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盘点中国领导人的恩师们


  9月10日是第31个教师节,都说名师出高徒,那么,能培养出国家领导人的老师都是些什么人呢?国家领导人对于曾经培养过他们的恩师,又有着怎样的感情?



毛泽东与老师徐特立


毛泽东受恩师影响养成读书必须写笔记的习惯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求学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长达5年的师范生涯中,毛泽东为以后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开始逐步成熟。毛泽东曾说过,当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昌济先生,一位是徐特立先生。深受徐特立影响的毛泽东养成了读书必须写笔记的习惯。他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写下的笔记很多,有听课的、有自学的、有摘抄的以及随感和日记,积累了足足有好几篮子。1937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祝贺徐特立60寿辰时深情地写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徐特立,革命家、教育家。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邓小平的老师汪云松


邓小平解放后专门派人去寻找老师


  1949年重庆解放后,邓小平想到了他所敬重的当年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校长汪云松老师,就派了部队干部去寻找汪云松的住所。邓小平见到久别重逢的老师,格外亲热,久久拉着汪云松的手,问长问短。他们共同回忆起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往事,邓小平还向汪云松讲了他29年来勤工俭学和从事革命斗争等一些情况。由于邓小平推荐,1950年汪云松去北京列席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受到朱德、陈毅等领导人的优礼相待。邓小平调中央工作后,一直惦念着老师汪云松,在他得知汪云松患病后,从北京打电话来请他去北京治疗。汪云松1958年以84岁高龄逝世时,邓小平发来唁电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致以慰问。


  汪云松,晚清秀才、廪生。清末曾任知县、知府及吉林省官银号总办、电灯总局总办等职。曾资助聂荣臻、邓小平等人赴法勤工俭学。后参与筹建重庆大学。



江泽民与老师顾毓琇


江泽民出访美国特意去看望老师


  顾毓琇曾是江泽民在上海交大时的老师。1997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到美国访问时,特意到费城去看望了他。江主席还向随行人员介绍说,顾老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文学家。另外,顾毓琇也是朱镕基的老师。2002年,顾毓琇先生在美国病逝,江泽民获悉此事后,立即给顾老夫人王婉靖女士发唁电。江主席在唁电中说:“惊悉顾老师不幸逝世,深表沉痛哀悼,我谨向您及您的家人表示深切慰问。顾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书育人,师表天下。毕生孜孜好学,且心系祖国统一,献计献策,为众所敬仰。顾老师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顾毓琇老师永垂不朽。”


  顾毓琇,著名教育家、科学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江苏无锡人。


  曾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校长、交通大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等。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胡锦涛母校泰州中学校长于一平


胡锦涛忆恩师: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和严以治学的态度都使我们终身难忘


  1992年春节前夕,胡锦涛的高中班主任沈进林收到了学生胡锦涛的来信,他当时是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信中,胡锦涛写道:“……每当回忆起中学生活时,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和严以治学的态度都使我们终身难忘……今后如有机会返乡,一定前往拜望……”让胡锦涛终身难忘的老师,还有泰州中学老校长于一平。1959年高考,泰州中学四名学生录取清华大学,胡锦涛为其中之一,其时于一平任泰州中学校长。于一平具有正直谦和、重视人才、严谨治校的名家风范,深得师生好评与敬重。1988年5月,时任泰州市委宣传部长戈玉华曾到贵州拜访。走的时候,胡锦涛的秘书送来两瓶茅台,说:“这是胡书记叫我从省委招待所买的,75块一瓶,一瓶送给你,另一瓶请你带给于校长。”


  于一平,原名于葆元。曾主持编辑抗日进步报纸《振报》的《文艺旬刊》。1949年起,先后任扬州市教育局中教督学、仪征中学校长,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任泰州中学副校长。



温家宝与老师杨遵仪


温家宝致信贺恩师百岁大寿:“今天您仍是我的老师”


  2007年10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杨遵仪百岁华诞庆祝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自己的恩师发来了贺信,对杨遵仪院士为中国地质科研和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温家宝在贺信中写道“47年前您是我的老师,今天您仍是我的老师”。


  杨遵仪,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52年参与创办北京地质学院并长期任教。他是我国古生物地层学教育的奠基人、新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习近平的博士导师刘美珣


习近平:教过我的老师至今我都能记得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位论文阅览室,可以查询到一篇十三年前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全文共169页,淡黄色封皮,指导教师为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刘美珣。论文的作者是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对于要不要取消户籍限制,当时学界和理论界存在争议,他在论文中坚持认为,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理智而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1998至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读了4年在职研究生,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刘美珣曾在采访中提到,习近平在跟她谈话时不带秘书。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他饱含深情地说:“见到你们,我就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


  刘美珣,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人文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校“两课”专家组成员及“两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负责人,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克强的老师龚祥瑞


李克强曾作散文忆师友


  李克强1977年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北大法律系拥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名师中最著名的当推学贯中西的宪法行政法学家龚祥瑞。在龚祥瑞的引领下,李克强渐渐着重转向外国宪法和比较政治的学习。在龚祥瑞指导下,李克强与杨百揆、刘庸安翻译了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的名著《法律的正常程序》。该译著如今仍然一版再版,李克强是第一译者。2008年5月出版的《北大之精神》一书,收录了已升任政治局常委的李克强的一篇散文,题目叫《师风散记》。书中,李克强回忆了他在北大求学时与一些老师交往的片段。其中就有龚祥瑞。当年龚祥瑞位于北京大学中关园202室的家,是他的学生们留下温暖回忆的地方。在仅有6平方米的客厅里,时常能看到耄耋之年的老师与稚气未脱的学生慷慨激昂地讨论着民主与宪政。兴味浓时的深夜,旧疾在身、很少沾酒的的龚祥瑞会从柜子中取出白酒,学生则出门买来花生米,大家就着烟酒,挑灯夜谈。酒酣人困之际,老师不拘小节,学生便就地留宿。


  龚祥瑞,中国著名法学家,中国现代法学先驱之一。浙江宁波人。1930年,赴上海入读沪江大学生物学系,后转入法律系。毕业获沪江大学荣誉优等学位。赴北京入读清华大学政治系。曾在英国、法国留学。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环球人物、参考消息、重庆晚报)




编 辑丨翟巧红 实习生丨韩 琳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查阅更多内容,喜欢此文请点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