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斥问责意识薄弱,广播处长突遭撤换

被建制派人士视为眼中钉的香港电台(简称港台),遭港府专责小组狠批,指其编辑管理“问责意识薄弱”,建议加强,并须强调身为总编辑的广播处长和首长级人员的角色。同日,当局更突然撤换尚有半年便约满的广播处长梁家荣,由全无传媒经验的民政事务局副秘书长李百全于下月接任。传媒学者梁丽娟认为,在北京加速管控传媒的大气候中,港府明显向港台开刀,将权力集中管理层,方便管控,料其公共广播角色进一步削弱,去政治化是大势所趋。


香港电台换总编辑,政务官李百全(左)3月空降接替梁家荣(右)出任广播处长。2021年2月19日 ? 法广/麦燕庭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发表港台检讨报告时表示,已要求港台制订行动计划及时间表,落实报告的改善建议。他回应提问时表示,港台享有编辑自主,但并非不受监管。至于广播处长没有传媒经验能否服众,邱腾华表示,这并非必然的,过往亦有政务官出任广播处长。

曾力抗港府委任的港台顾问委员干预的港台副广播处长陈敏娟去年杪受压请辞,事隔半年,其上级广播处长梁家荣虽然快速按中国广电总局公布,中断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国际频道转播节目,被指反应过敏,但仍须提早离任。港府今(19日)早突然公布,聘任合约原于本年8月届满的梁家荣,“经双方同意后提前解约”。梁家荣其后在向员工发放的信函中形容,过去在任五年半,“激流荡”;现时离去,“宠辱无惊,去留无意”。

至于新任的广播处长,则是全无传媒经验的资深政务官李百全接任。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说,港府会继续致力培育港台内部人才,以便透过既定机制填补高层职位。

有93年历史的港台,虽是政府部门,但因是广播机构而拥有较大弹性,并与政策局签订《香港电台约章》以维持其编辑自主,而绝大多数管理层亦由内部擢升。上世纪70年代的港台以BBC为模式发展,日益强调其公共广播角色,不受政治和经济压力影响,但在政府和建制派压力下,近年更似是公营广播。

而因应投诉于去年7月成立的检讨港台管治及管理专责小组今早亦公布检讨报告,指港台“编辑管理制度存在缺失”,权责划分不清,“问责意识薄弱”;遇敏感投诉未有适时上报。报告又指,编辑决定主要由个别制作单位的人员作出,总编辑及高层管理人员角色被动。

为此,小组建议港台加强编辑管治,制定稳健和透明的编辑流程,清楚界定各人责任,“强调总编辑及首长级人员的决策角色”;制定一套全面的编辑政策及详细指引,供全体员工跟随;另外,港台更须与港府委任的顾问委员会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主动就编辑方针和投诉向对方咨询意见。

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梁丽娟向本台表示,港府本身的问责意识薄弱,如何据此批评港台?这明显是要向港台开刀,更换广播处长后,政务官可以更理直气壮地按港府指示办事,她续称,在北京加速控制传媒的大气候下,私营机构亦不得不低头,更何况港台是政府部门!

她续称,专责小组建议加强广播处长和决策人员的角色,其实就是把现时下放予编导、监制等员工的自主权收回管理层,权力将更集中,这是政府微观管理的惯技,而下级更不敢自由行事。可以预见,港台日后将更部门化,公共广播角色会进一步减弱。

她预料,港台日后会“去政治化”,不会在政治事宜上挑战政府,但在社会民生、文化等事宜上仍有可为,例如引入其他地区的文化节目,扩阔港人视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