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之幻觉如塞纳河水,巴黎亦枯瘦了|李金发系列(一)


▼李金发《寒夜之幻觉》


窗外之夜色,染蓝了孤客之心,

更有不可拒之冷气,欲碎裂

一切空间之留存与心头之勇气。

我靠着两肘正欲执笔直写,

忽而心儿跳荡,两膝战栗,

耳后万众杂杳之声,

似商人曳货物而走,

又如猫犬争执在短墙下,

巴黎亦枯瘦了,可望见之寺塔

悉高插空际。

如死神之手,

Seine河之水,奔腾在门下,

泛着无数人尸与牲畜,

摆渡的人,

亦张皇失措。

我忽而站立在小道上,

两手为人兽引着,

亦自觉既得终身担保人,

毫不骇异。

随吾后的人,

悉望着我足迹而来。

将进园门,

可望见巍峨之宫室,

忽觉人兽之手如此其冷,

我遂骇倒在地板上,

眼儿闭着,

四肢僵冷如寒夜。




学期结束,再回过头来读李金发的诗,依然是“难懂”的。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中,李金发是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山,虽然众多批评者对他新奇怪诞之诗感的批评自二十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但这无损于他在诗歌界的地位,相反正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他的创作确有思想史上的话题性和文学意义上的经典性。


李金发诗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他诗学的“审丑”的取向对本民族古典诗歌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传统诗歌向来注重韵律,追求优美的意象,强调意境的整体感与和谐感。尽管早期白话新诗打破了传统诗歌对刻板韵律的追求,但后者在新诗中仍大有市场,这集中体现为他们对优美意象与和谐意境的追求。李金发“审丑”的诗学取向完全背离了“风雅”传世的诗歌传统,把以优雅精致的意象为基本元素、以和谐完美的意境为旨归的传统诗美原则冲击得支离破碎,进一步扫除了传统诗歌对新诗的影响,为新诗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诗歌的审美空间。


正如这一首《寒夜之幻觉》,“夜色染蓝了孤客之心,更有不可拒之冷气,欲碎裂一切空间之留存与心头之勇气。”在诗人笔下,文化名城巴黎之夜色如寒夜般枯冷,寺塔“悉高插空际,如死神之手”,塞纳河水“泛着无数人尸与牲畜”,他秉承了波特莱尔恶魔主义精神和“审丑”美学的精髓,把现实中的阴暗和丑恶当作一种常态甚至本质来关照乃至欣赏。


在他的诗中,腐尸“像花朵一样开放”《腐尸》,灵魂是“荒野的钟声”《我的》,生命“有时为草虫掩蔽,捣碎”《生活》;他甚至以波特莱尔的“恶魔”精神颠覆了崇高的正义,在他的诗中象征罪恶的撒旦被称为“最博学最俊美的天使”《献给撒旦的祷文》,甚至于“血的狂嗜,骨的迷恋和坟的酷爱:我浸浴在恶魔的血盆里/渴望常跪在你的膝下”《远方》;而上帝成了居心险恶的暴君,他往往把“痛苦当成了圣药”赐给人们《祝福》,因而应该“把上帝扔到地上来”《亚伯和该隐》……


诸如此例,李金发带给我们的“审丑”冲击,既可以说是对现实世界的寓言化呈示,同时也是诗人在现代环境中体验到的绝望、孤独、痛苦,甚至梦魔般的真实情绪。诗人切身感受到现代文明中人类的生存困境,这些怪异的譬喻与象征其实都是诗人对那个异化的世界的抗议与反讽。


荐诗/ 弯刀

参考文献/ 张守华. 论李金发的诗[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01):93-96.


弯刀集

『鱼乃水之花』灯光好像写了一首诗


▼往期回顾


江南的深秋梦得酣熟,我在夜里为你写诗|何其芳系列(三)


南方乔木落下如掌红叶,一径马蹄踏破深山默寂|何其芳系列(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