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战意味浓:一带一路与中美太空竞争

岁末临近,中国太空发射仍十分繁忙。近日,中国“一箭双星”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24颗中远地轨道卫星全部发射部署。有分析认为,中国完善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是实现“一带一路”立体化战略的一部分。

英国安全和防务智库皇家联合三军研究所(RUSI)的研究员斯蒂金斯(Alexandra Stickings)对BBC说,北斗系统建设当然有中国试图扩大影响力的意义,但同时也涉及到经济和战略安全考量。

斯蒂金斯认为,中国建造能同美国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太空发展雄心的一部分,“拥有自己的系统的主要优势是使用安全,不需依赖他国提供服务。在冲突发生时,美国可以切断某些地区的(获取GPS)服务”。她认为,北斗系统毫无疑问具有军事价值,能提高军事精确度,从区域覆盖发展到全球覆盖,中国可以决定拒绝某些用户接收信号,或只收到降级的信号。

同时,国际评论员西迪基(Sabena siddiqui) 也在《亚洲时报》撰文认为,北斗系统加上绝大部分由中国承建的亚洲海底电缆增加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庞大的通讯基础设施的依赖。中国主宰“一带一路”国家空间和数字系统的优点是能够保证这些系统尽可能少地受到干扰平稳运行,但同时也增加了这些国家的信息被操控的隐患。

虽然有技术专家质疑,北斗系统双向信号传输是否在安全与稳定性能上略输于美国GPS系统的单向传输,但多数国际分析人士承认,北斗系统部署完毕仍是中美全面竞争时代中国在太空实力方面下的一步大棋。

北斗三号

中国的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第一代北斗系统2000年开始使用,提供区域定位服务。第二代北斗系统从2012年底开始为亚太用户提供区域定位服务。

2015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三代北斗系统(北斗三号),部署全球卫星网络。北斗三号首颗卫星于2017年发射,2018年底中国宣布北斗三号正式提供全球服务。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由24颗中地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据新华社报道称,北斗三号在过去两年中通过17次发射把28颗全球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俄罗斯在向中国出口的苏-35战机上已安装北斗系统接收装置

按计划,北斗系统2018年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完成建设提供全球定位服务,2035年围绕北斗建成定位,导航,授时等综合体系。

国际实验室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透露,北斗导航已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近40国开展应用业务,涉及交通运输,港口管理,土地规划,农业发展等领域。

中国媒体报道说,今年早些时候北京还举办了北斗“一带一路”技术与应用国际培训班开班,学员来自尼日利亚,老挝,赞比亚,意大利,塔吉克斯坦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缅甸,泰国和尼泊尔等国。

中国推行围绕北斗系统积极展开国际交流,把北斗系统作为“一带一路”的一个助推器。为此中国建立"北斗开放实验室",并积极在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北斗开放实验室的国际分实验室。

2017年中国在突尼斯建立了第一个北斗海外中心——中阿北斗/GNSS中心

按照中国官方计划,这些国际分实验室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挥培训和示范作用,也将发挥纽带作用,促进对北斗这个太空基础设施的国际利用。

2017年中国领导人在“一带一路”国际峰会上提出要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要利用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优势,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一带一路”立体化

中国专家说,随着北斗系统应用化加强,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催生新的北斗应用模式。中国媒体报道说,在2018年,中国的国内导航产业已超过三千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

《亚洲时报》评论认为,中国正在推行立体“一带一路”,即包括提升陆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网络,同时在发展所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另外通过数字经济以及太空北斗通讯导航产业链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