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教给我的,是一个人怎样长大

我去过很多城市,但最不能忘记这一座;

我写过很多城市,但无法描述这一座。


The City Ed Sheeran - +


伦敦是我爱上的第一个城市。那时自己决定要去留学,第一次去伦敦就融合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那是访友、跨年、无数次出行与周末快闪的中转站;那时开始意识到世界之大,并思考与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打开的大门前,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努力就可以变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当时我21岁,没有不如意的大烦恼。


▲ 依次是:T4学生签证,居留卡,B类过境签证,和C类普通旅游签证


过境签证用过一次,是15年(回国工作一年后)西班牙的时候转机。约了旧友彻夜聊天,通宵未眠。从Kings Cross一直慢慢地走到泰晤士河边,每个街道的每个细节都还能讲得头头是道。


当时单方面自我感动地决定下次再来时会变成更好的人,以配得上过度美化的记忆。19年再访,旧友们散去了世界各地,单独回来的自己却似乎没有变得更好。


▲ 凌晨四点的伦敦街头


▲ 2015年拍的,清晨的特拉法尔加广场


 定义生活方式 


伦敦的亚文化中心在东部的Shoreditch,墙面挤满成片的雕塑和涂鸦,Bricklane的怪品味店铺这些年不知换了多少轮。与其说是一处游览目的地,更多像是不融入主流的人们和其簇拥者选择的生活的地方。


Nomadic Community Garden


▲ 唱片店Rough Trade


远程工作的自由职业者们走出他们位于几个街区外的公寓,在东伦敦寻找合适的办公场所。我流连于咖啡馆和家居店内,暗中观察那些可被模仿的生活方式。



▲ Ace Hotel的大堂,同时也是公共办公空间



也学会欣赏巴比肯硬朗的流水庭院,与挑高的舒适公共会客空间,并开始畅想住到这里来会是什么感觉这座被传「伦敦最丑建筑」的公寓和艺术中心坐落在伦敦城内,不是市中心,而是名为City of London的一片商业区,有如中环之于香港和陆家嘴之于上海。


跨过学生时代对职场的懵懂,在布满的写字楼与共享办公地间,涌起了奇异的通勤般的感受,甚至开始妄想从未实现过的,psw政策还在时的平行人生。


*PSW签证:指英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用于工作的缓冲签证,已于2012年被取消,移民政策也在逐年收紧,即完成学业后大概率必须回国。




 伦敦声色之心 


积淀的历史,日不落的余韵,加上与欧陆若即若离的关系。让伦敦带有更为融合而骄矜的艺术感。不光在数家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巨型博物馆内,也在建筑、街巷与路边无名小店的设计细节中。


▲ V&A博物馆


在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伦敦西区,看了当年没机会看的音乐剧。多走几个街区就到了SOHO,小餐馆小酒吧的喧闹声与烟草的气味一同飘在单车道的窄街上。


▲ Piccadilly与伦敦西区


擦身而过的人可能说着法语、韩语或葡语,包容的感觉一如从前。求学或工作,观光或长居——似乎每个来访者都能属于这座城市。这一带是我曾走过无数次的街道,Leicester Square(伦敦华埠的所在地)留学生口口相传的兰州拉面开得更红火了,但我已开始害怕故地重游。


▲ SOHO


▲ 卡尔纳比街


 中产阶级的旅行 


这次在伦敦前半段回去住了一个女同学和她睡过的10个青旅里写到的伦敦那家青旅,一晚上12.5英镑,还是觉得好得不得了。后半段的画风变得异常奢靡,安逸无比但不是太习惯。


▲ 欧洲最古老的豪华酒店之一,150多年历史的伦敦朗廷


譬如设计典雅、服务细致的精品酒店,或是六道式的fine dining精致餐饮。


▲ The Clove Club,米其林一星,世界Top50餐厅第33名


以及烧掉六万里程,从伦敦飞往香港的头等舱机票。


▲ 希斯罗机场的国泰头等舱候机室,可以免费a la carte点餐


▲ 白桌布,瓷餐具,飞机餐的前菜是香槟和鱼子酱


每到打折季,中东和俄罗斯的土豪就会出没在骑士桥与摄政街。奢侈品店铺鳞次栉比。这里还聚集了大量的精致餐厅与豪华酒店,为一些世界上最一掷千金的人提供身份认同。


只要有钱,伦敦能给你无比滋润的体验。食宿的消费起步很高,上不封顶。精彩包容,却也昂贵而傲慢。


学生时代的我叫不出什么奢侈品牌与高级酒店的名字,一穷二白得心安理得,而社会人总被期待拥有与年龄相符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除了追求少数几条普世定义的「成功」外,似乎别无他选。



 附:你要做一个不动神色的大人了 


20岁和30岁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20岁充满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勇气,30岁看过了太多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越来越难被取悦,回归自我封闭,不时觉得「人生也就这样了」。当时觉得前路漫长而光明,从无数条中半推半就地选了一条,过了几年再回头看,期待的东西没有如期而至,天花板倒是横触手可及,黄金时代早在不自知中过去了。


明面上自嘲说混得不咋地,不好意思回来;背地里觉得,好像没有成为当年想成为的样子,有点遗憾。「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已经不再是这个年纪关心的话题。


▲ 当年最爱的伦敦美食市集borough market


伦敦 工作 没有 签证 觉得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