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一篇在在线学术期刊bioRxiv预印本发表的研究论文《A rat model of pregnancy in the male parabiont 》让“公鼠怀孕”的话题引起广泛争论。
论文作者为海军军医大学博士张荣佳和教授刘玉环。预印本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还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而出于和同行交流目的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
论文截图
7月5日,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针对论文引起的争议,张荣佳在学术交流社区PubPeer上有过多次解释和回应。近期一条留言中,张荣佳称“经过认真考虑后,我们已向BioRxiv提交了撤稿请求”。
不过,最新的另一条留言,张荣佳称已向BioRxiv写信停止撤稿,但不确定最终会不会停止。
“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只是进行一次动物实验。”张荣佳写道,但自从论文公布以来,“我们受到了大量非科学讨论的攻击,这让我们感到很难过。”
张荣佳在PubPeer上最新留言称,已写信停止论文撤稿
这篇登上微博热搜的研究论文究竟做了什么?
根据论文,研究人员构建了雌雄连体近交系大鼠,将子宫移植到雄性共生体中,再同时对雌、雄共生体分别进行胚胎移植,最终在雄性共生体的移植子宫中成功解刨出了10只幼鼠。
论文中介绍了试验的四个步骤:首先,研究人员通过手术将阉割的近交系雄性大鼠和近交系雌性大鼠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对异性连接共生体。第二,8周后研究人员对雄性共生体进行子宫移植。
第三,待恢复后,将囊胚期胚胎移植到雄性共生体的移植子宫和雌性共生体的原生子宫中。最后,胚胎在雄性共生体的移植子宫内发育成熟后剖腹取出。
目前,这篇论文尚未正式发表、未经同行评议,但“公鼠怀孕”已引起广泛讨论,针对论文的质疑也不断出现。
一些观点认为,“公鼠怀孕” 背后实验动物代价太大,实验价值低,且有不符合伦理规范的嫌疑。
记者注意到,关于动物伦理,张荣佳在PubPeer上曾作了解释,概括为两点:首先,该研究尽可能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其次,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
“如果你仔细阅读我们的论文,你会发现我们在手术训练阶段使用了不同的受体,使用的老鼠数量减少了60只。”张荣佳在留言中解释:“所有手术均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并有以往文献支持,整个实验过程中动物没有出现尖叫等疼痛症状。此外,怀孕不会引起明显的疼痛,但分娩会引起。因此我们采用了剖腹产。”
张荣佳在PubPeer上关于动物论文的部分说明
关于这篇论文价值和意义,7月5日澎湃新闻记者采访相关研究人士,该专家认为,上述实验说明了移植胚胎在染色体性别为雄性的联体雄性共生体大鼠的移植子宫里,具有发育成熟的可能性。
“这将为那些特殊女性如变性人(男变女)或者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子宫移植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将来他们潜在的生殖需求带来希望。”专家进一步称。
专家解释,中国对性别的鉴定主要采取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为主的鉴定方法,变性人(男变女)及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e syndrome, AIS)患者,虽然染色体核型为XY,但经过手术切除性腺及生殖道整形,并接受性激素替代治疗后,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均为女性,法律承认其女性性别,允许其与男性缔结婚姻,组建家庭。但由于缺乏子宫,该两类特殊女性无法生育,如需生育含有部分自身遗传信息的后代,只能代孕。代孕在中国是非法的。子宫移植成了这部分人群生殖需求的一种可能。这篇论文虽然无法一步到位地解决所有问题,但它打开了一扇窗户,为后续的研究做出重要的铺垫。
该实验过程中将老鼠通过手术连接在一起(电视剧),是否有合理性,该专家解释,联体动物是科学研究中常见的动物模型。例如,瘦素的发现就是将胖老鼠和瘦老鼠联体在一起才发现的;年轻血液可以“返老还童”现象的发现就是将年轻老鼠和老年老鼠联体在一起才发现的。因此,将去势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通过手术连接,从医学研究的角度看并无不妥。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这篇论文在上传预印本之后,也收到一些国际学者的认可和回复。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教授、子宫移植领域的开山鼻祖Mats Brannstrom认为这篇论文“非常有趣,并且可以为变性女性或者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子宫移植提供理论基础”,他鼓励这篇论文正式发表见刊。
Mats Brannstrom领导的研究团队于2014年在全世界第一个成功进行子宫移植手术并诞下健康婴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