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死亡!比登顶珠峰更长的路,是尼泊尔人的套路(组图)

大家好,我是蛋蛋姐

说出来我都不敢信

珠峰这么“高冷”的地方

前几天竟然因为拥挤

导致了11个人死亡!



拥堵的珠峰

珠峰可是世界第三级啊

辣么高的海拔

加上恶劣的天气

按理说应该是人烟稀少才对啊

怎么可能“拥挤”呢?

可是

真相远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



图:攀登珠峰人数逐年递增

先解释一下

这一次出现事故的

并不是在中国境内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攀登珠峰最常用的有两条线路

一是南坡路线,属于尼泊尔

二是北坡路线,属于中国

业内流传 “北坡难、南坡易”

所以很多登山者

都会选择从尼泊尔的南坡上山

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历年来,攀登珠峰的丧生者中

有90%的人

都是从南坡攀爬时失去生命的

包括这次的大拥堵事件

也全部都是发生在尼泊尔的南坡



既然南坡容易

那为什么会出事故呢?

在这次的遇难者中

有一位62岁的美国老大爷

本来已历经重重险阻攀爬到顶峰

就等回家发推庆祝了

结果没想到等他下山后回到珠峰大本营时

却停止了心跳

再也没有醒过来

原来,这位大爷在登顶时

并没有遇上大风大雪等恶劣天气

但因为珠峰大拥堵

只能站着在原地等待



堵车最严重的路段“希拉里台阶”

只能容一人通过

脚底下就是万丈深渊

面对零下30度的极寒天气

在超过海拔8000米的最高营地

等待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

这个位置空气稀薄

损耗的每一分钟都会增加一份危险



拥堵时间不仅会延误上山时间

还会拖延下山时间

一些遇难的登山者

耗费了10到12个小时达到山顶

还得用4到6小时返回南坡

因为在寒风中暴露时间过久

造成不同程度的冻伤

更严重的是,如果氧气准备不足

又突发“堵车“状况

那就是坐着等死!

有人说,攀登珠峰

本来就属于极限运动,九死一生

这话没错

但是像这次这样的“拥堵”

却是血淋淋的人祸!



而这背后的原因

和尼泊尔的作妖分不开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尼泊尔虽然穷的叮当响

但却有一个自己的杀手锏

那就是登山旅游业

这其中珠峰南坡

能给他们带来3亿美元的收入

3亿美元

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听起来不多

但是对于尼泊尔这个国家来说

却太多了

2017年尼泊尔国家的GDP是248.8亿美元

相当于江苏省昆山县的一半

而这么可怜的经济

更是全靠旅游业续命

背靠这么一座金山

任谁都会不轻易放过

所以当地政府使出浑身解数

要薅光登山客身上的羊毛



既然是冲着赚钱去

那么一连串问题就来了

比如,一般来说

挑战世界第一高峰

是需要经过严格考核的

比如你是否具备丰富的登山经验

比如近一段时间以来的体检证明



拿我国来说

根据《国内登山管理办法》

攀登西藏5000米以上

其他省、市、自治区3500米以上独立山峰

需提前一个月向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报批

而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

应当提前三个月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特批

以此类推

攀登珠峰

必须有登顶8000米以上高峰的经验

而且,为了防止山上拥挤

我们国家还出了一个狠招

那就是限制人数!

每年根据珠峰地理状况

只发放300份登山许可证

而且仅限春季登山

别的季节是不能进入珠峰核心区的

这一决定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也成为所有高海拔国家

或拥有著名山峰的国家中最严格的规定

但是尼泊尔是怎么干的呢?

有经验的登山者透露

只要你给的钱够多

后者就会提供堪称“把你抬上珠峰”的

全套登山服务

从向导、贴身管家

氧气供应、物资运输到医疗救助

再到附加的通讯等增值服务

不仅不会限制人数

相反还会超额

仅在2019年珠峰南坡的春季登山季开始

一共有381位登山者获得了攀登许可

每张证11000美元

考虑到每一位登山者

至少雇佣一位登山向导

总计攀登珠峰的人数多达1000人

这些获得许可证的人当中

有的人比萌新还萌新

连鞋钉都不会穿

有的人连5000米高山都没爬过

拜托!

拉萨的海拔都有3650米好吗?

你们连新手村都没过

就想来挑战王者???



大量的攀登者

也导致向导供不应求

之前是“一对四”或者“一对一”

那么现在向导不得不

“一对六“甚至”一对八”

而这些潜藏危险在尼泊尔眼里

屁都不是

他们才不会去管人员增多的境况

还巴不得人更多一点

因为这样许可证就能多卖出一张

多赚一笔钱

这些拿到许可证的登山者来到珠峰

面临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何选择一个靠谱的登山服务公司

包括配备的向导

还有提供的登山装备

这些都需要服务公司帮你完成



有意思的来了

尼泊尔登山服务公司为了招揽游客

竟然将原本需要10万美元的登山费用

降低到四分之一

要知道北坡的中国登山公司

服务费用报价已经接近46万元/人

这样巨大的差价

你可别以为是尼泊尔商人大发善心

羊毛出在羊身上

走访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就会发现

有不少登山器材黑市

里边的登山设备便宜的不得了

品牌大牌也有

但是质量就不能保证了



此次攀登珠峰的亲历者透露

有其他队员的氧气瓶出现了泄漏

充气不当甚至是爆炸

而这些有问题的氧气瓶设备

几乎都来自当地黑市

一家俄罗斯公司Poisk

25年来一直在为尼泊尔提供氧气瓶

但是自从他们钢瓶换成重复利用的

登山向导就发现了商机:

废弃用过的钢瓶收集起来

我自己来充

不就省了一大笔钱了吗?

但是问题是

过期的钢瓶重复使用

这就是个定时炸弹啊!!!

Poisk公司负责人知道后很生气

并对其多次警告

但是登山公司死猪不怕开水烫

只要金钱不顾死活



而尼泊尔更骚的操作

当属天价流量费

你人到了珠峰大本营

等待上山,无事可干

只有玩手机

这时候才发现

这珠峰上网冲浪的费用一点也不低

1GB就要50美元

大约345元人民币

而且有人做过这么个计算

在珠峰看一部电影

只开超清画质(1080P)

一部小于2H的电影会损耗700-800M流量

相当于花200多元看一部电影

比前段时间的《复联4》首映票还贵

但是尽管这样

大家还是愿意买更多流量打发时间

更何况与高昂的登山价格相比

这小小的流量也就贵不到哪里去了

而且

向导还要求你必须买

美其名曰为了方便联系

可是蛋蛋姐很纳闷

在珠峰是

保持联系应该用卫星通话吧

为什么要用流量?

难不成,你们还要发个twitter?



而且买了之后你还会发现

不但网费贵

网速还慢的一匹

有时候想发个朋友圈

一个几秒钟的小视频

上传时间竟然需要一个小时

其实早在前年

尼泊尔政府就想搞WIFI全覆盖计划

用6个月时间

免费WiFi覆盖喜马拉雅山

甚至包括珠穆朗玛峰峰顶!

但3年又3年,拖到现在也没有建成

先不说技术上的问题

这万一真的实现WI-FI全覆盖

那怎么收天价流量费呢?

所以这块大蛋糕

谁也不去动

继续让游客们爬着最高的山

用着最慢的网



相比尼泊尔毫无底线的登山管理

另外一条线路上的北坡

也就是咱们西藏境内

这方面要做的好得多

一个多月前

有一段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视频火了

“一什么彩云?”

“一朵(彩云)”

对白虽然普通

但是视频里的父亲不普通

他叫强巴

身处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

这是来自世界最高海拔的视频电话!



在凡人眼里的硬核操作

对于强巴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

他是当地登山公司的员工

儿子在拉萨读书

强巴只要有空,每天都会监督儿子功课



蛋蛋姐寻思

难道强巴叔叔是个大土豪

300块钱一个G的流量也能随便用?

抱着巨大的好奇

我去求证了一番

和尼泊尔的天价流量费不一样

中国这边的流量计费只能用耿直来形容:

在珠峰上网

和在平地上网是同样价格

不会多收一分钱!



知乎用户“子君Vivan”

南北两次登顶珠峰

她对尼泊尔营地的印象糟糕透顶

信号又差,价钱又贵

在大本营天气晴朗的时候能搜到一两格没有 G 的普通信号,能够打出电话。天气不好云层很厚的时候,手机完全没信号。大本营之上的对外通讯只能依靠卫星电话。和大本营的通讯一般使用对讲机。……Everestlink 公司的充值卡,价格不菲,网速较慢,经常掉线,而且流量用的很快。

而对于北坡的中国大本营

她的印象完全相反

信号好,网速快

甚至连峰顶也能搜到信号

北坡大本营被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 3G 信号所覆盖,可以正常拨打国内外电话,网速也很快……在海拔 8300 米的 C3 部分手机可以搜到中国移动的信号还能发微信(我的手机没搜到),据说 8848 米的顶峰也能搜到中国移动的信号(去年有个队友说搜到了)。

这可是在珠峰啊同学们

珠峰啊!!!

竟然也能搜到中国移动的信号?

蛋蛋姐几方求证发现

现在珠峰峰顶的信号

应该来自5200米处大本营的通信基站

虽然隔了重重山峰

信号衰减得很厉害

但是运气好的话

还是能搜到一丝丝信号的!

5200米处这个基站

已经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基站了

但珠峰上曾经还有一个基站

比它还高了整整1100米

堪称奇迹



说起来

这两座基站其实是亲兄弟

都是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通的

(是的,又是华为做的

怎么老是你呢?)

为了这一仗

华为调集了全国各地的资源

成都办事处、拉萨办事处、

深圳总部、上海无线研发……

各路人马赶赴珠峰

珠峰5200米

含氧量仅仅是内地的一半

高原反应随时可能夺走人的生命

一天夜里

年轻的司机突然呼吸困难

就像被人扼住了喉咙

他命悬一线之际被发现

同伴们七手八脚

给他吸了一夜的氧气

这才把他从鬼门关前抬回来

第一次上珠峰,算是有惊无险

他们完成了5200米基站任务

不过,真正的苦头还在后面



因为5300米的基站功能有限

就在一个月后

工程师小队又接到任务:

6500米处,再架一座基站!

6500米的含氧量

仅仅是内地的38%

连普通的罐装氧气都没法使用

必须得配备登山专用氧气

最要命的是

11月初,珠峰已经是寒冬

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0度

连专业的登山者

都不敢选择这个季节冲顶

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天时地利都不站在基站小队这边

但是时间紧急

来年的5月就是珠峰圣火传递日

通讯基站如果建不成

圣火传递就无法向世界转播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工程师都必须得上



图:火炬手攀登珠峰

重回珠峰

队员们只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夜里的装备是睡袋加毛毯

仍然冻得睡不着

每天醒来头发全是冰疙瘩

嗓子沙哑,喉咙发干

向山上运设备只能用最原始的法子

用肩扛,用马驮

即便是最轻的设备部件也有70斤重

相当于背着一个十岁大的孩子



11月13日

工程师五人小队终于组装好了设备

随着最后一批油机到达工地

卫星链路锁定,北京拉萨两路监测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通信基站

终于开通了!



有了珠峰上的奇迹基站

信号可以从珠峰大本营

一直覆盖到海拔8848米的珠峰峰顶

我们也是为所欲为

奥运期间

我们不仅实时高清转播圣火传递

还开了一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网吧



中国的基站开通后

英国探险家Rod Baber还创造了世界纪录:

在珠峰峰顶给老婆打电话

站在珠峰呼啸的寒风里

他双手颤抖地按下了一条短信:

“对于人类而言,这不过是一条小小的短信,但对于移动电话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在珠峰恶劣的气候下

维持基站通讯的稳定很困难

十几米每秒的狂风

可以轻易地撕开设备,吹飞太阳能板

所以奥运结束后

6500米的基站停用了

只有5300米的大本营基站默默运转

为了保护它

海拔4000米附近

驻扎着一支通信工程队

24名队员全天候待命

一个报修电话打来

他们随时就要出发



每次出发都要经历几个小时的颠簸

而工程人员的午饭

仅仅是面包和牛肉干

为了减少负重

他们连热水都不敢带



大风,暴晒

零下十几度的户外作业

海拔5300米…

这是一趟孤独之旅

他们和远在天边的亲人唯一的联系

大概就是手里的通讯天线



中国移动在珠峰脚下的两个基站

建设成本每个超过100万元

年维护成本约16万元

但是收益只有区区5万元

可以说

这些基站运转一天

就是在做一天的公益

而为了公益默默奉献的傻子

不止是在珠峰

在整个西藏比比皆是

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

西藏四县388个基站受到波及

158名维修人员第一时间进入灾区

山震塌了,树震断了

他们就徒步走进去



徒步6个小时

抢修人员才抵达峡谷深处的曲乡基站

一个基站接着一个基站

他们在四天内恢复了灾区内的通信

让生活恢复正常秩序

遇难人数也得到了控制

30万灾民中,只有25人遇难

但是山另一头的尼泊尔

却陷入了通讯中断的大规模恐慌中

5000人死亡,超过一万人受伤

商店和加油站前排起长队

人们争抢物资

仿佛世界末日一样



仅仅隔了一座喜马拉雅山

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宛若两个世界

真是造化弄人啊

其实转过头来想想

我们可能确实没办法苛责尼泊尔

去和我们做得一样

因为人家一整个国家的收入

也就是我们昆山的半个县

你要人家拿什么

在海拔6000m上造基站呢?

饭都吃不饱

穿都穿不暖

要什么WIFI信号?



尼泊尔和我们相差的

不是一个珠峰攀登的管理政策

不是一个海拔6000m的基站

不是一个能造基站的通信巨头

甚至不是忍住不薅羊毛的良心

管理政策可以改

基站可以买

良心可以用严格的法律来管控

他们和我们相差的

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同一座雪山

南北两侧

一半岁月静好,一半生死时速

而在这背后

折射出来的

不仅仅是世界屋脊的艰险

而是两个国家的差距



参考资料:

华为心声社区,《致敬!那群守候珠峰信号的通信人》

知乎用户“子君Vivian”,《攀登珠峰南坡与攀登北坡有什么区别?》

BBC《珠峰“人山人海 ”、山道拥堵暴露的险情》

纽约时报《没有雪崩,也没有狂风,为什么他们殒命珠峰?》

纽约时报《On Everest, a Trail of Old and Faulty Oxygen Equipment》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