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论文称病毒无症状传播,被发现事实错误!

美国《科学》杂志2月4日报道,德国一篇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上的新冠病毒肺炎论文存在事实错误。作者并未直接联系患者就认定其“无症状传染他人”,却被事实推翻。

截图:《科学》杂志

这篇论文1月30日发表在《新英格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题为《2019新冠病毒无症状患者在德国的传染》,研究了一名1月从上海返回德国的患者。

她20日至21日在慕尼黑开会,期间接触的四人均陆续出现症状并被确诊。

论文观察到,这名患者直到乘飞机返回上海时才出现症状,与他人接触时并无征兆。文章就此得出结论,无症状人群也有可能传播2019新冠病毒,有必要重新审视疫情的扩散与防范。

论文还原患者的接触过程,强调她在德国开会期间未出现症状

《科学》杂志指出,中国研究者此前也暗示存在无症状传染,但尚未提供明确的证据。

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契(Anthony Fauci)表示,这项研究可谓“一锤定音”。”“读完这篇论文后,毫无疑问这类情况(无症状传染)正在发生。”

然而事实是,论文作者在发表文章前并未直接联系该名患者,是根据四名被接触者的间接描述得出其“无症状”的结论。

对此,德国联邦卫生部下属的疾病防控部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巴伐利亚卫生与食品安全局通过电话联系了这名女患者,后者澄清:自己在德国期间就出现了症状,而不是飞回上海后。

知情人士透露,她当时感到疲倦、肌肉酸痛并服用了退烧药。

论文被发表在权威期刊《新英格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而论文作者之一、慕尼黑大学的麦克·豪舍(Michael Hoelscher)表示,自己向巴伐利亚卫生与食品安全局询问,是否需要对论文做出修改,得到的答案是否认。

但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表示,已经向《新英格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致信指出错误,并通报了世界卫生组织。

另一名作者、柏林夏里特医院病毒学家克里斯蒂安·德罗斯顿(Christian Drosten)表示,“我对此表示难过,但不认为这是任何人的错。显然当时无法立即联系上那名女患者,而人们觉得有必要尽快沟通。”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利普西奇认为,没有向患者确认就认定其“无症状”是“有问题的”。

但他也承认,在紧急情况下常常不可能联系到每个人。且疫情扩散期间,对论文的同行审议要比平时更简洁。

“我认为相较某人的粗心大意,这更多是关于一个压力过大的团队想尽可能快地公布真相。”

而瑞典公共卫生局则没有那么客气,直接在网页上指出:这篇论文关于新冠病毒在潜伏期就能传染他人的研究“缺乏科学证据”。

世界卫生组织曾于2月1日表示,无症状传播在疫情中可能是罕见现象,病毒更有可能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尽管出现了上述差错,但对于“无症状患者感染他人”,仍不可掉以轻心。

2月3日下午,中国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提到,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同时首先明确“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