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其他国家疫苗接种速度快 中将面临威胁

岩松:

在防疫的过程当中,没有新闻是最好的新闻,我们似乎已经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国内确诊本土病例都是零这样的日子。然而,本周云南瑞丽的疫情卷土重来,平静的没有本土疫情新闻的日子又结束了。不过跟以往相比较,除了隔离、核酸检测等等方式之外,扩大疫苗接种成了新的防控疫情方法。其实不仅仅是防控瑞丽的疫情,对于我国走出疫情时代,甚至是世界走出疫情的时代,疫苗接种都是重中之重,也寄予着人们最大的期待。过去的这一周,在国内每天都有300万到600万剂次的疫苗被注射,未来这个数字有望发展到每天一千万剂次。目前总的接种量已经超过一亿多剂次,总量不小,然而接种率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看还算不上高。如何扩大接种率?打开国门与世界重新对接,还需要等待多久?疫苗是通往后疫情时代最好的桥梁吗?《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疫苗接种。

疫情向好 为何还要扩大疫苗接种?

本周二,出现局部疫情的云南瑞丽,打破了多日以来境内无新增本土病例的记录。在对此次疫情的处置中,瑞丽除了采取大规模核酸检测、社区封闭管理等已被熟知的防疫措施外,还提出将扩大新冠疫苗接种范围,尽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此时,疫苗成为了控制局部疫情的新手段。

瑞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万永芳:(根据)瑞丽现在目前的疫情形势,加快疫苗接种,能在人群建立免疫。阻断新冠疫情的蔓延,那么首先就是接种的对象,18岁以上人群,接种的目标那就是全员(接种),包括长期居住在中国的缅籍人员都开始接种。

记者通过走访瑞丽紧急开辟出的疫苗接种点发现,前来接种疫苗的居民已经排成长龙,接种点将24小时昼夜不间断运转。而像这样的接种点,已经设置了25个,预计下周二,瑞丽将完成对适宜人群全覆盖的疫苗接种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我们经常会讲到非药物干预,最主要是讲隔离和(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检测以后,进一步精准地隔离,包括封城。但是这一次疫苗的一个注射,事实上就属于使用了药物和疫苗等措施防控的一个策略,这种策略它的一个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叫应急接种,是我们整个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惯例。

事实上,在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后,曾经发生过局部疫情的地区,疫苗接种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北京大兴在全国率先实现80%的疫苗覆盖率,已初步建立起免疫屏障;河北石家庄将在今年6月底达到50%的接种率,疫苗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防疫手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中国对这一次疫情的一个防控力度特别大,是(对本土病例)零容忍,零容忍的条件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实施全员的接种到位,所以就必须零容忍,否则就会引发进一步的疫情的一个扩散。我们是有能力清零(本土病例)的,但是这种持续地以牺牲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正常生活为代价的一个清零策略,事实上长远来讲是不可持久的。

从3月24日起,国家卫健委每日在官网公布疫苗接种总数,截至本周五,已接种1.26亿剂次,每日新增接种量还在稳步提升。但与此同时,各地也在实践中发现,普通人对接种新冠疫苗存在多样的观点。

武汉市汉阳区鹦鹉街自力社区书记袁莉:年纪大的,就是因为自己身体的一些基础疾病(不愿接种),可能知晓的相关知识不是那么多。所以在这一块,根据现在最新的一些信息的话,我们会给它做一个全面的宣传。

深圳居民李女士:其实最开始知道疫苗的时候是有一些担心的,因为我们国家的话速度很快,就发展出来疫苗这一个防疫的东西,因为它的临床实验会有一些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疫苗(接种)犹豫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现在没有本土(病例),大家觉得风险不在我的身边。这个其实是人之常情,因为疫苗接种,事实上只是大家为了避免发生在身边的风险,对于远方的风险,其实我们人类从来不予关注。

虽然新冠疫苗的产能和可及性都在提升,但在中国较大的人口基数下,目前的疫苗接种率仅在4%左右,不仅距构筑免疫屏障所需的70%存在差距,也与某些发达经济体相比存在差距。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世界上大的经济体他接种的速度非常快,像以色列马上就要实现免疫的一个屏障,英国也接近非常快的速度在接种,它现在4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一个接种。美国总共也就三点几亿人口,他如果每天的接种量是到400万剂的这一个水平,它事实上达到免疫屏障也是指日可待。

在张文宏看来,随着其他国家逐个建立起免疫屏障,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将会得到显著控制,世界将会重新打开。而届时,如果中国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将会面临更大的威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如果疫苗没有接种成功,我们对这一次疫情,对于新冠将继续保持一个(对本土病例)零容忍的态度。那么如果万一其他的国家不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都全面开放,我们就会碰到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与世界交流之间的一个障碍,就是你不能彻底的开放。

岩松:

疫苗接种采取的是自愿原则,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政府是在提倡应接尽接,如何在应接尽接与自愿这两者之间形成最大公约数?的确,现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鼓励居民接种疫苗,最近一段时间可以说各地想出了各种高招,有特点的标语横幅,各种倡议书、开动员会,对接种疫苗好的单位的鼓励甚至贴相当于小红花的标志,各地都在做。与此同时,扩大接种人群也是重要的推动力,比如60以上,还有接下来18以下,再比如一些有慢性病的人群,如何安全接种?

疫苗应该怎么打? 指南明确居民放心

本周,“我们一起打疫苗”,这样一句流行语火爆全网,就连中国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参与填词谱成了“疫苗歌”。而这句流行语源起于深圳盐田区东和社区打出的一条宣传横幅。

深圳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宣传处处长王岭:上面接到的这种标语它都比较生硬,比如说切断传染链条,然后建立全民免疫,我们宣传处就让我们写手就写了20条的标语,比较活泼的,我们一起来打疫苗就是共同体,然后一起苗就是朗朗上口,他就是叫自带BGM,就是抖音里的这种神曲,然后我们的写手她是一个80后做新媒体的写手,就很有网感的这种标语,就很受群众欢迎。

截至本周五,深圳市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数约230万,接种率还不到20%,实现接种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不少居民此前的接种意愿并不十分强烈。而这样一条火出圈的标语,显然拉近了居民和疫苗的心理距离,接种点的人数比此前增多了。

深圳居民李女士:上班的时候就看到这个标语,我觉得很上头,看到这个标语就一起跟着唱出来了。

深圳居民莫女士:很朗朗上口,很洗脑。很多人也是看了标语之后,然后对疫苗这个事情有了更加进一步深入的了解,然后才来打疫苗。

圳市盐田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京京:我们老百姓的接种意愿是明显提高了,而且有一个带动效应,就是说可能你的邻居都打了,左邻右舍都打了,可能我自己觉得我也应该去打了。我们从社康(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平时的排队就可以看出来,现在我们每一个社康(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都排满了人。

一些居民对打疫苗犹豫不决,往往是因为对疫苗的不良反应、接种禁忌等心存疑虑。而本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首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对公众的大部分疑虑给出了解答。比如对于此前热议的60岁以上群体,这份指南就明确建议接种。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能打疫苗吗?这是很多老人一直以来的疑惑。而卫健委指南中明确,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是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武汉市汉阳区鹦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周姝:因为之前的禁忌症其实是很多疾病,或者是很多情况都说了不能。所以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其实也是挺纠结的。这个新的指南把疫苗的禁忌症给说得更明确一些。而且很多以前我们拿不定主意的一些情况,他们都帮我们给明确指出来的,所以对我们今后判断接种者适不适应接种,其实给我们很大的一个指导。

曾经有疫苗严重过敏反应的人不能接种,但对青霉素过敏、头孢过敏的人可以接种;孕妇不可以接种,但哺乳期、备孕期妇女可以接种。对于这样的问题,接种医生此前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指南》发布后,医生和公众都能拥有较为科学的判断依据。本周,卫健委还发布了新冠疫苗接种培训大纲和接种问答。在“应接尽接”的压力之下,我们也必须确保,每一针都是知情和自愿的,都是科学和安全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这个指南对推动基层疫苗接种非常关键,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事实上在短期内推动大面积的疫苗接种,事实上这应该是第一次。很多事情其实不是通过我们主观来判断,所以我认为有这样一个接种的规范,对于我们一个接种的,一个有序的开展,是非常的关键。这个是我们获得疫苗接种从质到量,给予保证的最主要的一个方式。所以不单单是有一份热切的心,同时要遵守科学的流程,每一位操作的技术人员,都要一步一步按照这个流程去走,这样才会保证我们接种的安全有序。

岩松:

在疫苗接种方面,我国有着很大的优势,一是免费,二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有五款附条件上市的疫苗,选择打哪个?跟没有疫苗可打的国家相比,简直是种幸福的烦恼。但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种幸福的烦恼,由于我们总体的防控疫情效果非常好,虽然这段时间又有了瑞丽的疫情,但是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担心,毕竟我们身边由于疫情防控得好,没有什么传染源,所以一些人觉得打疫苗也没有必要啊,我防谁去?但问题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与各国之间不会就这样处于隔离或半隔离的状态吧,世界各国国门一定会打开,那个时候如果疫苗接种率很低,我们怎么开这个门?

各国开放国门 疫苗如何互认?

去年年初至今的三个学期,为了防疫,肖立把课堂搬进了家里,100多名外国留学生课也只好全改成远程线上授课。相较于面对面授课的直截顺畅,他遭遇线上授课的摸爬滚打。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师肖立:可能最大的影响是时区的影响。我的土耳其学生告诉我说,我们正常的时间应该8点半上课,但是在他们那还是大概(凌晨)3点多钟。各个国家的网络的情况甚至电力供应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我遇到过五次以上了。学生正在上课就表示说停电了,所以他就掉线了,你就发现这个人的画面就不动了,他好像就像被冻结了一样。有时候延迟会非常严重,你领读生词的时候,如果是在线下的话,大家几乎是在同时读一个生词。但是你在网络上听他们读生词的话,声音是此起彼伏,这就显得比较乱。

需要在社交实景中锻炼表达的语言教学,线上的及时反馈、考核等步骤都显得举步维艰。他很怀念与学生相处的日子。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师肖立:这个简直是一个催人泪下的话题,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财富就是自己的学生,这不仅仅是一种感情上的寄托,也是你自己的职业目标 职业奋斗的一个代表。都很希望尽早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回到课堂,回到原来这种看起来是很普通的生活。

就在肖立原本已做好网络教学常态化的准备时,他看到了国内外倡导的疫苗接种。更确切的说,作为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实行疫苗广泛接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尽快开放国门,进而恢复贸易的重大决策。在这种有限开放中,一个设想随之产生:让疫苗成为另一种护照,不仅适用于国内,也成为国际旅行通行证,以促进跨境人员流动,这便是“疫苗护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护照有发护照的一方,护照有认这个护照的一方,这样你才能够通行。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疫苗不是吃的苹果,不是说在一个地方被认可的疫苗,就能够自动到另外一个地方(被)认可。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个所谓疫苗护照的提法是有了,呼吁是有了,但是实质上的这个操作很少。

正如护照并非所有国家互免签证,疫苗护照首先面临的同样是疫苗互认问题。今年三月中旬,欧盟计划推出“数字绿色证书”,四款疫苗被批准,后续可能会将中俄两国疫苗纳入其中,但前提是严格审批程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疫苗在不同人的身上,特别是成年人身上,所能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这一次新冠的疫苗的上市时间,是超音速(似)的快,但是疫苗最终的有效性,还是一步一步观察过来。

由于通常情况下疫苗上市过程长达十年左右,而此次突发疫情导致疫苗上市时间被极大压缩,也因此,各国疫苗的三期数据披露要完整、披露的结果要有过程以及注意收集疫苗实际接种后的反应,这不仅有利于获得国际社会信任,还为世卫组织的预认证创造条件。这是世界公共卫生资源分配的推荐标准,只有质量、安全和有效性都符合全球标准,才能被推荐进入国际机构和各国的意向采购名单,3月31日,中国的两款疫苗就被认定保护效力符合世卫组织要求,有可能通过预认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世界的疫苗接种不同,体系不一样,事先也没有经过非常好的技术上的互相认证。所以在缺乏认证的一个情况下面,可能有种种原因,大家会很难接受对方的疫苗。将来在世界上其它的经济体之间,如果他们的疫情的防控比较接近,他们疫苗的接种也比较接近,他们也会率先进行互认。

紧急上市的疫苗只有安全、持续免疫、开放透明的科学接种成为各国共识,才是互认基础。同时,崇尚个人自由意愿的群体、孕妇和免疫缺陷者等群体,事实上都被排除在“疫苗护照”之外,而肖立更是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其国家还无法打上疫苗,疫苗可及性问题严重,世卫组织甚至不建议将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作为旅行要求。“疫苗护照”如何兼顾对未接种群体公平问题同样是关注焦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我觉得打没有打疫苗?打什么疫苗?跟这个旅行之间是有直接关联的,但是不是唯一的关联,这个是可以讨论的。一个人他旅行的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状况由谁去监测,监测出现了状况结果的时候,下一步怎么做?要把这个做好,而不只是盯在打没打疫苗,还是打了谁的疫苗这个话题上。

虽然疫苗是高级别防控手段,但在世界审慎建立免疫屏障的当下,应当避免唯疫苗论倾向,不能将常规防疫手段如核酸检测、隔离等舍弃,建立多级别、多层次、多元措施防疫观,才能让疫情下的人们更安全。

岩松: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相信接下来会有很多政策,会让接种疫苗的人更受益,更自由,也更放心!比如疫苗护照会不会落地?比如接种过疫苗的人,会不会在国内通行更加便利?等等等等,再加上疫苗接种的人多了,大家发现接种疫苗也没什么副作用,就更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综合因素加到一块,期待中国的疫苗接种提速再提速,因为那就意味着我们将更快地靠近安全与自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