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员工感染关厂停产 郭台铭还能重返大陆吗

1993年的一天,郭台铭站在深圳龙华镇的一个山头上,一伸手指,豪气万丈地对陪同在身边的当地政府人员说:

“前面看得见的地,我全要了!”

眼前的土地一片荒芜,足足有1000多亩,彼时的郭台铭,还只是一个做电脑配件的普通台商,这么大块荒地,能吃得下吗,咋这么狂?

但郭台铭紧跟着来了一句:就怕这些地,还不够富士康发展用的。

三年后,龙华工业区在这片荒地上正式落成,这便是如今拥有30多万员工的深圳富士康工业园区。

此后数年,郭台铭将深圳作为自己在国内的大本营,开始向内陆扩张。靠着给大牌企业做代工,郭台铭建立起产值数千亿的商业帝国。

据统计,世界上每7部苹果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于富士康的生产。

然而,依托大陆赚了近30年的钱,赚得盆满钵满的郭台铭,却在2020年屡屡向外界传递出要逐步撤出中国市场的信号。

虽然到现在,这些在大陆的工厂依然还在正常运转,但是郭台铭还是以实际行动,跟在苹果的屁股后面跑到了东南亚。

2020年6月,因为特殊原因,苹果公司要求生产加工方,将产能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市场,如果不转,就会视为对方放弃苹果的订单。

富士康作为苹果生产环节的重要合作伙伴,在苹果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抱紧大腿。

同月,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股东大会上直言,未来将把投资重点放在印度。

紧跟着,富士康砸了10亿美元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一个小工厂上。

从去年开始,这家工厂不断扩建,随着投资的加大,富士康原本在中国的业务,也顺理成章地进行了悄悄地“转移”。

印度有关部门平白得来这样的好机会,美得冒泡,直接给出了免征20%关税的“福利”。

一方有情,一方有意,原本看上去应该是喜大普奔的结局。

然而这才短短几个月,刚在印度砸完钱,还没等赚钱呢,富士康就又遭遇了当头一棒!

1

其实印度这个工厂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和前20年在大陆走得顺风顺水不同,实际上,从在印度建厂起,这条路走得就颇为坎坷。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和市场都仅次于中国,但印度的劳动力却比国内要低廉一些。

这些年,由于国内用工成本的增高,把重点放在劳动力更便宜的印度上,听上去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无论是苹果还是郭台铭,都忽略了一个重点:印度人和中国人截然不同。

刚到印度时,在中国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富士康,就遭遇了第一个水土不服。

前些年,中国人在富士康工厂,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苛刻的限定,而到了印度之后,他们才知道,印度人根本就不接受加班,别说加班,不罢工示威就不错了。

除了没有国人勤奋外,印度人接受教育程度也普遍偏低,有很多的文盲。

在中国很多工人甚至都是大学生,在执行操作的时候,印度工人的工作效率和中国根本没法比,想要这些工人服从纪律兢兢业业工作,基本不可能。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印度培训100个工人,最后能有三个马马虎虎上岗,就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再加上印度物流业也算不上发达,工业基础薄弱,已经习惯了中国市场的富士康,在印度不仅没有赚钱,到最后还是得靠着中国市场才能勉强维持。

但因为苹果看好印度市场,所以郭台铭并没有放弃这里,就这么一直撑着,甚至还想通过大力投资,把工厂带起来。

直到今年3月份,还有报道称如果印度和越南的投资成功,富士康将会全面撤出大陆,到时候,将有超过80余万员工被辞退。

虽然随后富士康官方就进行了辟谣,说“转移产业重心、抛弃80万员工纯属无稽之谈。”

但即使如此,关于富士康想要撤出中国的质疑,依然此起彼伏。

不过仅仅一个月后,这种质疑就迅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

“郭台铭在外扩张遇阻,又要回来了?”

2

事情的转折在2021年4月。

4月初,印度疫情二次大爆发,速度之快,疫情之严重,让人看得胆战心惊。为了躲避疫情,很多在印度的华人企业纷纷选择了停工,并送员工们返回国内,厂区只留下几个人来值守。

然而富士康却选择了迎头而上,照常开工。

工厂所在地泰米尔纳德邦,是印度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5月10日,泰米尔纳德邦宣布正式全面封城。

封城之下,再想赚钱的心,也抵不过病毒的肆虐。

很快,印度富士康工厂里便有工人感染,5月12日的时候,有媒体报道这间工厂里感染的人数已经超越了100人。

到这份上,再不关厂恐怕会迎来更严重的危机,富士康不得不暂时关闭厂区,并实行了“禁入令”,只允许工厂内人员离开,但不允许任何人从外面进入。

关厂之后,印度厂区的产能大幅下跌,和平日相比降幅超过了50%,直到今天,印度疫情恢复遥遥无期,恐怕富士康想迎来正式复工,也不是短时期就能实现的了。

回望去年富士康刚刚宣布将投资重点放在印度的时候,很多业内人士还分析,富士康和苹果的转战印度或许会带来新的机遇,现在看来,这个宏伟蓝图已然成了一个“笑柄”。

可再没面子,钱该赚还是得赚,原本印度不行,还有越南,可是最近越南的疫情也没好到哪去,富士康在越南的工厂陆续关闭,东南亚的扩张计划遭遇滑铁卢,如此之下,富士康还能去哪呢?

5月7日,郑州富士康发布了一条新规定,称郑州工厂新员工,若工作90天且到岗不少于55天,将获得7500元奖金,这差不多是一个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底薪了。

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吸引劳动力,快速促进生产,目的,则是为了重新退回大本营,也就是中国广大的大陆市场。

曾经,郭台铭大口一张就说:中国市场离不开我郭台铭。

如今时过境迁,不知道是谁离不开谁。

毕竟,在美国和东南亚兜转一圈之后,大陆市场早已不再“非富士康不可”了。

3

郭台铭创业47年了,从一个小小的“塑料加工”厂商,到现在身价百亿美元的台湾首富,其实他的打拼过程相当精彩。

但不知道是过于膨胀还是对“大腿”过于自信,原本在中国市场很有分量的富士康,制造了一次又一次黑历史,口碑跌落之下,富士康早已走下了高坛。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父亲郭凌瑞是一个小警察,郭台铭小的时候,家境很贫寒,他是靠半工半读才在“海事专科学校”读完书,之后又去服了兵役。

转业回来,21岁的郭台铭进入台北一家药厂做业务员,正是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位改变一生命运的人,她就是郭台铭后来的太太林淑茹。

这林淑茹虽然也在药厂工作,但身份可不简单,不仅是台北医药院的高材生,还是香港巨富林百欣的掌上明珠。

这样的差距,让郭台铭自惭形秽,当时就连他父母都出来反对,表示不敢高攀林家。但无奈这林淑茹还就看上郭台铭了,1975年,林淑茹与郭台铭奉子成婚,不惜和林家断绝关系。

这样的一个婚姻,换来了郭台铭的奋发图强,打工打不出什么名堂来,郭台铭和家里借了20万,创立了“鸿海塑料”。

但第一桶金没赚来,“鸿海塑料”把几十万本金赔个精光,眼看郭台铭走投无路,林淑茹不得不和老父亲张口,借了70万“老婆本”给郭台铭,在这之后,郭台铭的创业之路终于步入了正轨。

第一笔订单,郭台铭做的是电视机旋钮的代加工,坚持了几年后,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郭台铭逐渐接到了来自欧美等国的电子零件订单,事业节节攀升。

1985年,郭台铭因为接到了更为复杂的电脑产业的订单,为了进军国际市场,郭台铭便为自己的公司起了个英文名“FoxCONN”,富士康由此而来。

三年后,富士康已经发展成为1000多人,营收达10个亿的大企业,这一年,郭台铭38岁,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整个生产基地全部迁到大陆。

这在当时的形势下,是一个比较冒险的决定,毕竟大陆市场方兴未艾,发展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但不得不说,郭台铭这一步走对了,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腾飞,郭台铭的投资,也得到了大陆的优惠和支持,扎根深圳后,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000年,郭台铭的又一个决定,再次改变了富士康的走向。

这一年,手机通讯开始普及,郭台铭从电脑代工,正式进入手机代工领域,凭借过硬的品质,他一口气拿下了国际很多大牌的订单,很快就垄断了全球手机代工行业。

正是这一步棋,吸引到了乔布斯。有一天,乔布斯在看完富士康帮摩托罗拉代工的手机后,秘密约见了郭台铭,Iphone的生产任务,就此交给了富士康。

之后,苹果的市场一路飙升,富士康也跟着成为制造业当之无愧的霸主,财富和盛誉接踵而至。

一直以来,富士康的成功都离不开郭台铭的军事化和精细化管理,高压之下换来的是高效率和高生产。

然而,利弊是并行的,把人当做人型机器,后果不仅是郭台铭始料未及的,也是他难以承受的。

2010年,是富士康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从第一起跳楼事件发生,短短九个月,富士康内发生了13连跳。

舆论哗然,富士康股价大跌。其实到了第5次事件的时候,郭台铭就有些慌了,他不仅宣布全员涨薪,还邀请各路媒体实体采访,想给自己正名,力求证实这些都是个案。

之后郭台铭特意从山西五台山请来30位高僧做法。

结果没几天,一个又一个员工选择从楼顶一跃而下,最后,郭台铭不得不简单粗暴地把宿舍大楼外全部装上铁丝网。

这下没有跳楼的了,但是富士康也因此背负了“血汗工厂”的骂名。

除了“N连跳”以外,富士康很多次招黑,还是郭台铭自己招来的。

比如他曾公开宣扬自己的“尿黄理论”,就是说你的尿如果没变黄,那就证明你的工作不够努力。

本来富士康就因为压榨工人败光了好感度,郭台铭自己神助攻,让近年来富士康在中国大众心中彻底跌落高坛。

他要走,中国人也不可惜,甚至还有网友拍手称快。

如今印度市场遇阻,他要回来,可此时的大陆市场,早已不是20多年前。

富士康将眼光放到海外的时候,国内的代工厂早已悄悄兴起。

4

一直以来,富士康都把自己和苹果捆绑在一起,如今,苹果在国内已经撤离了8条生产线,富士康不得已也跟着转移阵地。

但是实际情况呢?中国对于苹果的需求,早已不那么明显。近年来国产手机迅速兴起,国人并非非苹果不可,所以即使苹果撤了生产线,我们的生活不仅不受影响,反而进一步推动了国产企业的发展。

比如华为,小米等,这些企业,同样需要代工厂,如今这些企业把订单都交给了比亚迪,迅速推动了比亚迪这个代工厂的崛起。

富士康再回来,也只能依然是和苹果合作,拿不到这些大企业的订单,更不用说富士康还主动放弃了华为,对华为进行断供。

把宝都压在苹果身上,富士康靠什么能迅速恢复产能呢?

苹果销量好还行,如果苹果销量下滑,那么富士康的困境就更为凸显了。

印度和越南市场的恢复遥遥无期,但对现在的富士康来说,恐怕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