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发表名为《网游对未成年人影响惊心 "精神鸦片"竟成千亿产业》的报道文章,质疑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触目惊心,并点名批评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这篇仅存活四个小时左右的文章,导致游戏股股价集体下跌,引起了游戏行业的一片恐慌。
为什么一篇文章会有这么大的负面影响?
2000年,「光明日报」一篇《电脑游戏 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导致了长达 14 年的游戏机禁售;而就在今年 7 月份,教育部门一份双减的政策文件,断绝了教育培训行业的上市梦想,将近 100 万人面临失业。基于此,也就不难理解市场的反应了。
文章发出后引起了很多争议,被点名的腾讯也迅速进行了回应,宣布会进一步限制未满 12 周岁未成年人的游玩时间和消费能力等。当天下午,文章在官网和公众号删除,在去除了「精神鸦片」等字眼后重新发布。
光明日报 电脑游戏 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
也有很多媒体针对文章中所提到的游戏监管和「精神鸦片」的说法进行了讨论和反驳,将游戏比喻为「精神鸦片」自然是有问题的,但是问题是什么?除了「精神鸦片」外,这篇文章还没有其他问题?而回归到游戏监管的讨论,媒体又是怎么说的?
怀着这些好奇,我们翻了翻这两天的一些报道。
毫无来源的片面数据引用
单纯从一篇媒体报道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也是不合格的。
首先是数据上的各种片面引用和事实不清晰,大量没有标注来源的数据的引用、前后数据的结果冲突、以个例来代表整体、以及根本无法找到的研究报告等问题比比皆是,「电子竞技」的文章就从数据角度分析了这篇文章的不专业之处。
电子竞技快评 | 被删的《“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文内数据解析
而除了数据之外,文章作者似乎也对游戏行业缺乏了解,移动端网络游戏只是游戏的一个分类,如果这个分类有问题,就一杆子打死所有游戏也有点不太合理。而一篇讨论游戏行业的文章,却对游戏行业的正面作用丝毫不谈,也未免有些偏颇。「攻壳游戏」就从文章的切入角度上对文章进行了讨论。
攻壳游戏“精神鸦片”本是懒惰者的“精神鸦片”
「精神鸦片」一词的语言污染
回归到文章的表达上,虽然有人吐槽相比较 21 年前的「电子海洛因」,这次将游戏比作「精神鸦片」已经是降级了。但是正如心动公司董事长黄一孟在知乎的回复中所说,这个用词,「不但伤害极大,侮辱性更是极强。」
语言是有伤害力的,在「外宣微记」看来,由于这个词的特殊性,对于国人来说,「鸦片」一词会让人联想起百年前的屈辱历史,是有着战争隐喻的词语。
外宣微记“精神鸦片”:有些隐喻表达要慎之又慎
而在「人间三角」的作者西坡看来,用这个词批评一个千亿规模的游戏行业是不恰当的,有益的批评应该是就事论事的,应该是思辨的、动态的,不应该是挥棒子的、贴标签的、二元对立的。
人间三角“精神鸦片”不是批评互联网的好姿势
游戏监管,从来不只是游戏公司的事情
讨论完文章本身的问题后,我们来聊聊游戏监管的事情。从 2016 年开始,游戏行业就开始加强对未成年人游玩游戏的监管,《王者荣耀》在 2017 年就开始限制 12 岁以下玩家的游戏时间,「财新网」和「财经杂志」对此均有深度报道。
财新网 监管降临网游
财经杂志网游强监管背后:裁员、破产与版号灰色交易
游戏公司的监管一直在进行,「鹿鸣财经」的文章里就简单介绍了目前的监管现状,相比较欧美,可以说我们对于未成年人游玩游戏的限制已经非常严格了。
鹿鸣财经游戏真苦,游戏真危险
而在「吴晓波频道」看来,监管本身,也离不开家长和游戏公司的合作,单靠游戏公司自身也是不可能的,文章采访了游戏行业观察者、心理治疗师、媒体人。
吴晓波频道想要消灭“精神鸦片”,家长和游戏公司得站到一起
当然,目前的国产手游行业以氪金为唯一目的的做法也是有问题的,「太阳照常升起」就批评了国内手游公司的不作为。
太阳照常升起游戏怎么又成了“精神鸦片”、“电子毒品”?
…
游戏行业不是没有问题,不是不可以批评,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如何去发现真正的问题,更理性更准确地批评,都是需要媒体去做功课的,不然很容易就跟「经济参考报」的这篇文章一样,连自圆其说都做不到,更别说起到「媒体监督」的作用了。
正如同「人间三角」的文章所说,「把批评搞成批判甚至批斗,受伤害的反而是批评本身,因为原本最值得批评、最需要改进的点,被大喇叭声盖过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