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充满童趣的孩提时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每天下午放学回到家那一小段时间。总会匆匆忙忙火急火燎的写完作业,心里惦记得头等要事便是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心仪的动画片开演,被动画片里情节的喜怒哀乐深深牵动着,激动的连饭也顾不上吃。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经典动画片吧! 编辑:廿廿鹿 《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分为上下两集,分别于1961年、1964年制作完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是我国第一部精彩动画长片。该片由几十位画家历时四年绘制完成,放映时间117分钟,导演万籁鸣,美术设计张光宇、张正宇。影片根据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前七回改编而成,将孙悟空这个具有猴的特征、神的威力、人的情感的中国式的神话英雄,生动地再现于银幕。 ▲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 该片荣获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78年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奖、1982年厄瓜多尔第四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第二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该部电影在豆瓣上共有173182人评价,评分9.3,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最高分。甚至有人评价道: 《哪吒闹海》 “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 ▲ 《哪吒闹海》中的哪吒自刎 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哪吒闹海》作为献礼片再次拍摄。它汇集了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骨干力量,前后共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该片取材于《封神演义》,编剧们紧紧抓住“闹海”这一主题,保留了原著中因闹海引起的矛盾和冲突,设计了“出世—闹海—自刎—再生—复仇”五个桥段。 ▲ 《哪吒闹海》中哪吒复生之后闹海 由于《大闹天宫》的成功,导演们在制作《哪吒闹海》的时候,决定继续坚持民族风格。他们出外景,去了青岛、烟台、蓬莱等地搜集资料。发现三面临海一面是陆地的蓬莱,和神话故事中的陈塘关很像。大家就以此为基础,发挥想象,进行夸张的设计,吸取当地的自然环境,稍作改变,一个具有神话效果的基调就这样诞生了。 《天书奇谭》 《天书奇谭》是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讲述天宫里的哀公将天书传给人间,向蛋生传授法术造福于民的故事,充满喜剧风格,节奏明快。 ▲ 《天书奇谭》 剧照 《天书奇谭》采用中国画的风格,人物设计则杂糅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县太爷明显是丑角的脸谱,三个狐狸精则是老生、旦角和小生的脸谱,辨识度颇高。更重要的是,故事有趣,笑点多,中国民间故事的机灵劲儿被用到了极致,耐看。 《三毛流浪记》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成了各阶层人物实现淘金梦的摇篮。三毛,一个瘦弱可怜、四处流浪的苦孩子就生活在这样一座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里。张乐平以机智的笔触,精心的构图,描写了瘦弱矮小的三毛做板报、擦皮鞋、当学徒等一系列悲惨经历,创作了一组组笑中带泪的画幅。 ▲ 《三毛流浪记》 剧照 198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再次把张乐平的这部经典名作搬上银幕。影片完全按照张乐平的漫画原画风格改编而成,仅在细节上作了必要的补充。可以说是一部“活动起来的张乐平漫画”。 该片第一集《孤苦伶仃》在全国儿童电影评比中获奖,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美术片奖、最佳美术片制作奖。 《三个和尚》 影片根据流传民间的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改编。在艺术风格上,《三个和尚》采取戏剧表演的“写意”手法。影片没有一句对白,只有佛教音乐素材创造出富有现代节奏感的乐曲,造型、动作、音乐、音响和谐统一,看起来寓意深长,幽默诙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 《三个和尚》 剧照 该片获得1981年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四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银奖、1982年获第三十二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比赛银熊奖、1983年获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4年获厄瓜多尔第七届基多国际儿童节荣誉奖等奖项。 ▲ 《三个和尚》剧照 《黑猫警长》 ▲ 《黑猫警长》 剧照 《黑猫警长》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一部影响较大的系列动画片。黑猫警长的造型由戴铁郎设计,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既抓住“黑猫”的动物本质以及“警长”这一成人的职业特点,两者融为一体。 ▲ 《黑猫警长》 剧照 影片剧情曲折,气氛紧张而惊险,充分发挥了动画片的艺术手法,夸张、幽默、有趣。 《葫芦兄弟》 传说葫芦山里关着蝎子精和蛇精,一只穿山甲不小心打穿了山洞,两个妖精逃了出来,从此,百姓遭殃。穿山甲急忙告诉一个老汉,只有种出七色葫芦,才能消灭这两个妖精。老汉种出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葫芦,却被蛇妖从如意镜中窥见。他们摧毁不了这七个葫芦,就绑走了老汉和穿山甲。七个葫芦相继长大,他们为了消灭蛇精,救出老汉和穿山甲,一个接一个地与蛇妖搏斗…… ▲ 《葫芦兄弟》 剧照 很多人以为“葫芦娃”来自民间传说,其实影片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安排完全来自导演胡进庆的构思。1984年,当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计划将小说《十兄弟》改成动画片时,导演坚持把原著中十个形象各异的人物,换成七个外形一样,只有颜色不同的“葫芦七兄弟”,而众多的反面角色如“皇帝”“卫兵”等,也简化为“蛇”“蝎”两个妖怪。原因很简单:经费不足。 ▲ 《葫芦兄弟》 剧照 拍摄过程就像演皮影戏一样,工作人员把人物剪成有活动关节的制片,然后在大的背景图案上摆出不同的动作,再一格一格拍下来。十三集的动画片,需要几千个场景,拍摄达两年之久。该片自1986年播出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猴子捞月》 《猴子捞月》的故事来源于俗语“猴子捞月一场空”,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这是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 ▲ 《猴子捞月》 在影片中,阿达针对儿童群体的心理特点,吸收水墨剪纸的特殊韵味和拉毛工艺,精心的进行设计,创造出具有中国民间水墨拉毛工艺的猴子造型。这些猴子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颜色上大胆、夸张,用了黄、绿、红、紫等多种假定性的颜色,具有儿童画的特点。 该片获得1982年获加拿大第四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一等奖、1987年获保加利亚第四届卡布洛澳国际戏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阿凡提》 木偶片《阿凡提》取材于新疆维吾尔族民间传奇人物阿凡提的一系列幽默故事。机智聪明的阿凡提和他那头具有很有灵性的小毛驴,跨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成为我国新疆各族以及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等地人民共有的传奇人物。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已经成为劳动人民智慧的化身。 ▲ 美影厂的木偶总技师万超尘在拍摄《阿凡提》 在《阿凡提》中,西域风格的情景,夸张的造型,幽默的对白,都使这部片子广受好评。尤其在人物的造型上,如阿凡提头裹白色头巾、微翘的小胡子,骑着小毛驴的形象,还是片中女子的装束,都是新疆维吾尔族独有的风格。 《舒克和贝塔》 贝塔是一只宠物鼠,它经常会驾着小主人的坦克对付总欺负他的大花猫;舒克则是一只生活在丛林里的小老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架小小的直升飞机。一天,贝塔开着他的坦克来到了丛林,发现了舒克的直升机。两人由此交上了手,一番大战之后,两人握手言和,成为好朋友,并且开启了他们的冒险之旅…… ▲ 《舒克和贝塔》剧照 《舒克和贝塔》造型和动作十分夸张,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富有童趣和想象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儿童节 泥塑玩具丨丰子恺丨《大闹天宫》丨《哪吒脑海》丨美影厂动画丨《小蝌蚪找妈妈》丨《牧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