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块骨灰盒卖一万七:你不知道的殡葬业.

如果不是真实发生,还以为这是个笑话。

2021年1月26日,某殡仪馆司仪吐槽,一位大学教授去世后,他儿子竟然用鞋盒装走父亲的骨灰。

(抖音截图)

谁知这条义愤填膺的视频发出后,评论翻车,网友纷纷表示:

“就是因为殡仪馆骨灰盒太贵,人家才用鞋盒装!”

“逼得人家用鞋盒,你还好意思说。”

“用你家骨灰盒就有文化了吗?”

大家缘何对殡葬业印象这么差呢?

1.

近年来,有关殡葬业收费高的新闻频上热搜。

一件批发价五六百的寿衣,在殡仪馆的零售价能到一千五六;出厂价仅有一二百的骨灰盒,到丧属手里能卖上万。

随手搜下丧葬一条龙的价格,最便宜的也要6800。

网络截图

再加上买骨灰盒和墓地的钱,妥妥超过6位数。

对于许多老年人而言,一辈子省吃俭用存够买墓地的钱,比买房更令人有成就感。

有数据统计,从2003年起,殡葬业连续多次登上“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

而据《殡葬绿皮书》显示,殡葬业全年营收总额早在2018年就已突破2000亿,利润率更是高达1000%。

网络截图

甚至有专家预测,至2024年,中国人均殡葬消费可达31700元,而且殡葬市场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

有人说,殡葬业是目前最赚钱的行业,什么区块链、房地产、互联网根本不值一提。

据中国丧葬第一股“福寿园”2016年披露的年报显示,其综合毛利率在79%左右,主营业务经营性墓地的毛利率达到81.3%,而作为暴利行业之一的房地产同年毛利率仅为25.3%。

(标准地产研究院)

更重要的是,福寿园在行业内的销量只占1%左右,并非龙头企业。

对比房地产巨头,万科毛利率为27.2%,碧桂园不过31.6%而已。

众所周知,烟草行业也属暴利产业之一。虽然烟草制品的毛利率高达74.06%,

(前瞻产业研究院)

但因行业税负较高,净利率仅为10—15%。

相比之下,殡葬业由于涉及公益,遗体冷藏、火化、殡仪车、骨灰存放等服务都是免征税收的。即便有些殡葬用品需要交税,最多也是按一般纳税人核定,征收17%的税费,要是个体户,征税率也就3%。

不过,大部分殡葬服务没有发票,要么开个收据,要么连收据都不给。

在如此优惠的政策下,殡葬业的净利润率也高得吓人。

难怪有人说,“赚死人的钱”比赚活人的钱容易多了。

曾有人戏称,干殡葬是“操着卖白菜的心,赚着卖白粉的钱”。其实,殡葬业的暴利可能比军火、走私还要高。

要知道全球军火巨头洛马公司每年的利润率才在13—18%之间。

再看看走私贸易,一般来说,手表利润空间最大,最高可加10倍。

可相比殡葬业,翻10倍的售价基本是常态。

卖四五万的高档骨灰盒,批发价可能才一两千,关键还不违法。

在某社交网站上,有匿名人士透露,直接卖给“瘾君子”零售的利润率仅在3倍左右。

从某种角度来说,殡葬业暴利几乎算是处在暴利金字塔尖的行业。

2

这是一张殡仪馆常见项目收费单。

我们由此看看,暴利究竟会出现在哪些环节。

当一个人在医院去世后,通常会送往太平间。

太平间一天的价格从二百到一千五六都有可能。个别人为了敛钱,还会加上人工消毒费、香烛费、家属休息费等几十条项目。

曾有新闻报道,济南一家医院的太平间还收取过900元/小时的“防老鼠啃咬费”。

万一涉及刑事案件,没个一两万,遗体休想拉出停尸间。

为了争取业务,丧葬公司还会给医生、护士、护工好处费。每条信息可换取50-200元不等的小外快。急救人员也是他们目标之一,每具遗体的好处费能给到一两千元。

但这些都算是小投入,毕竟人一旦拉进来,价格都是他们说了算。

遗体净身费至少100元;穿衣费200—400元。

寿衣费肯定更不会被放过,最普通的质地也要七八百,如果是真丝寿衣,价格至少两万起步。

而且大部分寿衣都没有商标、吊牌,同一件商品在不同店铺的报价能相差3000块钱。

之所以相差这么多,暗含了给“带货人”的抽成。

曾有护工趁着家属难过之际,带他们买了6800元的寿衣。依照行规,她一次可拿到3400元的回扣。

搞定寿衣后,逝者从太平间到火化场,还得历尽险阻。

第一关就是将逝者送入灵车,一般需要四人。

收费多少,主要看丧属的经济情况,少则一人50元,多则一人200元。

总之,下趟楼的功夫800块就没了。

个别公司还要收车辆改装费,200元/次。

还要小心被双倍收费,比如殡仪馆负责运输遗体,但太平间不干活也会收取车辆清洁费和运输费。

当然,交完钱也不代表放心。

遇上黑殡仪车,8公里的距离,就敢要1000元,这也是暴利丧葬的另一个关键枢纽。

正规殡仪车对车辆型号、运输条件和收费有着严格的规定。

起步价加灵柩费和车内装饰费一般约为260元,每公里加5元,不足10公里,按10公里计费。

但黑灵车多为私家车,拉一趟至少500元起步,还得跟殡仪馆内部人“打好关系”。万一哪天闹了矛盾,黑灵车送不进去或者坐地起价的情况也极有可能发生。

(新京报制图)

进入殡仪馆后,还要经历第二重磨难。

首先就是遗容整理,基础收费在100元左右,若是非正常死亡,缝个头部2000元,缝个肚子张口就要6000元。

接下来就是开追悼会,大厅租赁费根据场地大小分为880、1500、2500三档。

此外,多数殡仪馆还会设立隐藏项目创营收。

追悼会撒花瓣、逝者躺红布、鲜花围床等项目,随便一加就得两千多。若是想给逝者致悼词,还得再加1500元。

为逃避监管,殡仪馆的“猫腻”还不止这些。

青岛一家殡仪馆曾打着服务的旗号,收取丧属将近十万的殡葬费,其中与花有关的费用就高达六万多。

(新京报)

太平间的守灵花、追悼会的鲜花花篮、花圈,几十的进价能租到300。

注意,是出租,不是卖。也就是说,殡仪馆人员会反复使用。

更可气的是,他们还会故意多算数量以及增加一些非必须项目。

亲人离世后,大家只顾伤心难过,谁又有心思一一辨别呢?

然而,这些都不是刚需,骨灰盒才是各路人马必争之物。

按国家规定,殡仪馆应该向贫困户提供200元以下的骨灰盒。但实际销售中,售价低于800元的骨灰盒,难觅踪迹。

谁要是想买1000以下的骨灰盒,立刻会被归为“不孝子孙”,招来无情白眼。

央视《焦点访谈》曾做过一期殡葬品售价的调查,批发价450的鸡翅木骨灰盒,在终端可以卖到16800。

也就是说,卖一个骨灰盒赚的钱,可能比一个人一月的工资还多。

可是,在殡葬业排行榜上,如此暴利的骨灰盒却挤不进前三,真正的营收王者是经营性墓地。

据“福寿园”统计,买卖墓地的收益足以支撑起整个产业。

(澎湃新闻)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墓地价格高于商品房价格是普遍现象。

在老龄化比较严重的上海,1.2平方米大小的墓地平均售价在14万左右,而该陵园方圆4公里以内的楼盘售价仅3-3.5万/平方米,墓地的价格是房产的4倍多。

位于北京南六环外的天堂公墓,一平方米墓地的最低价格为5.8万,距离它不远的商品房“北京密码”交付均价在2.5万/平方米,墓地价格比住房贵了一倍多。

这些只是裸墓的价格,加上占地费、管理费,还能再翻一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每年死亡人数逾千万。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死亡人数也会逐年递增。

(国家统计局)

如此庞大的需求,更刺激了墓地价格的上涨,而无墓可售的情况,也使得一墓难求愈演愈烈。

不过,供不应求并不是买不起墓地的真正原因,更不是造成殡葬业暴利的罪魁祸首。

3

在我国,殡仪馆属于事业单位,没有财政拨款,需自负盈亏。

以太平间为例,国家对于太平间费用并无统一要求,以各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表》为标准。通常一级医院10元/天,二级医院20元/天,三级医院30元/每天,不同地区略有浮动。

但太平间属于公益性服务,若归医院管理,不但赚不到钱,还会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所以,将太平间外包成了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而且没有明确法律限制外包行为。

对于接管公司来说,承包属于殡葬服务行为,主体既可以是私人企业,也可以是殡仪馆,只要求明码标价,至于价格高低并无太多限制。

有新闻报道:

“从2002起,政府要求所有殡仪馆运输、保存、火化这3项基本服务定价在430元,而实际耗费的人力、电力、汽油、设备折旧费等成本为600元至680元,这样的缺口导致每年亏损6.4亿元。”

迫于生存压力,殡仪馆不得不开展延展性服务。丧葬用品低买暴利卖的事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还强制要求购买骨灰盒,否则不给装骨灰、不给存放骨灰盒。

在寿衣店里,一套进价1000元真丝寿衣能卖到38800,而这样的定价还都是保守的。

之所以定价这么“肆无忌惮”,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民政部门拥有殡葬行业的前置审批权。审批最主要特点是,相关部门有选择决定权,即使符合规定的条件,也可以不批准。

而且,殡葬业的监管部门一般设立在殡仪馆内,这就意味着殡葬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都是自己人。外加,公墓的经营资格也由殡葬事业机构把持,于是“准入审批权”演变成了“经营独占权”。

在监管力度不明和竞争企业少的优势下,必然形成天然垄断,价格自然高得令人崩溃。

虽然2004年后,取消了前置审批制度,可“国”字号 的垄断威严犹在,准入门槛奇高,成了限制民营企业入场的重要手段。

目前,殡葬行业的主力军仍为“国家队”。

(《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6~2017)》)

民营企业想分一杯羹必须开出极为优厚的条件。

中国生命集团进入殡葬业市场时,向当地民政部门缴纳每年680万的管理费;对愿意留任的原殡仪馆人员,承诺开出双份工资,事业编制一份、企业再给一份。

生命集团断定只要搞定分成,主管部门绝不会对定价多加阻拦。

事实也是如此。

搞定资质后,生命集团愉快地“薅起羊毛”,2009年公司营收达2000多万,单具遗体平均贡献收入为1.46万元。

造成殡葬业价格高居不下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人们对于死亡的忌讳心理和信息不对称。

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经历亲人离世,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无措慌张的时候,有人愿意指点迷津,自然对方说什么就是什么。

还有一部分人虽然知道做什么,但总担心沾染“死气”,所以宁愿多花钱,也不想触霉头,不痛快。

另外,孝子贤孙的“厚葬”想法是促使殡葬业成为暴利行业的第三个原因。

无论是热衷大办丧事,还是最后想尽份孝心,大家在殡葬品的选择上都会格外大方。

送灵车选奔驰的;下葬时搞个6个抬棺人,再搭配灵灯引路,几千块钱买个踏实安心。

实际上,厚葬不仅不能让逝去亲人感受到活人的惦念,反而客观上让商家找到了攫取利润的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死不起”也是自找的。

与其死后“厚葬”,不如生前“厚养”。

目前看来,想要改变殡葬业的暴利问题,道阻且艰。

虽然新兴了树葬、海葬等多种方式,但能够入土为安仍是人们最真实的需求。

电视剧《翻译官》中,女主角童薇因买不起墓地,只能将父母的骨灰撒入大海,这也成为横亘在她心头多年的一根刺。

印度一个妻子也因买不起墓地,将去世后的丈夫埋入自家地中。

试想一下,未来的年轻人不仅要背负“房贷”,还要背负自己和家人的“墓贷”;相亲时,第一句先问“你有墓地吗,你家人有墓地吗”;评判成功人士的标准成了:有车有房有墓地!

这将是多么讽刺的一种场景。

之前网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

某人打算让子孙将他的骨灰撒入大海,不是怕有人在坟头蹦迪,也不是为了环保,只是想死后也能“浪”起来。

热门评论说,头一次见把没钱买墓地说得如此理直气壮的。

或许,只有等人们真正地移风易俗,才能终结殡葬业的暴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