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中国 印度为何要向自己“开枪”

6月中旬以来,随着中印边境冲突的爆发和对峙的延续,印度正在加紧对中国产品的“禁用”,印度军队也正在中印边境频频增兵。难道在印度真的在准备一场针对中国的战争吗?但是为什么又要先向自己开上一“枪”呢?


近日,因为中印在边境发生冲突,印度多地蔓延着一股“抵制中国制造”的情绪。焚烧中国生产的家电、禁用中国进口的商品、卸载中国的软件等等不一而足。(AP)

6月29日,印度政府出于“安全”考虑,禁止包括抖音(TikTok)和微信(WeChat)等59款中国软件应用。

6月28日,印度政府表示将检查所有从中国购买的电力设备。

6月25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个酒店和餐馆行业组织表示,该组织旗下的近3,000家酒店将不会再给任何中国公民提供住宿服务。

6月22日,印度钦奈港(Port of Chennai)停止对所有来自中国货物的清关工作,并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货物进行100%检查。

6月18日,印度商务部和财政部商议提高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以增强印度制造实现印度自给自足。

此外,在印度媒体和政府纷纷倡议抵制中国商品、禁用中国设备的同时,印度军队也正在中印边境频频增兵。

按照常理,在进行军事行动之前,禁止采购敌国产品,在重点领域彻底清查使用的敌国设备,以及在信息领域清除敌国的影响,这些都是一国即将对另一国发动战争前照和必要准备。

如果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抑或是中国和台湾之间,那么这显然意味着一场大规模战争即将打响。因为,在战争来临之前禁用对方的产品,一方面是为了打击对方的经济,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对方的禁运和网络攻击,给己方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安全威胁。

但是,印度绝对不是一个习惯按常理”出牌”的国家。印度禁用中国产品的结果这是在损害自己的发展和战争潜能。

首先,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仅仅占到中国对外出口总额的不足2.8%,这种“禁用”对中国经济的损害微乎其微。相反,印度自中国进口的商品额占印度进口总额的14.1%。目前印度对中国产品的“禁用”,已经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是“自损五千”。

其次,在产品和投资结构上,印度进口中国的产品多数为民生商品和基础设施。来自中国的优质廉价商品,包括纸张、塑料制品、家用电器、手机等民用产品极大地压低了印度的民众生活成本,为印度的企业和资本积累提供了空间。按照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印度全国仍有30%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每天的生活消费低于1.95美元,要维持这样低的生活成本支出,就比需依赖中国产品的供给。


中国生产的手机和实用的应用软件正在成为印度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图为2015年4月23日人们正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排队参加小米4i的发布会。(Reuters)

此外,来自中国的电信、电力设备、以及农业机械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打破了欧美企业对市场的高价垄断,这使得印度能够加速进行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产业升级。目前,在印度的仿制药产业其中大量采用的原料药和中间体也来自中国,而中国厂商在印度电信设备市场约占25%份额。

目前印度却在以国家安全和网络攻击为理由,对中国的产品和设备,尤其是电信服务进行“阻挠”和禁用,这无疑将产生一个“荒诞”的结果——在中国的假想攻击来临之前,“禁用”本身正在严重的威胁着印度的国家安全。不仅印度民间通信和社交将遭遇没有相关产品何以替代的麻烦,就连印度的数据服务外包也可能被迫中断。

因此,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仅仅出于战备的需求,印度想要打造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立现代化的生产体系,都必须要和中国进行合作,而不是远离甚至“禁用”中国产品。即使是为战争考虑,作为理智的选择,印度至少也应该在建立好自身电信网络、拥有自主设备制造能力之后再进行“去中国化”。正所谓韬光养晦,印度不应像现在这样大张旗鼓地将“去中国化”作为一种“情绪化”的表达。

对中国产品的禁用,首先打击的是印度自己,而不是中国经济。这等于是,开战之前先给自己一枪。与其说是在进行战争准备,还是不如说是在为“临阵败逃”进行铺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