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之旅

Sunday Morning Evil Needle - Reminisce

旅行的初心是寻找被遗失在世界角落的感动。提交完报告的我,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巴塞的旅程。

这是一个用传奇来形容都不过分的城市。首先,自然是拜读鬼才建筑师高迪的作品。米拉之家圣家堂是高迪个人风格的成熟时期留给我们最惊世的宝藏。

圣家堂是一个典型的“巴西利卡”拉丁十字结构的教堂。目前东西侧的八个塔讲述了耶稣降生和受难的历程,另外象征基督十二门徒的塔将在2026年完修。

从高迪的建筑中可以看出,他用象征主义和符号主义的技法表现一个虔诚教徒的视角。比如圣家堂“降生”一侧的雕塑是具有古典主义气息,而在“受难”一侧的雕塑甚至有一种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风格。

在颜色上,高迪巧妙的将光的折射和五彩的花窗结合,使得圣家堂在一天之内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变幻着。

同时,高迪对材料的要求也极为苛刻。他的建筑大多是用五颜六色的废旧的瓷片拼贴而成,一种马赛克的感觉,这给后期待完工的工匠们无疑不是一个烧脑的任务。

当然了,逛完全程的我是张着嘴瞪着眼,心里默念无数个Amazing, Unbelievable……

米拉之家像是一个游荡在被解构生物体组织内的设计,没有棱角,尖角,转折,建筑内部的结构多以曲线过渡,像鱼骨,像叶脉,也像山峦。高迪作为一位自然主义者,他充分运用了对自然敬畏的信仰。这些灵感来源于他对自然界敏锐的观察和研究。

这个建筑出现的那一刻,有一种透过水面看水下的感觉,这个建筑仿佛波动着漂向我。

高迪用无尽的线条,五彩的颜色,将他对精神层面(生死存亡)的理解用隐喻的 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建筑顶部的烟囱代表宗教意义的尖塔,不仅具有通风采光的功能且使之区别古典主义。

以下几张分别是文森斯之家,高饱和的颜色拼接似乎感受到了高迪童真的一面。

高迪的建筑展现出一个热情饱满的艺术家的极度自信,他的奇思妙想,鬼斧神工,注定了他的不平凡。在我看来,高迪不属于任何一个风格主义,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他就是遗世独立本身。

我习惯穿梭于城市的街巷,去找寻卑微的或者喜悦的感动。

圣马提区的跳蚤市场,淘一淘上世纪的小玩意儿。

哥特旧城区,看一看被涂鸦的墙,这是叛逆和生长。

一家小店,贩卖情怀。

不知名的公园—绿野仙踪。

城市的屋顶,特别的宁静。

坐在地中海的礁石上,吹的海风也是蓝色。那一刻我忘了为什么而来,忘了一切丑陋的,焦灼的使我消极的词句,只记得这一刻我是我自己,我爱我自己。

日幕降临,淅沥的小雨驱走白日的燥热,静待午夜的巴塞。一个人走在街上,呼吸着被海风裹挟一天的空气,沿着熟悉的道回到青旅,有点像回家一样轻车熟路。最后一晚,我睡得很香,临行的早晨吃了饱饱的早餐离开。

回程的飞机上我写下这些文字,为了心中的念想和永不退色的蓝。

陌生的城市

既慕名而来

便欣喜而去

END

趣. 闻

这里是创乐派

旨在为大家创造快乐

你喜欢佘氏的故事吗?

请关注公众号

我们将持续更新“趣闻、乐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