算的。各类炫富。

说了半天炫富,重点来了,知乎上N多网友爆料了更让我们始料不及的事情,我们无法确定真假,所以只能话说一半,图只能截一半。

这是知乎网友爆料截图,显然,和她的这次事故相比,她的家世更让人想深挖,牵连更广:

疑似她家里有人有违法行为,而这个违法行为使其家人能赚钱,最后产生她这个富二代or富三代。

这是另外一位网友的爆料,与前一位网友爆料吻合。

那么这个“爸爸”到底是何方神圣?这是记者去现场的探访:

这一大片望不到头的厂房都是谭明明家里的,极其夸张。

她爸爸是卖动物皮毛的,举个例子,就是到处收集驴皮,然后初加工,最后卖给阿胶厂这种。

家族企业开的非常大!

这个厂区据说有83亩,但是根据一些文件显示,实际批复的建筑用地只有40亩,多出来的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而且一年的收入高的据说可以达到6000多万,可谓在当地是巨富了。
相反,被莫名其妙撞死的死者家里彻底毁掉,死者之一的女儿因为无法承受父亲离去的现实,得了抑郁症最终只能被迫休学。

另外一个死者家属也是非常非常惨 ,儿子也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死者家属是咬牙切齿!

这个事情审理到现在快要开庭前也是一波三折。
早有传言说“河南商丘永城玛莎拉蒂案主犯谭明明2600万买回一条命”,但是很快被辟谣了。

但是后续传出是600万+200万*2=1000万去“买命”。
法院没有进一步的辟谣,这是最终宣判结果: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永城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谭明明、刘松涛、张小渠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一案公开宣判。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谭明明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刘松涛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被告人张小渠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这是现场:

这个判决对于家属来说,显然也不是很满意:

这个判罚也是引发的巨大的网络争议,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这个“无期”并非真正坐牢一辈子,大部分顶多也就20年,实际上,现在的很多“无期”已经长期被人诟病,因为后期可以减刑,甚至最终坐不了几年牢就能出来,当年叱咤风云的“孙小果”一案就是这么搞的。网友都非常的愤怒,如此的恶性案件竟然真的可以花钱买命?

谭明明现在才20多岁,就算20年坐足不过40出头,家里财富万千,出狱后照样可以享受极其奢侈的美好生活,而被撞死、撞伤的6家人从此陷入了黑暗的地狱。
这个事情网络呼声太大,审判长不得不出来解释:

这个是审判长答复记者提问的原话:

显然,审判长也提到了“经济赔偿”。
网友的愤怒再次点燃:

因为这个案件是“危害公共安全”,撞了那么多部车,人家拦住她还猛的撞出去,说主观没有恶意实在是说不过去。很多网友也是持类似观点:

我们对审判长的采访原话表示保留:

这类案件是否应该如下面网友所言:赔偿和判刑应该分开进行?

谭明明家里是否有“高人指点”我们不知道,但是这个案子拖那么久应该绝非偶然,因为案件中2死一伤,死亡的2位已经没什么好多说的,我们前面写了肯定要你谭明明死。
但是问题是那个伤的还一直躺在ICU,一年下来的ICU费用不得了。据说初步估算至少已经达到了400多万。

按照谭明明造成的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直接判死刑ok的,但是一旦判死刑了,那个ICU的人就没钱了,谭家绝对不会再出一分钱。注意,是谭家,不是谭明明,谭明明名下肯定没那么多钱,钱都在她爸爸手里,法院没有能力去强制她爸爸赔钱的,谭明明是成年人,不是未成年人,她爸爸已经不存在什么监护人责任了。那个ICU还活着抢救的人肯定希望钱到手,那么谭家就一定要找个ICU的家属去找那两个死者家属谈,同时出具3份谅解书。3份谅解书=不死刑。这点谭家非常清楚。所以拼了命的也要拖,最好能把ICU的那家拖垮掉效果最佳,这点在后续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如此明显的一个酒驾伤人,危害公共安全,何须拖1年多?

那么ICU的家属为了救人,肯定拼了命的要去谈,最后的结果果然是3家谅解,网传的200万+200万+600万,应该就是死者家属各200万,ICU的那个600万(具体数字不清楚,法院没有公布)。

大家可以听听一位行业内人士的看法,和我们的观点基本一致,之所以拖,对于死者家属来说是没有意义,因为人都没了,早晚都一样,对于ICU的那位来说意义重大,ICU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钱啊。
为什么不死刑?来自魔都囡00:0001:40显然,这个也是给类似的案件真的起了一个不好的示范,虽然不能武断的说“钱买命”,但是从后续的谅解来说,“钱真的买到了命”。也难怪为何那么多网友愤怒了。这样下来,以后类似的案件,只要涉及用钱的,最后是否真的能通过“谅解”的方式保命?

如果这样能保命,那么法律的公平和威慑力何在?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酒驾经常发生撞死人的案件,是否只要钱到位就不用偿命?

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案件以后还会不会重演,这些钱对于谭家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钱”和“命”到底在法律中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我们不能说法院判的有多少问题,这个事情的根源并不在公检法,我们当然也不知道日后等到淡化了,大家都遗忘之后会不会有人开始“运作”各种“减刑”等等,这个案例留给世人的讨论空间太大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