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 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的时光机 请记住 这里有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欢迎来到未来”,丹尼尔·阿尔轩在展览现场 迈阿密罗卡斯特项目空间(美国),2014 致谢艺术家与贝浩登画廊 丹尼尔·阿尔轩 亚洲首场美术馆个展 “现在在现” 6月29日登陆昊美术馆上海 早鸟票开启:80元(120原价) “购票通道请见文末” KAWS的玩偶旁边,是他的好朋友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的空壳人(Hollow Figure)。大风卷起白布,显出人形。图片来自丹尼尔·阿尔轩的Instagram。 谓之空壳人,因为这件作品从背后看来是空的。而从前面来看,我们只感受到大风的卷席,并浮想联翩着布中人。 我们可以想象白布后面的人是小阿尔轩。 他曾在12岁时亲历一场龙卷风:既目睹了建筑在瞬间分崩离析,也看到了七零八落的物件在漫天狂舞。 龙卷风可以秒杀一切。 所以上图中,KAWS怀抱小KAWS的Companion系列和阿尔轩的空壳人,实际上是模拟出了一次自然灾害事故的逃难现场。 阿尔轩和他的Hollow Figure,图片来自网络 阿尔轩也将“Hollow”的特质延展至其他的作品 再后来,阿尔轩成长为一位艺术家。 他说:“被剥夺了一切像是童年发的一场梦,绚烂且光速地认清了所有你所(曾)拥有之物。” 那场印记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可供追溯的母题。 开篇 地球上最后一件快递包裹里会是什么物件? 电视机里最后的一则新闻是在报道什么? 而16毫米胶片放映机里最后一帧画面呢? 如果时间可以被看见,这是阿尔轩希望的。 追溯时间:考古的挖掘 人类文明的发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呼啸 好似龙卷风 卷席过后,我们身处其中 勘察现场 这是阿尔轩展览呈现出来的画面: 一边,层层垂直的墙面好像被爆破了一样,人们穿过墙面,破坏残缺的气息遗存于面颊,于是观者们小心翼翼张望着,迎向他们的是墙面尽头的一个人形剪影。 另一边, 墙面具备了“衣服质感”(cloth-like),浮出人形,或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残骸,既好像是从建筑体内呼之欲出,又好似是永远封存与此的生命 —— 这些形状静默定格。这是考古的发掘之物,显现出的是过去,亦或未来。 时间的材料:考古现场 当龙卷风袭击后 我们看到一片片堆满了平常物件的废墟 我们观看这些熟悉陌生又破损的物件 万般思绪泉涌心头 阿尔轩的考古现场:是我们已发生的、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文明。他的考古现场提醒着那些与我们曾擦肩而过的时间就蕴含在这些物件中:这些零星的物件的价值,也稀松构成我们试图去拼凑的人生意义。因为那是生活。 阿尔轩说:“我想制造一个真的考古现场……我在地上挖了一个直径22米的坑,里面满是各种物件。每个物件都指涉有重要内涵。这些再创造的物品试图营造的是一种真实感,但是我无意去做‘错视效应’(trompe l~q~oeil effect,deceives of eye *编者按:艺术创作中常见的一种按照原件大小而再创作,以达视错效果)。我不是要去做一个老相机或是什么老收音机。我想呈现的是带有时间的地质材料。” 近距离的去“考古”现场的作品,可以依稀辨别出:砂砾、石膏、火山灰、水晶等各种矿物质。这些取之自然之物也蕴含着自然的时间。 阿尔轩的第一个“文物”,是他在eBay上淘来的一架16毫米电影放映机。铸模之后,他用火山灰和一些混合材料填充并加固了模具。“火山灰生于燃烧和爆破,于我而言,这种材料挟持着来自大地的触摸(touched by the earth)”,阿尔轩说。 交合的手臂、老牌Rolleiflex相机、宝丽来、一件篮球背心、投币电话、机器猫挂钟、米奇老鼠电话、老台式电脑、大哥大……唏嘘时光。 为了让这些物件呈现出时间感,他尝试了各种方式:挤压、捶打、火喷、挖凿甚至是融冰,以呈现出被破坏的肌理。 所以最后在现场中看见这样的效果: 考古学中重要的环节便是“挖掘”(Excavation),即通过除去内层(inner part)制造中空(hollow),比如洞穴或者空腔。通过层次外露,而显现出遮蔽于发掘物中的内涵。阿尔轩的作品也符合考古的科学逻辑。 外国有媒体如此形容阿尔轩:一个利落又疯狂的科学家(A dapper mad Scientist)。 试想一下:阿尔轩身着带有“阿尔轩工作室”特有标志的白大褂,戴着“阿尔轩式”的手套以及一副特别的眼镜(嗯,他天生患有色弱,关于他的故事,你在这里还可以读到更多:HOW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