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象集体北上40天后,最丑恶一幕发生了!

上周末开始,象群北上的事儿沸沸扬扬传开了。

先有杭州3只豹子出逃,后有云南西双版纳象群集体离家。

说2021年是动物出走元年都不为过。

虽然隔着大江南北,网民们仍是为这些动物们操碎了心。

根据最新消息,继6月2日晚上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后,

一路北上的象终于掉头向南了!

食诱加上围堵的方式奏效了。

原本一起出走的总计有17头象,由于两只老象早早脱离返回了西双版纳,如今共计15头。

在象群北上的过程中,一度距离人类居住的主城区十分接近。

3日凌晨两点,昆明双河乡附近村民收到预警,象群离村子只有几百米的距离。

在双河乡通往晋宁区主城区的道路上,数十辆重型卡车严阵以待,准备阻拦象群行进。

新京报

昆明市邻近区域全面启动布防。

封路、交通管制,可见已是十万火急。

从西双版纳一路行进到昆明,

象群一路逛吃逛喝、自在撒泼,彻底享受了一把无人约束的“自由行”。

这事儿还有一个网传版本。

原本是17头大象出走。

象群负责领路的老头象死了,新上任的小迷糊头象迷了路。

走到普洱,队里两头老象终于惊觉不对劲,也没喊头象,两头象独自就回了版纳…

剩下一群愣头青继续傻逛。

故事给吃瓜群众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象出没在云南并非新鲜事,但如此长距离的北迁还是第一回。

新华社新闻

从4月16日它们进入玉溪元江县算起,一路象北,旅途40余天,沿路500多公里。

一开始,大家还停留在远程吃瓜猎奇的阶段,

毕竟一场真实的象群奇幻之旅在上演。

直到后来,这场大象北上与人息息相关,

演变成一场随时可能失控(电视剧)的紧急事件,

人们惊觉,这不是只存在于镜头里的动物世界。

它真实到,你出门的工夫,家可能就会被象闯入毁了…

沿路村民的农作物被肆意啃食、沿路的商铺仓库遭到破坏。

截至5月底,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

虽然人员被紧急疏散没有伤亡,屋舍损失还在持续扩大。

玉溪红塔区的新寨村箐沟,看管鱼塘工人的宿舍被“一锅端”。

粮食都被象吃了,屋里的各种家具设置也都被破坏个精光…

6月1日下午,象群闯进山上一家康复院超过半小时,

69岁的康复院老人由于腿脚不便没能第一时间退至安全区,只能躲在床底不敢出声。

这才是象出没后的真实样貌。

象群入村

别忘了,体量庞大的野生象,绝对不是人类的萌宠。

当象群真的出没在人类起居的环境中时,再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恐怕也无福消受了。

昆明、玉溪两地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675人,应急车辆62辆,无人机12架,昆明储备象食10吨。

如何避免已经和人类距离越来越近的人象冲突,才是当务之急。

然而有人却先从这全民聚焦的事件里,看到了商机。

象群北上的消息引发全民关注的热潮后,出现了一波追象的“另类主播”。

他们踩好了地点,一路尾随象群的脚步。

“来来来,菠萝拿来一个,我给你看一下,我们云南的菠萝是怎么吃的。”

说罢,捡起象群吃剩的菠萝,当场踩碎后食用…

先不说这样的吃相难看,作秀低俗。

追象拍吃播的行为,在安全上也存在极大的隐患。

万一遇到大象折返,有可能会引发人象冲突。

追象直播中,还有捡大象粪来博眼球的。

甚至当象群靠近村落时,不少人聚集在交通管制点附近围观。

从众者之多,达到两三千人。

直播行业追热点无可厚非,但只为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无下限操作,

却在带动更多的人向流量靠拢,传递这背后扭曲的行为逻辑:

金钱面前,命可以冒风险。

当直播的播主发现追象真香,潜移默化中就会产生从众效应,更多的人开始模仿。

前有已故海南女子疑似阳台外高危直播,后有播主在印度(专题)皱眉喝下浮尸的恒河水…

图源:网络

当视频变成新的财富密码后,直播正在做一切观众不敢做不想做的事,来满足不同受众的猎奇心理。

罗翔老师有一句名言:

“你的身体如果完全属于你的话,必将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和欺凌”。

用在这里,不无道理。

然而弱者用身体来换取金钱的过程里,

为了流量蜂拥而至,做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这样的价值观输出势必会造成一定的不良效应,也模糊了新闻焦点。

象群北上事件里,我们该关注的不是这些“以身犯险”来赚钱的人,

而是象的行为、以及如何让事态回到正轨。

野生象群究竟为什么要集体一路北上?

首先,西双版纳栖息地热带雨林覆盖面积减少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根据卫星地图数据显示,2020年版纳全州森林面积155.5万公顷,热带雨林面积只增不减。

但有说法称,正因为森林覆盖率和郁闭度提高,反而导致了亚洲象易取食的植物不断退化。

简单来说,大象食草,森林茂密林子里却基本不长草了。

这或是导致象群外出寻觅食物的内在原因。

其次,由于象在增多,森林食物不足,它们的食性也在发生变化。

一些象开始对农作物产生依赖,把农田农地当成新的栖息地。

和人一样,从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尝过农民种的苞谷、玉米,

一路吃过芒果、菠萝,翻食了村民家里的盐…

大象们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星球,更不想回到原来对它们而言“贫瘠”的森林。

景洪市林草局亚洲象检测员

大象是很聪明的动物,象脑的发达程度在陆生动物中仅次于人猿。

还特别认死理,一根筋。如果不是迷路,恐怕不找到新的栖息地不会罢休。

就这样,大象们越走越远,离保护区也越来越远。

而我们面临的人象冲突也越来越多。

在云南,每年都会发生野象伤人事件。

2017年8月,西双版纳勐海县野象攻击致母子二人死亡;

2018年2月,普洱市两名训象员被野象象群攻击,一人遇难;

2020年7月,16只野生亚洲象曾进到普洱市的大寨村,造成1人死亡;

2020年8月,普洱市澜沧县对外通报又一起野象肇事致人死亡事件;

……

那些桩桩件件外人眼里的猎奇,可能是当地人心里久难平的痛。

有人疑惑,为什么不早些强行人为介入,把大象运回去?

想让大象回到原栖息地,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如果大象们可以直接被麻醉、一头头运回版纳的话,如今也不会一路闯到昆明地界。

根据研究,大象记忆力持久,且极为记仇。不仅能记住伤害自己的人,也能记住伤害象群成员的事件。

一旦被大象记仇,几个月、十几年、二十年后复仇都不晚。

动用麻醉枪,象群成员很可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为此埋下之后的人象冲突。

因此,想要移动象群,一般不建议采取强行转移或安置,往往会造成人员或是象的伤亡。

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食物引诱、人为静态围堵等手法,

慢慢让象群修正方向,从而返回。

以最低的代价,最小的冲突,换取象群回家。

这也是15头仍在路上的大象们最好的归宿。

如今象群转向已经预示着好兆头,希望象群能够早日回到它们应在的栖息之所。

也希望这一路上,人与象可以保持安全距离。文明关注,互不相扰。

最后,停止搏命直播、哗众取宠的小丑行为吧。

围观笑客眼里的一则趣闻,可能是当地人一场实实在在的灾难。

那些被野生象毁掉的家园里,也藏着心酸的眼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