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罕见!毛泽东亲笔信函上拍伦敦苏富比

英国伦敦苏富比重要手稿拍卖将于6月11日举行,当中最瞩目的拍品是一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首毛泽东亲笔签名的毛笔手写信函。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令这件作品更加弥足珍贵。

毛泽东致记者杨翊(履冰)签名亲笔信函信封


毛泽东主席是二十世纪乃至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重要人物,而他热爱书法,颇有见解,其造诣在这封解放战争后期写给友人的信函中可见一斑。


毛泽东致记者杨翊(履冰)签名亲笔信函,约1948年。估价300,000–400,000英镑(约合260万-350万元人民币)


同时上拍的还有江青致记者杨翊(履冰)签名亲笔信函,约1950年。估价10,000–15,000英镑(约合85万-130万元人民币)


两封亲笔信函的收件人为杨翊,1925年8月生,湖南长沙人,原名易鼎铭,又名履冰,笔名文治、李冰,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毕业,是新中国最重要的新闻骨干之一,1948年加入新华社。杨翊亦是中共早期党员、毛泽东年轻时密友、新中国全国总工会第七届常委兼劳动保护部部长易礼容之子。历任新华社布拉格分社社长、开罗分社社长、伦敦分社社长、副总编辑等职。著有《认识我们的世界》等。


苏富比网站拍卖预展页面


杨翊深得毛泽东信任,亦是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同辈好友。信函可能写于1948年8月,当时毛泽东身处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指挥东北和华北战场;也可能写于1949年8月,从北京市郊的香山寄出。书信笔划轻快奔放,不拘一格,大字小字皆挥洒自如,笔墨渗透出伟人指点江山、成竹在胸的豪迈气魄。


正在写书法的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书法界公认的20世纪的书法大家,其独特的“毛体”书法艺术已为世人所公认,在中国,毛体是人们最为熟悉、阅读人数和阅读次数最多、出版印刷和发行次数最多的书法。毛体书法艺术是留给世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书法,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年轻的时候起,毛泽东便在书法领域耕耘和求索,至老而不倦。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这封信函只是这位伟大领导人漫长人生里的短短一瞬,但这份手稿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数月写成,此后成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敬重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此前2017年7月11日,在伦敦苏富比“英国文学、历史书籍、儿童文学与插画”专场中,曾有一批毛泽东的亲笔手记上拍。这批手记共包括9件拍品,铅笔笔迹8处,红色笔迹1处,其中有6处为毛泽东亲笔所写,剩下为芦荻记录的注释。字体显示随手迹象,甚至模糊不清。这这些拍品,拍前估价6万至8万英镑,结果以704750英镑成交,约合616万元人民币。


毛泽东手记(部分)


拍卖公司资料显示,该批手记一直由芦荻家族珍藏。手记自1975年起,见证了毛泽东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兴趣和素养。毛泽东晚年虽身体欠安,但依然手不释卷,耕读不辍。手记是毛主席晚年与古典文学学者芦荻多次会面的遗物。二人皆祖籍湖南,份属同乡。


毛泽东晚年视力衰退,言语表达不清,长年养成的读书习惯难以为继。因此,党中央委员会受托寻人为主席读诵诗词古文,最终芦荻获任命此工作。二人初次见面时,芦荻无法听清毛泽东的言语,故请他在笔记本写下想法,以便二人沟通。她也记录当中的对话。


每当毛泽东想要听古文、讲古文的时候,芦荻便骑着自行车在10分钟之内赶到。芦荻一直希望能够将毛泽东对文学的评论整理出来,出几本专门著作,连出版社都联系好了。但最终直到芦荻老人去世,都没能成功。


2013年11月24日,毛泽东亲笔致傅宜生(傅作义)、薄一波的手递公函封,在北京嘉德秋季拍卖邮品钱币专场中以人民币655.5万元成交


近年来,毛泽东的亲笔手迹,在重量级的拍卖会上,多次拍卖。2013年3月,毛泽东致张学良的亲笔信,在纽约拍出45.8万美元(约310万人民币);2015年,毛泽东1937年写给英国工党党魁艾德礼,呼吁援助中国对抗日本侵略者的英文信,在伦敦以约580万元人民币被中国买家购得。2018年,约1938年作毛泽东1938年作抗战宣言手稿,在西泠印社拍卖以253万人民币拍出。


毛泽东罕见1938年作抗战宣言手稿拍卖现场


除了历史研究价值,中央档案馆研究员、毛泽东手稿鉴定专家齐得平曾从书法角度评价:“(书法)反映了主席的性格和特征,大气磅礴,不拘一格,从这当中可以看出,有摧枯拉朽,破坏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气势和抱负。”


之前杨翊相关拍品的一些拍卖结果


毛岸英 致杨翊信札及实寄封二枚 保利拍卖2017年 以402.5万结拍


履冰:

《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一书业经找到。请于星期六下午晚饭后在你处等我(或散步出来“迎接”我也好),俾使此项交递不致落空。专此奉告,此致

安好。握手。

岸英。

19/五。

实寄封:韩家峪文供社,杨翊同志收。晋察冀信箱三〇五〇。


毛岸英 致杨翊罕见毛笔信札及杨翊文献一批  西泠印社2017年  以97.75万元结拍


识文:履冰同志:迟至前日才得知你在总社工作,离我工作地点仅两三里路,甚憾!我于月前自山东归来,一切尚好。你的近况如何?身体料必健康,精神更是愉快。我们如能散步途中遇见,当为最好、最简易的晤谈机会,不知以为然否?前日你母亲来东北坡,我们谈了两个多钟头,真是久别之后,语如泉涌,谈后自觉痛快之致,她大概就一直回招待所去了。没有什么更多写的,专此,祝你工作进步!岸英上,6/VII-48。


著录:杨翊《忆岸英》,载《中国老年报》,1990年8月15日。


说明:上款人杨翊(履冰)原名易鼎铭,是新中国最重要的新闻骨干之一,1948年加入新华社。杨翊亦是中共早期党员易礼容、许文煊之子,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后与杨翊交往甚密。


毛岸英信札世所罕见,此为目前市场仅见的毛岸英毛笔信札。附亲笔书写的信封。


此信写作于1948年7月。当年1月,杨翊调随中共中央在陕北坚持工作的新华总社四大队工作,而毛岸英刚从山东土改工作团回到延安。两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再次重逢,此信中流露出毛岸英的热情洋溢与喜悦。信中提及杨翊之母许文煊,毛岸英自幼失恃,许文煊在延安时对其照顾有加,故毛岸英在信中对许文煊的到访十分激动。


杨翊后历任新华社布拉格、开罗、伦敦分社社长等职。


另有上款人杨翊文献一批。毛笔未刊日记一册、《忆岸英》文稿一份,以及杨翊证件数种、签名照一帧。《忆岸英》稿本与刊载版本较为不同,当为初稿。有关毛岸英的一手资料极为罕见。


日记作于1946至1948年间、记载有关毛泽东、杨开慧、毛岸英诸事。首页第一行即为拜访毛泽东的记录。


毛岸英 致杨翊有关长沙解放的重要信札 西泠印社2017年  以46万元结拍


识文:履冰:你的信及文煊妈的信皆于前昨二日收到。关于写家信的事,我觉得最好你能亲自与朱执诚同志谈一谈,这样毛病会少些。因为我总有些担心,不要“好心做了坏事”。我甚至觉得索性不写都好,解放军打到长沙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写也可以,但望能谨慎谨慎再谨慎。我还应该告诉你,我给你借的那本俄文自修,是老朱同志的,他那里还有一本更好的,但尚在用。我们一切都好,一切待见面后谈。专此布复,祝你愉快!紧握你的手。岸英。6/VII-48


著录:杨翊《忆岸英》,载《中国老年报》,1990年8月15日。


说明:上款人杨翊(履冰)原名易鼎铭,为中共早期党员易礼容、许文煊之子,是新中国最重要的新闻骨干之一。杨翊在延安时与毛岸英交往甚密。此信写作于1948年12月,信中提及解放长沙,殊为珍贵。


附亲笔书写的信封。


毛岸英在信中写道“解放军打到长沙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为了防止因写信而给亲人带去伤害,遂劝告思念亲人心切的杨翊“索性不写都好”,即是要写,也“望谨慎、谨慎、再谨慎”,不仅填补当时之历史事实,可见毛岸英真诚、乐观与认真的人格,极为难得。


信中提及朱执诚(即朱曦光、朱希)为新知书店创办人之一,1933年慕邹韬奋先生之名,考进生活书店当练习生。1935年与一众左翼文化人士共同创办新知书店,后与生活书店、读书书店合并为三联书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