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肖像画大师维米尔的绘画之道



2017 年,艺术品交易平台 Meural 展开的一项调查发现,有 82% 的美国人尽管非常熟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却不知道其创作者是谁。这幅作品其实出自约翰内斯·维米尔 (Johannes Vermeer)之手,另外还有多项类似调查的结果也体现了其“鲜为人知的著名画家”这一形象,这些调查的结果不仅反映了其作品对大众的吸引力,还突显了画家本身神秘莫测的一面。


The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1665)《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藏于海牙莫里茨博物馆


维米尔在画作中描绘了荷兰黄金时代的风土人情。这一时期,荷兰在贸易、科学、军事和艺术领域都享誉全球。然而,在维米尔于 1675 年去世后,他的作品只被一两位收藏家购藏,这使得他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都陷于湮没无闻。幸运的是,泰奥菲勒·托雷·比尔热 (Théophile Thoré-Bürger)在 1842 年重新发现了这位画家的作品,他开始着手与当时已家喻户晓的其他荷兰黄金时代画家一道找回维米尔的旧作。


A Lady and Two Gentlemen (1659)《拿酒杯的女子》安东·乌尔里希公爵博物馆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维米尔最著名的作品,《倒牛奶的女佣》、《代尔夫特风景》和《老鸨》只是其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画作,这些画作体现了他在呈现光线效果方面的高超技法,在他之前很少有画家能达到这种水平。现在维米尔的许多作品仍未找回,存世的画作只有 36 幅,他的作品也因而更显珍贵。也许收藏家不惜出重金购藏维米尔的存世作品还不能充分证明其作品的珍贵,但是连艺术品大盗都认识到了它们的身价,其价值从中可见一斑。譬如,几十年来,维米尔的多幅作品先后被盗,包括曾于 1974 年失窃的《吉他手》、曾于 1971 年失窃的《情书》以及 1990 年失窃的《音乐会》,其中以《音乐会》遭窃案最为轰动,该作品至今仍下落不明。


The Milkmaid (1660)《倒牛奶的女僕》荷蘭國立博物館


《音乐会》现藏于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于 1990 年丢失


即便在今天,维米尔及其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例如伦勃朗 (Rembrandt)、哈尔斯 (Hals) 和法布里蒂乌斯 (Fabritius))看待和描绘这个世界的方式依旧能吸引世人的目光,让人为之着迷。这些巨匠的魅力逐渐吸引了大量酷爱光顾博物馆的艺术爱好者,爱好者们为自己立下了目标:遍访全球的博物馆去参观他们的作品,完成艺术朝圣之旅。其中最著名的一位维米尔作品爱好者是福冈伸一博士 (Shin-Ichi Fukuoka)。2015 年,他出版了《Vermeer: Realm of Light》(《维米尔:光影国度》),他在这本独特的游记中讲述了为期 4 年的环球旅行,在行程中他参观了永久收藏维米尔作品的各家美术馆,以期解开这位光影大师背后的谜团。


Girl with the red hat (1665-1667)《戴红帽的女孩》现藏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


维米尔1632年出生于德尔夫特(Delft)一个小业主家庭,1675年卒于同地。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他的画往往只有一两位人物,一般是从事着家务劳动的妇女。


A lady writing (1665-1666)《写信的女子》 藏于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


维米尔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维米尔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色,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


A maid asleep (1656-1657)《睡着的女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众所周知,17世纪,亦即维米尔的时代,是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在16世纪摆脱西班牙统治,赢得政治独立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到17世纪已成为继西班牙之后的世界头号殖民国家。


Allegory on Faith (1671-1674)《信仰的寓言》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当时德尔夫特虽是个只有两万三千人的中小城市,比阿姆斯特丹等世界性的通都大邑和人文荟萃之地不免逊色一些,但也相当繁荣、富足。该市仿制中国青花瓷的烧瓷工艺在欧洲就颇为有名。


View on Delft (1660-1661)《德尔夫特》藏于海牙莫里茨博物馆


据一张1649年镌版刻制的德尔夫特城地图可以看到,这是一座十分整齐、清洁的城市;市中心是一座古老的教堂,教堂前便是全市商业中心的市场广场——维米尔的杰作《德尔夫特》即在此诞生。


Diana and her Companions (1653-1654)《月神及女神們》海牙莫里茨皇家美术馆


然而,维米尔的生平是怎样的,他的幼年和少年时期是如何度过的,维米尔一生从事过哪些艺术活动,人们没有掌握多少材料。人们只知道1632年的秋天,约翰尼斯·维米尔出生在荷兰德尔夫特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当过织布工人的老维米尔名叫雷伊尼埃·扬宗,娶妻丁格鲁恩·巴尔塔扎尔。在他们生下第二个孩子维米尔时,老维米尔正经营着一家“米什兰”客店,并兼做卖画生意。


Christ in the House of Martha and Mary (1654)《基督在馬大與馬利亞家中》苏格兰国家美术馆


维米尔向谁学绘画?又怎样成为画家的?现存唯一可供佐证的文字资料是一首四行诗。这首诗的由来是这样的:1654年,德尔夫特发生过一件历史上有名的火药库爆炸事件,画家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当即被倒塌的房屋压死。这位画家是伦勃朗最有才华的学生,当时已有相当的名望。


Girl interrupted at her music (1658-1661)《中斷音樂的女孩》藏于纽约弗里克收藏馆


他的死于非命,促使他的朋友印刷商人阿诺尔德·邦为他写下一首表示悼念的四行诗:呜呼哀哉,凤凰在熊熊烈火中涅槃!归天的法布里蒂乌斯正处在光荣的顶端,幸而维米尔追踪他的足迹奋力向前,是从他的尸灰里飞出的新凤,高蹈翩然。


Girl Reading a Letter at an Open Window (1657)窗前读信的少女,藏于德累斯顿大师画廊


历来的维米尔研究者都根据这首仅存的诗,把法布里蒂乌斯与维米尔的关系判定为师生关系。这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他们两人的画风,特别是在抒情格调上,也确有相似之处。此外,维米尔还拥有几幅法布里蒂乌斯的作品,这就更使人坚信维米尔是这位伦勃朗高足的弟子。


Woman Holding a Balance (1665)《持天平的女人》现藏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


据推算,维米尔大约在15岁时,即1647年,加入法布里蒂乌斯画室学艺。经过六七年的勤奋学习,维米尔于1653年12月29日加入圣路加公会,成为正式画师。同年的4月5日,维米尔娶了一位名叫卡塔里娜·博尔尼斯的少女为妻。新婚夫妇没有离开父母,仍住在“米什兰”老屋。披露维米尔艺术生涯的记载虽然是寥若晨星,记录他告贷、负债的字据却时为后人所发现。


Lady Writing a Letter with Her Maid (1670)《写信女子与女佣》藏于都柏林爱尔兰国家博物馆


看来,在经济上,维米尔似乎一直处于拮据状态。到了1672年,维米尔竟不得不盘出父亲遗留下来的产业“米什兰”客店,携妻小迁出久居的老屋(维米尔的许多作品当是在那里画成),而搬到一所小得多的房子里去。


Mistress and Maid (Lady with Her Maidservant Holding a Letter )《女主人與女僕》藏于纽约弗里克收藏馆


1675年,43岁的维米尔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却不幸过早地溘然辞世。在1696年5月16日阿姆斯特丹的一次拍卖会上,有维米尔的21幅画。其中的《德尔夫特》卖价最高,为200荷兰盾。拍卖清单上还记载着维米尔的一幅静物,现已不知下落,这是很可惜的。


Officer and Laughing Girl (1657)《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


维米尔曾经被人忘却达两个世纪之久,后来才被“发现”。18世纪的大多数传记作家都把他忽略了。到了19世纪,注意维米尔的人显然多起来;自20世纪以来,研究维米尔的人就更多了。以前,维米尔屈尊排在荷兰小画家之列;而今,他的地位扶摇直上,同哈尔斯和伦勃朗并列为荷兰三大绘画大师。


《持长笛的女孩》现藏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


世人何以要对维米尔如此前倨后恭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时过境迁、审美趣味变化、人们摆脱某些偏颇,恐怕其中重要的一条。然而,关于维米尔其人、其画,大家却始终不甚了解。维米尔的生平,若明若暗,维米尔的作品,众说不一,对维米尔的评价,至今尚无历史定论。为此,这位17世纪的荷兰画家维米尔曾经获得一个雅号:德尔夫特的斯芬克斯。


Study of a young woman (1665-1667)《少妇肖像》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维米尔的生前并不为人所知,但他的作品却不会被人遗忘。1866年维米尔被法国评论家托尔重新发现。在维米尔生活的年代里,德尔夫特对他的创作持歧视的态度。但维米尔死后不久,好几代对绘画感兴趣的富有收藏家认为,维米尔的作品一直有着巨大的价值。


The Art of Painting (1665-1668)《绘画的艺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这表现在:无论何时,维米尔为数不多的作品中的任何一幅画,只要面市,旋即引来赞誉且订价颇高。然而不知何故,维米尔的名字未被收入阿诺德·豪布拉肯编撰的藏画录里,这是一本18世纪编写的有关荷兰艺术家基本状况的手册。因此,在他死后约150年后,维米尔仍然是一位有争议的艺术家。


《坐在小鍵琴前的年輕女子》藏于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


The Geographer (1668-1669)地理学家,藏于法兰克福施泰德博物馆


《天文学家》现藏于卢浮宫


The glass of wine (1658-1660)《杯中之酒》柏林画廊


The Little Street (1658-1660)《德尔夫特房屋街景》(又名《小街》)参与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


《吉他演奏者》藏于肯伍德宅邸博物馆


The Love Letter (1669)《情書》 藏于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


The Procuress (1656) 《老鸨》  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的歷代大師畫廊


Woman reading a letter (Woman in Blue Reading a Letter)《讀信的女子》藏于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


Woman with a lute (1662-1664)《持鲁特琴的年轻女子》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维金纳琴旁的女士与绅士》藏于伦敦英国皇家收藏基金会


Young Woman with a Pearl Necklace (1662)《戴珍珠项链的女子》柏林画廊


《花边女工》现藏于卢浮宫


Young Woman with a Water Pitcher (1662-1665)《拿水壶的年轻女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


《站在小键琴前的年轻女子》藏于英国伦敦的国家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