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离任的人了,还在“赖”着中国,几个意思?

今天(12月14日),是美国选举人团进行投票的日子。其结果将于2021年1月6日在国会正式公布,获得多数选举人票的候选人,将最终赢得大选。

通常而言,各州的选举人都会将其手中的选票,投给在该州选民投票中胜出的候选人。但在一些州,选举人也可能投给他们喜欢的候选人,而不考虑选民投票结果。

不过,美国选举史上尚未出现过因“失信选举人”改变大选结果的情况。

所以说,本次大选的结果基本上是“尘埃落定”了。而美国总务管理局已经宣布,拜登的过渡进程可以启动。

这说明美国行政当局内部,已认定拜登的胜选,并正在为明年的总统交接做好准备。特朗普如果想靠打官司来扳回大选,已经基本不可能。

△ 当地时间12月13日,福克斯新闻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誓言,尽管选举人团将在14日投票,但他和他的竞选团队“将继续推进”对11月选举结果的法律挑战。特朗普总统在白宫时日无多,但是他在中美关系方面的出招并没有停止。

赖上中国了

近日,美国联邦参议院、众议院陆续通过了美国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 12月13日,特朗普在推特发文声称要否决这份法案:“中国会是我们新国防法案的最大赢家!我要否决!”

△ 而在11月12日,特朗普签署了行政令,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31家企业。据相关媒体报道,特朗普将把中芯国际和中国海洋石油加入制裁黑名单中,限制它们获得美国投资。

△ 最近,《纽约时报》又称,特朗普政府发布新规,限制中国共产党党员及其直系亲属赴美旅行。

特朗普自己知道,不管他出什么招,最终能否落实,他已经决定不了了。

那他又为什么这么做呢?

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为了发泄大选失败的愤怒情绪。

特朗普认为,如果没有疫情,他连任将是没有悬念,而疫情又被他认为与中国有关。按照这个逻辑,继续打压中国,与他在国内不断挑战大选结果的行动是一致的。

二是,为候任总统抬高修补中美关系的门槛,试图绑架下任总统的对华政策。

美国国内有一种强烈的反华声音。特朗普试图借助这股声音,为美国对华政策制订一个强硬的高增值,以把自己的一些反华政策强加到下任总统身上,让自己的对华政策“人走茶不凉”。

我们怎么办?

这次美国大选以及随后的政局调整,必然会带来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些变化。

而这是我们主动作为、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良好机会。

在美国总统职位交接之前,中国要冷静对待,以忍耐为主。

要知道,一个即将下台的、饱受争议的总统,难以代表美国的真实政治意愿。何必跟他多费口舌?

而在总统职位交接以后,我们要主动、积极地调整内外政策,以为中美关系改善提供良好的基础。

中国正处于蹇难之时,处于有力使不上、仿佛怎么做怎么错的困窘之境中。

这是大国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中国的力量已经发展出来了,但是国际社会还不适应,而我们自己也还没完全适应用新的力量和地位来要求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

智者反思自己,愚者责怪别人。

用孔子的话,中国要“不怨天,不尤人”,需要自反以待时。

四年之后会怎样?

那这个不服气的特朗普总统,是否会在四年后卷土重来呢?毕竟,他虽然输了,但仍然获得了很多选票,在美国败选总统候选人中得票数是最多的。

这个可能性不大。

一是因为,那时的特朗普,将会太老。到那时,特朗普将有78岁,比今天的拜登还要年长上几个月。他那种在聚光灯下无所畏惧、战无不胜的形象,很难继续维持下去。

二是因为,特朗普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自然会有传承,不会一直维持在一个人身人。特朗普主义代表着对传统政治正确、多元主义和包容文化的反抗,试图把美国恢复到古典自由主义时代。

这种试图逆天而行的社会躁动,不会因为特朗普的离开而消失。

在拜登就任以后,一旦美国朝着反自由主义的方向继续发展,这种作为对立面的特朗普主义也会随之上升,并将会找到新的形象代理人,找到新的组织形态。

无论我们怎么看特朗普,无论历史如何评价他,他都给这个时代带来了变化,也以夸张的方式揭露了这个时代所存在的很多问题。

但他四年后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基本上等于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