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笔者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凭栏不是业内人士出身,以前是做外贸的。经济有点兴趣,水平也就民科,码字以娱读者,看书算是爱好。但问题是,书读的越多,想法就越复杂,人其实越……分裂?比如说,你随便读点书,都会发现全球都在夸耀自由竞争的好处,仿佛不提一下自由竞争就不足以表现出制度的先进性。但是你再回看下现实,就会发现全球国家都在光明正大、借口满满的试图摧毁自由竞争。
看来分裂无处不在,不唯是我。
1 一个有意思问题
前两天跟老王聊天的时候聊起来一个问题,正常的企业是不是应该主要通过经营性活动来盈利?
或许会有蛮多人觉得理所当然啊,世界不就是这样运行的吗?
如果有人还乐于相信这一说法,大概就是命好,没有受过社会的毒打。经营性活动可以盈利、勤劳可以致富,这是可以划等号的啊!
但现在,还有几个中国人会觉得:勤劳可以致富?
2 内卷没有净土
市场经济也会犯错,市场的优势也无非就是犯错者需要自行承担后果从而激励决策者及时改正。
市场经济的典型危机模式就是企业投资过多,投资过剩导致经营性活动盈利变得困难。这时候,大概就只有两个走向:
1)市场决策,任由危机出清,清退一部分最没有效率的产能。低效产能清退后腾出盈利空间,盈利空间刺激投资,提高就业,重新进入经济上升期。
2)“有意识”力量介入,印钞降息是手段之一,可以提高资产折现价值。以资产折现价值提高补贴经营性活动的盈利不足,刺激投资(也可以是“有意识”力量直接无视价格信号进行投资),提高就业,重新进入经济上升期。
第一种是古典资本主义的常见模式,以前中学书上的倒牛奶事件就源于这一模式;而第二种会考验干预能力(主要是印钞能力和政府投资能力),如印钞能力受到约束,政府投资能力也会受到约束,则无法选择此模式。1980年之后,全球基本都是第二种模式。
1971年美元脱锚黄金,印钞能力失去黄金约束,但此时通胀很高,通胀对印钞还有一些约束。1980年代初,通胀得到控制之后,全球印钞彻底失去约束,已经没有政府会在经济发生危机任由危机出清。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以印钞来抗击经济衰退。
也就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每次危机的主要解决方式,都是通过资产折现价值的提高来补贴经营性活动盈利不足,紊乱价格信号,刺激继续投资。
试想,当部分企业(优势地位)可以通过资产折现(譬如上市套现、卖房变现)来盈利的时候,它们是不是就可以不那么在乎经营性盈利了?这就好比说有人发现投机更容易赚钱,他还会在乎搬砖钱多钱少吗?价格信号的指导意义已经严重削弱,还谈什么市场化呢?
这又衍化出一些问题:
1)没有能力上市套现的中小企业就会明显处于竞争劣势,你得靠主营挣钱活着,别人可以亏本赚吆喝只要能上市套现一样赚钱,怎么竞争?但这个竞争劣势的形成并不是由于经营性活动竞争能力弱,仅仅是因为它没有能力上市,这就是一种不公平竞争。不公平竞争又会压迫中小企业降低产品质量、偷工减料、假冒伪劣,经营性活动(搬砖)恶性竞争加速,经营性活动盈利空间迅速下降。又加剧了企业对资产(投机)增值的依赖(也是对降息的依赖)。反过来,经营性活动恶性竞争越来越厉害,无法上市的企业经营起来越来越难。老板们都在饱受剥削,能不剥削员工吗?
2)有条件上市的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源于资本推动,必然要给资本最大的回报。越是接近印钞源头的,越容易获得资本,越能得到更多的回报。当回报向印钞源头集中时,打工一族备受挤压。
哈耶克说,当我们已经着手取消那些产生不可预期后果的力量,并对一些社会力量加以集体和“有意识”的指导,借以达到可以选择的目标,来取代那些个人化和匿名的市场机制时,已经是在“为自由而计划”。
当“有意识”的印钞开始着手为“自由而计划”时,“有意识“的力量自带感情倾向,难以避免的会优先将某些人纳入保护。
当某些人得到更多的保护时,代价就是其他人生存范围愈发狭窄,内卷一步步加重。如果“有意识”的力量试图将全部人都纳入保护时……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为“自由而计划”出现时,内卷漩涡生成,层层扩散,直至全面浸染。
内卷,其实没有净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