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当选,中国赢了吗?看看川普当初吧

自美国主流媒体宣布拜登当选后,不少香港人感到悲观失望,忧虑华府对华、对港政策会出现重大转变。在竞选期间川普大打中国牌,强调任内对华态度强硬,并且攻击拜登父子与中资关系密切,甚至扬言:"如果拜登当选,中国就赢了"。

这令人联想到四年前希拉莉曾指控川普为"普京的傀儡",皆因当时特氏不谴责俄罗斯黑客入侵、并公开赞扬普京。然而,过去四年美国与俄罗斯关系又是如何?透过回顾被指"亲俄"的川普当选后美俄关系的发展,我们也许能反思被传媒指"亲中"的拜登胜选对中美关系带来甚么影响。

川普希望推动美俄关系正常化,藉以抗衡中国崛起。不过在他任内,实际上美俄不但未修复关系,甚至可以说是恶化至历史最低点。美国制裁向俄国购买武器的国家、对俄管治菁英和寡头商人施加制裁、驱逐60名俄外交官、在波兰增加驻军人数和建立永久军事基地,全都招致克里姆林宫的不满。美国还宣布单方面退出《中程导弹条约》,对明年2月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犹豫不决,随时会把俄罗斯卷入新一轮军备竞赛。

总统外交政策受制于国会

川普政府未与俄罗斯改善关系,除了受制于国内政局发展,也牵涉到结构性因素。川普上任之初,曾尝试撤回奥巴马政府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但招致国会强烈不满,国会还通过法案,限制总统撤销对俄制裁前须先获得国会批准。参众两院议员强硬对俄不乏民意基础。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去年八成三民主党人与六成一共和党人视俄罗斯为敌人或严重问题。此外,尽管美国成为冷战的胜利者,但俄罗斯从不自视为冷战的输家(戈尔巴乔夫主动结束冷战),而是与西方平等合作的伙伴、前苏联地区的霸主。美俄对后冷战世界秩序有不同理解,加上北约东扩和颜色革命,导致两国关系难以逆转。

虽然川普无法兑现美俄和解的承诺,但其"美国优先"政策削弱美国的全球地位和跨大西洋联盟的团结,故此外界解读为俄倾向支持川普连任。然而,克里姆林宫对美国大选其实不是铁板一块,也未必有心仪的总统人选。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客座研究员Tatiana Stanovaya曾撰文梳理俄菁英对川普的四种观点,包括他是(一)"我们的人"——为美俄关系带来突破;(二)"孤立主义者"——减少干预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三)"不可预测的人"——对全球社会构成潜在威胁;(四)"对俄罗斯最强硬的人"——理顺俄国强力部门的镇压手段。

由此可见,尽管拜登承诺对俄罗斯采取强硬立场,但其领导的政府却有望使美国外交重拾可预测性及恢复常态,未必比川普更容易对付。诚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所言,不论是川普或拜登当选总统,美俄关系短期内难有重大改变,俄罗斯只能务实地与美国新届政府找寻合作空间。

上文带来两点启示:首先,尽管美国宪法赋予总统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但美国对华政策实际上必然受到国内政治(两党反华共识)及结构性因素(战略竞争对手)的影响。其次,中国领导层之间未必对心仪的美国总统人选存在共识。对于中国而言,拜登执政意味着长远战略挑战,而川普政府则带来短期外交冲击。由此,"拜登赢,中国赢"恐怕是过于武断、简化的陈述,香港人何须对前景感到悲观消极?

回到香港,有别于网络舆情,根据英国民调机构YouGov的数据显示,香港人其实希望拜登当选(42%)稍微多于支持川普连任(36%)。吊诡的是,香港人认为川普或拜登当选都是对香港弊多于利,这是其他亚太国家未曾出现过的情况,也许正反映政治无力感弥漫我城。美国大选过后,国际线人士自然会奉行现实政治,向拜登政府继续推动香港的议程,而背后支撑他们的理应是团结一致的香港人。(作者王家豪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硕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