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你(家)有嘛

2013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前排正中),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主任李斌(前排左)和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前排右),以及时任上海市市长杨雄(侧排右一),海南省省长、时任副市长沈晓明(侧排中)等陪同下,在徐汇区康健街道卫生中心考察指导家庭医生工作。

他(她)们并非亲朋邻里,却深知对方的口味、喜好、生活习惯;他(她)们可能相差十几岁或二三十岁,却能互诉烦心事、说说贴心话;他(她)们是医生和居民,但感情不止于时常看个病、拿个药,而是“我有不舒服,首先想到你,而不是子女”。因为,他(她)们就是家庭医生,是扎根基层一线的健康卫士,是民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

明天就是世界家庭医生日(World Family Doctor Day)。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于2010年,在墨西哥坎昆宣布将每年5月19日定为世界家庭医生日,这个日子使全世界家庭医生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使世界各国所有为社区医疗做出贡献的工作者得到了关注和支持,世界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家庭医生工作的价值。

家庭医生就是全科医生,是不同国家使用的不同名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我国香港、澳门地区习惯采用“全科医生”的名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习惯采用“家庭医生”的名称。全科(家庭)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并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他山之石可借鉴。美国全科医生就是家庭医生,处理85%-90%的健康问题。他们由专业机构(美国家庭医生学会)制定统一标准进行考试,颁发《家庭医生资格培训证书》,获得证书后还要在医学院校进行职业化教育,并且贯穿整个医学职业生涯。其主要的职能是面向社区进行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参加由国家组织的每6年一次的认证考试,合格后才能继续执业。英国全科医生是国家初级卫生保障服务的主要提供者,1名全科医生服务1000多个居民。生病先去看全科医生是强制性规定,看病必须先去附近固定的社区诊所,接收全科医生的诊疗。英国全科医生培养采取严格的“5+2+3”模式,即五年本科教育、两年基础培训及三年的全科专业培训。培训时间长,考核标准严格,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拿到执照。

2011年7月6号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发挥好全科医生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使医疗卫生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全职或兼职工作,也可以独立开办个体诊所或与他人联合开办合伙制诊所。鼓励组建由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或乡村医生等人员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划片为居民提供服务。

上海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始终把构建家庭医生制度作为深化医改的基础、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构建合理诊疗秩序的突破口。2011年,本市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版。2011年5月23日,徐汇区举行了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仪式,标志全区正式启动签约服务工作。当晚九点五十分,我走进上海电视台做客《新闻夜线》,与节目主持人臧熹对话,接听观众电话,畅谈家庭医生工作,至今记忆犹新。2013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时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主任李斌、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和时任上海市市长杨雄、副市长沈晓明等陪同下,到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察家庭医生工作,并听取汇报,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有力推动了徐汇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生工作。2015年6月10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举行。时任上海市市长杨雄、时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出席并讲话。市人社局、徐汇区(时任区长鲍炳章发言)、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交流发言,表示市政府、市卫生计生委对徐汇社区卫生工作的肯定。

2015年6月本市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经过实施细则制订、信息平台调试、资源倾斜打通等准备工作,于当年11月正式启动签约服务2.0版,即“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通过建立更紧密签约服务关系,提升服务针对性与获得感,推动实现居民健康守门人目标。经过三批次分批试点,到2017年6月,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了“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秉持“稳步签约,做实服务,提高感受,守护健康”的准则,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持续推进,实现了“签约更方便、服务更便捷、功能更延伸、机制更健全、支撑更有力”。上海超过680万居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第三方测评首位。

上海家庭医生逾8700人,涌现了朱兰、严正、陈华等一批优秀家庭医生代表。朱兰,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长,全科主任医师,徐汇区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奖”“全国十大最美医生”获得者。治小病、管慢病、防大病,她和她的团队立誓为社区居民做好健康“守门人”。作为家庭医生代表,她在医养结合、慢性病群组干预管理模式、家庭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可借鉴的成果。朱兰带领的家庭医生团队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称号。朱兰说,当面对下一次抉择,她将不忘初心,坚守誓言,继续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帮助更多居民实现健康梦。

过去十几年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生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必须清醒看到,由于认识局限和工作偏颇,虽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中医科、康复科得到较大发展了,但手术室关了,血透室关了,胃镜室也关了,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功能明显弱化、医疗服务能力大幅度下降。同时,药品限制、耗材控制、诊疗项目准入等原因,家庭医生医为群众疗服务手段少了、弹药也不多了。今年4月25日,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出席会议并讲话。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提供公平可及和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通过开展社区医院建设,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相信扎实推进此项工作,家庭医生医疗服务能力肯定会上一个台阶。

目前家庭医生基本都属于政府办事业单位的,市场力量还未发挥作用。在欧美、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诊所到处可见。这几年,联合诊所和Medical Mall也层出不穷。医生在诊所可以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第三方检验和影像提供支撑。遇到疑难或急重症或者住院手术时,医生可以把患者转到合作的医院。这种具备共享医疗特征的执业模式,可以极大地释放家庭医生的内在服务动力,提升整个社会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前几天(5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对进一步促进诊所发展做了以下安排:2019—2020年,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主要在优化诊所执业许可政策、提高诊所医疗服务质量两方面推动。诊所是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疗机构,不受设置规划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全科医师,或加注全科医师执业范围的专科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全科诊所。鼓励将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支持诊所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鼓励诊所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诊所纳入可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疗机构范围,通过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进一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上海始终坚持自愿签约原则,采取循序渐进、有序覆盖的策略,优先覆盖服务需求最大的群体,每签约一人,就服务好一人,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每一位签约居民充分感受到“签与不签不一样”, 打破既往对于居民健康碎片式的管理,由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覆盖生命全程的健康需求给予持续、全面的关注与关怀,承担起居民健康、卫生资源与卫生费用守门人的职责。

无论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还是全科诊所的家庭医生;无论是提供大众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家庭医生,还是提供个性化定制化高端医疗服务的家庭医生,都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石和网底,都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我们都有一个梦: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称心如意的家庭医生,每个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一二千户家庭,家庭医生与签约负责的家庭成员是好朋友,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诗强思医”是对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特别是对民营医院经营管理运营和生存发展方面的思考讨论交流的平台。“诗强思医”欢迎关注、欢迎评论、欢迎赐稿,感谢指正。关注“诗强思医”:识别下面“二维码”。或点击页面右上角,再点击“查看公众号”,最后点击“关注公众号”。


往期回顾↓↓↓


马晓伟:“看病难、看病贵”还没有根本解决

中国的“南丁格尔”:岗位平凡、贡献巨大

刘永好:用心创新,用新正心

当个好院长,真是不容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