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医生”入选拜登防疫专家组

近日,已被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宣布赢得总统大选的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开始为他的新冠防疫专家组筹备人选。但其中一位被拜登选入专家组的防疫顾问,却被美国福克斯新闻爆出曾说过“人活到75岁就不值得再活下去”的话。福克斯还在报道的小标题中特别强调“拜登已经77岁了”。

图片截取自福克斯新闻

这位引发争议的专家名叫伊曼纽尔(Ezekiel Emanuel),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疗伦理与政策学院的主席,并曾在美国卫生部下属的研究机构任职。美国《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称,拜登之所以会挑选包括伊曼纽尔在内的这些专家,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疫情。

值得一提的是,伊曼纽尔曾因在前总统奥巴马进行医疗改革期间提出的部分建议,在美国社会引起过争议,一些媒体甚至给他起了“死亡博士”的绰号。

《纽约邮报》在谈论拜登时曾提及伊曼纽尔的绰号

然而,亲特朗普的福克斯新闻网却发现,伊曼纽尔在2014年一篇题目为《为什么我希望75岁时死》的文章中曾写下一句颇有争议的话:“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到了75岁,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力和生产力已经所剩无几了。”

随后,福克斯新闻在下一段着重点出这么一个事实:拜登今年77岁了。

图片截取自福克斯新闻

由于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一直拿拜登的年龄、在竞选中表现的精力不佳、口误频频说事,这跟伊曼纽尔对年长者的这番论断“很对得上号”。因此,福克斯这则报道被许多美国网民视为对拜登团队的一次“打脸”。

针对这篇报道,笔者翻阅了伊曼纽尔的原文。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福克斯新闻的这则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打了一个文字上的擦边球。

图片截取自美国《大西洋月刊》

正如这篇文章的标题“为什么我希望75岁时死”,伊曼纽尔这篇文章更多是在谈论他本人的人生观。根据文章的大意,他认为到了75岁以后,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都会有所退化,导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伊曼纽尔认为,在面临这种状态之前就“恰好去世”,也是一种“幸运”。

或许是知道这个话题可能会引起许多争议,伊曼纽尔在文中多次强调,他谈的更多是他本人的“期待”,至于最终自己能活多久,还是应该顺其自然。

福克斯这则报道虽然有玩弄文字游戏之嫌,但对于宗教情绪较为强烈的部分美国民众来说,这篇报道攻击的点其实并不算造谣。这部分网民认为,生命长短取决于“上帝的旨意”,作为“凡人”谈论这个事情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冒犯”。

除了宗教情绪外,另外还有几类针对伊曼纽尔的反驳。一位评论者指出,即使按照伊曼纽尔的原文,所谓“75岁死”的论调也是建立在对生活能力下降的厌弃上,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身患重症的残疾人也饱受类似情形的折磨。

这位强调自己读过伊曼纽尔原文的评论表示,这篇文章是对残疾人及其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群体的“蔑视”和“不尊重”。

一位医学生也不赞同同为医学专家的伊曼纽尔做出类似的表态,认为功利性地看待“生死”不符合医学伦理。

另外,笔者查阅伊曼纽尔在其他场合的发言后发现,如今批评他的声音并不算“冤枉”了他。比如2019年,著名媒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曾记录了一段伊曼纽尔和记者的对话。

在对话中,伊曼纽尔曾对“用医疗手段延长生命”的做法表示了不赞同,并称这种生存状态“没有意义”。“就算你死了,世界仍会好好的。即使像牛顿、莎士比亚和欧拉这样的伟人,也一样会死”,伊曼纽尔在访谈中表示。

图片截取自《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据美国疾控中心(CDC)数据显示,目前全美已有超1000万的新冠病毒确诊病例,绝大多数的死亡病例都集中在年长感染者群体中,目前尚未痊愈、仍在等待治疗的患者已有数百万之多。

图片截取自美国CDC官网

拜登团队曾在起竞选官网上表示,自己将“不计代价地满足美国人民的医疗需求”,积极地挽救生命。那么,此前曾表示身患重症、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就“活得没意义”的伊曼纽尔,是否能认同拜登团队的这句“不计代价”,他又会怎么看待那些失去生活能力的重症患者?

图片截取自拜登竞选团队官网有关“抗击疫情”的施政理念部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