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不该一早就喝,两时段提神效果最佳

咖啡是不少人清晨起床提神的必备饮品,早起犯困或者是熬夜工作之后,来一杯咖啡可以达到提神醒脑的作用。但研究发现,喝咖啡也是要在对的时间喝,才能更好的使其发挥作用。早起喝咖啡的提神效果反而不佳,这是与体内生理时钟的循环有关的。

接近中午再喝咖啡,提神效果更好

喝咖啡不只要控制咖啡因的摄取量,也要注意时间。美国统一服务健康科学大学的研究显示,喝咖啡最好的时间不是早上,而是接近中午,这与内分泌有关。研究员指出,早上6~8点是体内可体松(cortisol)浓度最高的时候,可体松会促使身体分解库存的营养,让身体能应付外界带来的变化,使我们能够处于清醒、精神集中的状态。可体松浓度接着会慢慢下降。

可体松浓度高时会降低咖啡因提神的效果,必须要喝更多咖啡才能提神,等到大约10点过后、可体松开始慢慢下降时,再摄入咖啡因可以刺激可体松分泌,达到提神的效果。

中午用餐后,身体得到营养,可体松又会开始分泌、促使身体使用这些营养,但午餐过后大约1点~3点左右便开始下降,加上血糖上升使脑袋昏沉,因此午餐后一杯咖啡可以保持清醒,且咖啡因需要8小时代谢,考量到夜间睡眠,下午1点~3点喝最好。

此外,许多上班族长时间盯荧幕,到下午双眼干涩、疲劳,但2012年一篇刊登在《美国眼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的日本研究显示,咖啡因能刺激泪腺分泌泪液。东京大学医学院眼科部研究员有田玲子(Reiko Arita)发现,给予78位受试者体重每公斤5毫克的咖啡因后,泪液的分泌量增加。虽然研究认为可能跟基因有关,但不妨可以尝试下午眼睛干时喝杯咖啡。

建议饭后再喝咖啡,1天最多2-3杯

尽管咖啡因可提神醒脑,但摄取太多、不断预支体力,会让人对咖啡过于依赖,反而愈喝愈累,一旦停喝还可能产生戒断症状,诸如头痛、疲倦、忧郁、烦躁、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过量摄取咖啡因影响健康,根据欧盟食品科学专家委员会评估,每人每日咖啡因摄取量最好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大约2~3杯咖啡。

不空腹喝咖啡,或许是个好方法,不但较不伤胃,咖啡因刺激胃酸分泌更有帮助消化的作用,一举两得~

其实喝咖啡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No.1咖啡—提神醒脑

咖啡因性味辛香芳醇,极易通过脑血屏障,刺激中枢神 经,促进脑部活动,使头脑较为清醒,反应活泼灵敏,思考能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提高工作效率;可刺激大脑皮层,促进感觉、判断并增强记忆能力。

No.2咖啡—强筋骨,利腰膝

咖啡因能使肌肉自由收缩,增加肌腱力量,降低运动阀,增加身体的灵敏度,提高运动功能。

No.3咖啡—开胃主食

咖啡因会刺激交感神经,刺激胃肠份泌胃酸,促进消化、防止胃胀、胃下垂,及促进肠胃激素、蠕动激素,使快速通便。

No.4咖啡—消脂消积

咖啡因可加速脂肪份解,增快身体新陈代谢率,增加热能消耗,有助减脂紧肤,另外使用咖啡粉洗澡是一种极好的温热疗法,有助瘦身减肥。

No.5咖啡—利窍除湿

咖啡因可促进肾脏机能,排出体内多馀的纳离子,提高排尿量,改善腹胀水肿,有助减重瘦身。

No.6咖啡—熄风止痉

咖啡可加速代谢胆固醇,减少冠状动脉粥样化、降低中风机率。

No.7咖啡—喜悦颜色

适量常饮咖啡会令人精神兴奋,心情愉快,抛开烦恼、忧郁、 纾解压力,放松身心。

No.8咖啡—舒肺定喘

咖啡因会促进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避免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发作气喘病。

No.9咖啡—预防胆结石

对于含咖啡因的咖啡,能刺激胆囊收缩,并减少胆汁内容易形成胆结石,每天喝两到三杯咖啡的男性,得胆结石的机率低于40%。

No.10咖啡—止痛

比如一夜没有睡好所带来的头痛、或是太阳穴侧因血管收缩引起的疼痛,这些非器质性因素所引起的疼痛,都可以用咖啡来缓解,推荐在早上或是中午饮用。

No.11咖啡—抗衰老

色深又具有苦味,是因为咖啡中富含抗氧化的物质。近年来,只要是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物,都在市场大行其道,一般所熟知的蔬菜水果含丰富A、C、B族维生素的食物,以及在日本相当流行的茶,之所以被视为健康的食物,就是为它们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有研究报告指出,咖啡所含的抗氧化物质比茶多4倍,可以抵抗自由基。

不过以上咖啡的好处,不适用于骨质疏松者或怀孕的女性。不鼓励孕妇和哺乳期妈妈喝咖啡。

如果实在需要喝,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建议,孕妇每天不要摄入超过2马克杯咖啡,因为过多咖啡因会增加流产风险。

另外,对咖啡因特别敏感一喝就心脏狂跳的人也要悠着点,尽量不喝,健康喝咖啡,建议不加糖,也不要加太多牛奶或奶油,也不要搭配高脂零食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