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盛办阅兵式:强国之梦,普京之痛

俄罗斯6月24日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的红场阅兵,俄罗斯的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今年的红场阅兵式更为特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尚未得到控制时,不少国家谨慎选择大型活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决定无疑是有勇气的。

但盛大阅兵式之下,俄罗斯仍要面对疫情之严重的现实:截止到6月24日,俄罗斯的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人数超过60万,位列全球第三。

新冠肺炎在3月困扰欧洲之时,俄罗斯的确诊人数维持在三位数。进入4月之后,俄罗斯的情况急转直下,尤其是5月以后,每日新增的人数在1万左右。时至今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在7,000。相比之下,原本疫情严重的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现在每日新增人数不足1,000,甚至意大利只有100上下的新增确诊人数。

俄罗斯的疫情发展到今天仍未有大幅转变,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拥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普京为何在此次疫情中并没有让俄罗斯迅速摆脱危机?

体系的脆弱 普京的孤独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列舍特尼科夫表示,受疫情限制措施影响,俄罗斯每天损失约1,000亿卢布(约合13.42亿美元)。俄罗斯审计署署长库德林(Alexei Kudrin)预测,俄罗斯的失业率可能会增长一倍,达到10%。面对严峻的疫情、持续走低的经济,俄罗斯人再度把目光看向他们的领袖——普京。俄罗斯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Levada Center)的调查显示,普京的支持率从3月的63%跌至5月的59%,虽仍然较高,但创下21年来的最低记录。

国家有难,问责政府和官员本身并不难理解。但是当俄罗斯本就特殊的治理体系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显露出脆弱性,普京在这种困境中显得异常孤独。“硬汉”普京能玩转地缘政治、撬动国际格局,可是毕竟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无孔不入的新型病毒,要求各国政府拿出最为全面和精密的防控措施,涉及到医疗服务、民生保障、社区动员以及各行各业的生产细节。这些“精细”的安排并不是普京所擅长的。换一种思维想这个问题,万事皆问普京一人,本就不该是正常的状况。

疫情爆发以来,普京身边未能出现得力干将。类似中国的终南山院士,美国的福奇(Dr. Anthony Fauci)博士这样的防控核心人物,始终没有在俄罗斯出现。被普京钦点、接替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的现任总理米舒斯京,以及防疫总指挥副总理戈利科娃(Tatiana Alexeyevna Golikova)都缺乏存在感。俄罗斯的抗疫举措、假期安排、复工复产时间,外界无不是等待普京表态下令。无人可用的困境背后,是俄罗斯的国家治理长期依赖普京个人声望的现实。

联系到今年年初俄罗斯政府集体辞职,普京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重新界定总统任期以外,一大看点就是削弱俄罗斯总统的权力。这一方面说明普京开始为后普京时代做准备,另一方面说明普京深知,俄罗斯的权力体系需要深刻的变革,需在权力的制衡和政治的稳定之间找到自身道路。疫情爆发进一步印证了这种体系变革的需要。

仍未走出苏联阴影

不止是政府治理体系的缺憾,俄罗斯疫情的爆发揭开了医疗体系的诸多问题,世界看到了三十载之后,俄罗斯社会经济还有多少层面没能走出苏联的阴影。

俄罗斯承袭苏联时期免费医疗,在1993年的联邦宪法中确定了“全民免费医疗”的原则。此次疫情中,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费用由强制医疗保险担负,每个联邦主体都定下了治疗费用金额。这种体系在疫情下,其实有利于避免民众因看病贵而不愿前往医院治疗。

但是在疫情严重之时,重压集中在公立医院,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大规模感染的现象就暴露了医疗体系的弊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在5月中旬披露的数据,俄罗斯医用口罩缺口占总需求量的74%,N95口罩缺口也达73%,防护服也只能满足不到一半的需求。这就解释了医护人员因无法忍受防护不足而选择坠楼的悲剧为何接连出现。

更令人悲叹的是,自称不存在呼吸机短缺的俄罗斯,实际上很多持有的呼吸机还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时期)生产的,其发生故障的频率惊人,配合呼吸机使用的氧气、麻醉镇静剂等用品也处于缺乏状态。5月,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家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院接连发生火灾,共造成6名患者死亡,竟都和医院使用的呼吸机短路有关。

俄罗斯的医疗资源并不匮乏,但是疫情中物资的陈旧和短缺,以及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的不足,暴露出国有机构的效率低下。俄罗斯医师的薪资仅为平均国民年薪之65%,医疗设备落后疏于管理,从2013年到2019年,俄罗斯的初级护士减少了60%,中级护士减少了将近19.3%,医生减少了2%。尽管普京曾经强制提高医护工作者薪资,但无法改变系统性的弊病。疫情下,急救车在莫斯科医院外排起长队、送病入院等待15小时,这般耸人听闻的情况,正是苏联留下的医疗体系未能改善的体现。

医疗体系只是俄罗斯国有部门的一个缩影。普京治下,俄罗斯国有企业虽掌握核心资源,但普遍因缺乏竞争而效率低下,甚至成为权力腐败的温床。俄罗斯检察院指出,2014年至2017年间俄罗斯因贪腐损失超过1,330亿欧元。这些严重影响诸如基础建设的国家项目,谁能想象俄罗斯脱离苏联后从零修建的首条高速公路,从莫斯科到至圣彼得堡的M11竟是在2019年底才正式通车?

疫情再次提醒长期经济增长乏力的俄罗斯,这种衰退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对于苏联的经济体系遗留的弊端,俄罗斯始终缺乏深层次的全面改革。

普京为何壮志难酬

谁都不能否认,世界今日看俄罗斯的眼光,和20年前普京接手时已完全不同。普京在外交和地缘政治上的铁腕重新树立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而上任不久后又恰逢国际油价大涨,俄罗斯借此走出“休克疗法”的阴影,经济民生大幅改善。然而随着石油泡沫催生虚幻繁荣,一个GDP近5年的增速在1%到2%之间,商业和投资活力降低,居民收入呈下降趋势的大国,即便仍然能凭借军事力量令人生畏,可终究没能破解俄罗斯自身命运的魔咒。

经济增长乏力、贸易结构单一、除了石油和军工,俄罗斯的其他产业乏善可陈。用这种实力支撑俄罗斯在军事和外交上的战略雄心,不仅难以长久,更存在风险。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来临之际,俄罗斯产业发展和其他大国之间恐怕会拉开更大差距。当各国在5G技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伐地攻城,俄罗斯就连军工行业的电子元件也不得不依靠进口。自然资源的优势迟早会逝去,俄罗斯至今未能找到新的发展引擎。

这些问题,普京不可能不清楚。苏联的经济体系遗留的弊端,没有深层次的全面改革,普京每年的国情咨文都会提出克服危机、迈向可持续增长的路径,现在回想梅德韦杰夫2009年提出的“现代化“计划,畅想依托高科技创新打造多元经济的愿景,就能发现理想和现实间的差距。斯科尔科沃(Skolkovo)的“硅谷”梦,以及莫斯科的“全球金融中心”梦,似乎都愈发渺远。

一个真正从内生力量强大的俄罗斯还未出现,经济体系未能真正变革是最终的原因。而这背后则是既有利益分配格局未能改变。多年来普京政府在试图在反腐、法治、改革国企方面有所作为,但是仍然因为俄罗斯既有体制的约束性而受阻。

回到当下,疫情虽然很难让俄罗斯经济崩溃,但是足够让俄罗斯继续在停滞中挣扎。 比起疫情本身,如何真正走出苏联体制的束缚,走出俄罗斯发展的困境,可能是普京更大的痛点。怎样打破这种约束,进行全面改革,是决定俄罗斯未来的关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