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者出现!透露了三点信息……

新冠病毒或许会像流感病毒等一样,长期在人群中存在。

得了新冠肺炎康复后,从此就抗体附身,再无被感染之虞?错!

这两天爆出的两则消息,让全世界的人们,神经又绷紧了。

一则消息是: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属全球首例。

另一则消息是:阿根廷一位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34岁医生在康复后4个月确诊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一下子出现两名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者,抗疫形势也许由此会变得更复杂了。

两起再感染案例

综合无线新闻、香港01等香港媒体8月24日报道,被证实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为一名33岁男子,他于今年3月底确诊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复出院,8月初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

据英国《卫报》8月25日报道,在阿根廷圣达菲省埃尔韦西亚镇工作的34岁医生亚历珊德拉·穆勒(AlejandraMüller)在与一名婴儿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后,于3月24日首次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在测试结果变为阴性后,穆勒重返工作岗位。然而,7月底她却被查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香港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经过对比该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且该患者返回香港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

据悉,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的相关论文8月24日已被医学期刊《临床传染病》(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接受,并将于近期发表。

而阿根廷的穆勒所感染的病毒是否与第一次感染时有所不同,目前尚未得知,但她在3月和7月感染时获得的不同病毒样本已送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分析研究。报道中称,穆勒坦言,“第二次的感染较第一次完全不同……我出现了所有病状,除了失去味觉,我还失去了嗅觉”。

三点信息

以上两个案例,透露了三点信息:一是新冠肺炎康复病毒确实存在变异性;二是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会逐步消失,而且消失得还比较快;三是疫苗的研制要加快,而且要对病毒的变异有前瞻性。

在此之前,医学专家还尚未发现新冠肺炎病毒有高变异性,但是通过这个病例可以说明,狡猾的新冠肺炎病毒,已经可以通过变异,使得同一个人再度感染,无形中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还指出,以往就有证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其感染数个月后逐步下降。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认为,此次出现的二次感染病例,说明确诊新冠肺炎的病人即使康复后,可能也并非“一世免疫”,新冠病毒或许会像流感病毒等一样,长期在人群中存在。

杜启泓还表示,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现也会对疫苗的研究有所启示。对此,该团队建议康复者应继续保持防疫意识,并考虑将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8月25日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再感染”病例非一般意义上“复阳”,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包括病毒培养,需要证实是属于核酸阳性,还是活病毒。新闻报道级别还不能提供充分的学术信息。

但张文宏指出,“再感染”关乎免疫的持久性,也关乎未来疫苗保护的时间和重复接种疫苗的间歇时间。这次四个月后就发生再感染,还是属于个例,这个问题应该在更大的感染后人群中观察,全球目前有2200多万人感染过,如果“再感染”成立,那么在新冠高发和流行地区,再感染会成为常态。

张文宏医生的表态,体现了一名医学专家的审慎与严谨。我们当然也希望这两个病例也只是个案,并不会成为常态,但这有赖于更多时间和更多观察。

抗疫是一场持久战,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也许会让这场战争变得更为复杂,我们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就像张文宏医生说过的金句:不能太天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