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时隔千年“重现”、元代壁画墓露真容、发现距今4,000年前城池……本图集回顾近一个月来,中国境内北京、河南、山西等地的多项考古新发现。图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境内的隋唐洛阳宫城玄武门遗址城门墩台。(新华社)
【隋唐洛阳宫城玄武门时隔千年“重现” 】新华社2021年1月19日报道,经考古人员持续发掘,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的隋唐洛阳宫城玄武门遗址日前初现全貌。玄武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时期洛阳宫城北门,与应天门相对。图为隋唐洛阳宫城玄武门遗址分布位置图。(新华社)
目前,考古发掘出唐时期的门道、墩台、马道、城垣遗迹。发掘显示,玄武门是单门道过梁式建筑结构,门道宽6米,东西两侧为宽13.9米、进深16.5米的墩台。墩台两侧与城墙相接,城墙南侧有东西向直坡式马道,东侧马道长约40米,西侧马道长约50.5米。图为隋唐洛阳宫城玄武门遗址门道遗迹。(新华社)
玄武门遗址为隋唐洛阳城遗址的重要部分,目前已探明玄武门遗址的建筑形制、确切位置和沿革变化,理清了应天门、玄武门等宫城建筑群的空间关系,并发现隋唐至北宋时期宫城的形制变化特点和遗址迁移方向。图为隋唐洛阳宫城玄武门遗址城门墩台。(新华社)
【河南禹寺遗址发现距今4000年前城池】 新华社1月26日报道,河南孟州禹寺遗址发现虞夏时期城池,年代上限为距今4,000年左右。最新发现东西两个并列环壕城池,东边环壕的北面和东面内侧,发现了夯土墙基槽。经初步勘探发现,东城、西城大致呈正方形状布局,面积分别为6万平方米、2万平方米。图为该遗址发掘现场。(新华社)
禹寺遗址自2020年4月份开始正式启动发掘。遗址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包含龙山、二里头(夏)、西周、东周及汉代等不同时期文化遗存,出土了各个时期的灰坑、窖穴、墓葬等遗迹遗物。其中,部分壕沟、灰坑出土的陶片,明显具有二里头文化特征。图为河南孟州禹寺遗址东边环壕发掘现场。(新华社)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首次发现护城河等外城城墙体系】新华社1月13日报道,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发掘的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日前首次发现金中都外城护城河、城墙、马墙、顺城街道路等外城城墙体系,并了解了这些遗迹的形制结构和营建方式。图为北京市丰台区金中都西城墙高楼村遗址的护城河遗迹。(新华社)
报道称,该考古发现为复原金中都结构布局和城市面貌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实证了金中都城的建制沿革。公元1153年,金朝首都从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迁至中都(今北京市)。图为在北京市丰台区拍摄的金中都城墙遗址中的西城墙高楼村遗址。(新华社)
在北京市丰台区拍摄的金中都城墙遗址中的西城墙高楼村遗址。(新华社)
金中都城墙遗址中的西城墙高楼村遗址,画面中白线上方为城墙遗迹。(新华社)
在北京市丰台区金中都西城墙高楼村遗址拍摄的被发掘出的城墙和顺城街遗迹,画面中右侧下凹部分为顺城街遗迹,左侧是城墙遗迹。(新华社)
在北京市丰台区拍摄的金中都城墙遗址中的西城墙高楼村遗址,当时修筑城墙时夯土留下的夯窝仍清晰可见。(新华社)
在北京市丰台区拍摄的金中都城墙遗址中的西城墙高楼村遗址,画面前方的双白线标明了马面(凸出于墙体外侧的防御设施)的轮廓。(新华社)
在北京市丰台区金中都西城墙高楼村遗址拍摄的护城河遗迹。(新华社)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新华社1月11日报道,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一座高规格的夏代墓葬,墓葬内首次出现蝉形玉器。报道称,该墓葬极可能是二里头遗址迄今为止发现的随葬品最为丰富的一座。新发现的墓葬位于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院内,规模较大,属第一等级墓葬。图为该遗址布局示意图。(新华社)
因该墓葬目前已被整体搬迁至考古实验室内开展清理。根据目前的清理情况,工作人员已在墓葬中发现多件陶器、漆器和一件蝉形玉器。此外,墓葬填土中散落多片绿松石嵌片,推测该墓葬内会有大型绿松石嵌片类器物。(新华社)
【贵州已发现战国秦汉时期套头葬25座】新华社1月9日报道,贵州省考古工作者日前在毕节市赫章县可乐彝族苗族乡发现套头葬25座。套头葬,又称为铜鼓葬、铜鼓套头葬、釡鼓葬等,就是用铜釡(鼓)或铁釡套在死者的头部,个别还同时在死者的足部也套一件铜(或铁)釡(或洗)。图为其中一处套头葬清理发掘现场。(新华社)
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彝族苗族乡拍摄的一处套头葬清理发掘现场。(新华社)
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彝族苗族乡一处套头葬中出土的人面青铜扣饰。(新华社)
【陕西发现罕见唐墓壁画】新华社记者1月8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前不久考古工作者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掘了两座唐代纪年墓葬,这两座墓葬形制完整、纪年明确,并在墓葬内的胡人驯马图等壁画上,发现一些罕见的马匹及猎犬形象。图为唐代康善达墓的墓室壁画。(新华社)
这是唐代康善达墓的墓道壁画驯马图。这一座墓葬为5天井单室砖券墓,壁面通绘壁画,保存情况较佳。其中以墓道东西两壁的胡人驯马图和胡人牵驼图最为生动。据墓志记载,墓主康善达曾任左骁卫亲卫、东宫乌城监丞、咸阳监等职,系初唐时代的马政官员。(新华社)
这是唐代康善达墓出土的陶俑。(新华社)
这是唐代杨知什和庞大家夫妇墓。杨知什是隋朝纳言杨士达曾孙,终官左骁卫郎将。杨士达是武则天的外祖父,杨知什侄女系唐玄宗元献杨皇后,即唐肃宗的生母。杨知什妻庞大家是唐玄宗外祖母的堂侄女,其曾祖庞卿恽曾参与玄武门之变。杨氏夫妇与武周、唐两朝皇室皆有姻亲关系,地位显贵。(新华社)
这是唐代杨知什和庞大家夫妇墓的墓室乐舞图壁画。这一座墓葬为5天井土洞墓,甬道东西两壁和墓室四壁均有壁画,是在生土壁面刷上白灰后直接绘制。其中墓室东壁为乐舞图,画面中间为两位站于圆毡上的舞者,两侧为乐队,具有盛唐时代的典型风格。(新华社)
【河南洛阳出土纪年器物 基本确认墓主为汉桓帝】新华社2020年12月29日报道,河南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一件带有“光和三年造”(180年)题记的圆形石制器物,该器物使得白草坡东汉陵园“真面目”被廓清,基本确认为汉桓帝宣陵。图为河南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发掘现场出土的建筑材料残块。(新华社)
目前,东汉时期帝陵陵园的总体布局得以确认。东汉王朝共有12座帝陵,除汉献帝禅陵外,其余11座均在东汉国都洛阳境内。图为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考古发掘的主排水渠。(新华社)
2003年至今,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东汉帝陵及其陵园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和发掘。目前东汉帝陵形制及陵园布局基本确认,逐渐拼起一幅宏大、完整的东汉帝陵陵园图景。图为河南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考古出土的云纹瓦当。(新华社)
这是河南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发掘现场出土器物上的“光和三年造”题记。(新华社)
【山西一座元代壁画墓露真容】新华社2020年12月25日报道,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发布了一座元代壁画墓的详细信息,为人们了解元代葬俗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资料。这座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为仿木构穹隆顶单室砖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全长7.8米。图为墓葬平面图。(新华社)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华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张光辉介绍,墓室平面呈八角形,墓壁由青灰色条砖单层叠砌而成,用白灰黏合。墓室壁画装饰采用墨、灰彩等直接绘于白灰上。这是墓室壁画中的奉茶图。(新华社)
主题壁画共七幅,自墓门西侧向东顺时针依次是奉茶图、茶具图、山水屏风三幅、酒具图、备酒图。这是茶具图。
“画工精细、色系独特,内容兼具宋金宴饮壁画之遗风,又兼有元代山水壁画的传统。”张光辉说。这是墓室壁画中的酒具图。
朔州市朔城区文物局副局长赫志刚介绍,目前,七幅壁画已被揭取下来在该市的马邑博物馆保存,并将对它们进行修复,预计2021年修复完后将向公众展示。这是墓室壁画中的备酒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