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悦书单】重温经典,巴黎圣母院



重温经典,巴黎圣母院

- 2019 -

May 28





子悦君近期在重温一些经典书籍,其中《巴黎圣母院》排在了子悦君书单的前列。不由想到上个月2019年4月15日下午,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

巴黎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也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巴黎圣母院大火,对巴黎,对法国,乃至对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最悲伤的莫过于忠诚、善良、终日敲钟的卡西莫多,他失去了心爱的姑娘,终究也失去了心爱的钟楼。

雨果仿佛在100多年前就“预言”了这场大火:“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教堂的顶端”,“巨大的火焰、凶猛而剧烈,碎片随着风烟飘散”。这样的文字可谓是对大火的现场报道,让民众在感叹的同时,更产生了再读一遍雨果原著的念头。此外,书中还有很多关于这座大教堂的优美描写,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在写埃丝梅拉达和卡西莫多,不如说大教堂才是“中心人物”。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在法国,被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圣母院》标题所指正是故事的发生地——巴黎圣母院。1829年维克多·雨果着手创作《巴黎圣母院》,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们了解这座哥特式建筑的价值。

现在开始到巴黎圣母院修缮的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没有办法亲自再去感受圣母院的壮丽,但医疗学子,你可以与子悦君一同在《巴黎圣母院》这本书中陪伴卡西莫多和他心爱的姑娘再度感受巴黎圣母院的一砖一瓦,他的每一个黎明与黄昏,以及钟楼里的那一声声钟声。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国外封建势力的支持下,于1815年复辟。直到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结束了波旁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

在复辟王朝统治下,法国宫廷和教会狼狈为奸,欺压人民。当时的巴黎,宗教势力邪恶黑暗,封建等制度十分残酷,封建主义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堕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人民,处于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饱受压迫的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与两股势力展开英勇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忍,创作出《巴黎圣母院》,借15世纪的巴黎社会反映现实生活。



《巴黎圣母院》标题所指正是故事的发生地——巴黎圣母院。1829年维克多·雨果着手创作《巴黎圣母院》,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们了解这座哥特式建筑的价值。

现在开始到巴黎圣母院修缮的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没有办法亲自再去感受圣母院的壮丽,但医疗学子,你可以与子悦君一同在《巴黎圣母院》这本书中陪伴卡西莫多和他心爱的姑娘再度感受巴黎圣母院的一砖一瓦,他的每一个黎明与黄昏,以及钟楼里的那一声声钟声。

- END -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