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丨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本学院设有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

1

教学与师资力量

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1个国家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心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心理学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012年获批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和上海市重点学科。

 

截止到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教学科研专任教师55人,其中正高职称21人,副高职称24人,中级职称8人,紫江青年学者4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曙光人才3人、上海市浦江人才13人、上海市启明星人才2人、上海市晨光计划4人、上海市扬帆计划2人。2人荣获上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人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人荣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奖。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高,外籍教师比例超过10%,在国外名校获博士学位者超过27%,有海外学习经历者占64%。此外,还拥有一支由“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10余人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授队伍。

 

学院有2个国家教学团队、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1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为了适应教育全球化,学院建设了9门全英文课程,其中有5门课程已入选上海市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4本教材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教材获评上海市优秀教材奖。

2

人才培养

学院一直秉承“强基础、重能力”的理念,不断优化“理论、实验、创新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人才;具有心理学专业素养的人才;掌握心理学科学技术和方法的人才;使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心理学专业的国家一流人才。

学生创新能力强,心理学专业学生平均每年有25个国家级、市级和校级科研项目立项,参与率基本做到全覆盖。近5年来,心理学专业学生公开发表37篇学术论文,包括SSCI论文5篇、CSSCI论文6篇以及会议论文10篇等。学生还积极参与如国际视觉年会、国际人脑图谱年会等高端国际学术会议,以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等方式展示他们的科研成果。心理学专业学生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连续入选“挑战杯”全国、上海市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好成绩。刚结束的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上,该专业学生团队获得最佳报告奖。

学院本科生合唱团

3

毕业去向

保研、出国、就业

1.保研

免试直升到本院或校外相关专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到校外的同学,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或研究机构,并获得接收单位的普遍好评。


2.出国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选择到国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例如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


3.就业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个领域从事心理学相关的科研和实践工作,包括服务于政府机构和企业的人事测评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各个领域从事心理学相关的实际工作,包括人事测评、人才培训、消费者行为分析、心理咨询等。以上毕业生就业单位如北京易普斯咨询公司、上海交通银行、深圳华为、旭辉集团等。


心理学

Q1


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换句话说,相对于心理内容,心理学更以研究心理过程和心理规律为己任。心理学专业研究者可能不以你此时此刻想什么为研究内容,他们对你在什么情境和条件下会想这些内容更感兴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的思维过程、情意过程、个性特征,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规律等。心理学也包括实验设计、心理测量和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Q2

为什么要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地处上海。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历史悠久,在新中国建国之初(1951年)成立,是我国最早发展的4个心理学系之一,心理学的学科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因而,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代表着我国心理学科研和教学的较高水平。心理学专业现设有“基础心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师资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浦江人才”等。在教学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成果,有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科研平台方面,我系已建立的实验室包括ERP实验室、近红外成像实验室、眼动实验室、视觉认知实验室等。近年来,本系教师的科研实力逐渐增强。研究方向主要有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人格心理学、老龄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以及心理测量学等。其中,感知觉与记忆的神经机制以及内隐学习等领域的研究突出,有多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心理学领域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如PNAS, 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Hippocampus等,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较大影响力。近5年来,本系教师在SCI/SSCI期刊以及心理学报上发表论文50余篇,以及CSSCI论文近百篇。另外,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教学用书等数十部。

Q3


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是什么?

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有:心理学导论、神经科学、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学史、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实验和学校心理学等。

Q4

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在很多学生的眼里,心理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只需要读和背就可以了。诚然,心理学有其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但也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需要采用客观严谨的、科学的方法来揭示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规律。因此,学习心理学需要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理科课程,在这些比较强的理科思维课程中,很多学生会觉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另外,学好心理学,还需要阅读英文文献,这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量。此外,心理学专业培养的是研究型的学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编程能力。因此,有些同学会遇到上述困难,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认真踏实地学习,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提高自身水平,成为优秀的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

Q5


社会上对心理学专业存在哪些理解误区?

由于对心理学专业了解不够,社会上存在一些误区也很正常。常见的误解有: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要做心理咨询师,学心理学可能会变成有心理障碍的人,心理学可以算命,心理学可以“读人”等。


首先,心理学不能等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确实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心理学绝不仅仅研究这些内容。因此,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一定做心理咨询师,也可能继续深造,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或者从事企业咨询、用户调研、教育教学等多种类型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不同行业欢迎的原因。其次,学心理学可能会“变态”也是一种认知误区,是一种偏见。可能有些学心理学的同学,对心理异常的特征更敏感,就更可能会去求助心理医生,就如同医生更在乎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样。另外也有一类人,感觉到自己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因而,希望通过学心理学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这些都不是说学了心理学就会导致有心理障碍,而可能是先有了心理问题,才学了心理学。因此,学心理学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完全是一种理解的误区。

Q6

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哪些行业就业?


2018年,心理学专业就业率为93.97%,涉及的行业有中小学教育部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

Q7


心理学专业出国率和保研率如何?

近年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进一步到国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如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杜克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州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大学等。近3年来,保研率保持在40%以上,推免到校外的直升研究生基本都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并获得接收单位的普遍好评。

应用心理学

Q1

上海市 专业 心理学 心理学专业 教学 研究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