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还是赋能?全球大型媒体AI应用案例大盘点



AI已经更深地埋伏进了我们的生活里,比如,刚刚给你打骚扰电话推销房子的小妹可能不是“人”,而是一天能拨打1000通电话的系统。当下的新闻业界里也不乏AI身影,我们先来看下全球各大新闻媒体的AI应用案例。

来源:Journalism, The CoinShark, The Drum

          德外5号

作者:Jacob Granger, LucyTanadzhy, Andy Evans

编译:苟于清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有史以来最爱下棋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Alpha Go在乌镇打败了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


2017年5月,柯洁与人工智能Alpha Go对决


两年过后,AI已经更深地埋伏进了我们的生活里,比如,刚刚给你打骚扰电话推销房子的小妹可能不是“人”,而是一天能拨打1000通电话的系统。当下的新闻业界里也不乏AI的身影,我们先来看下全球各大新闻媒体的AI应用案例。


天空新闻:机器巧辨王室大婚宾客


2018年5月,英国王室迎来了哈里王子和梅根的盛大婚礼,英国媒体天空新闻(Sky News)也抓住时机推出了第一个AI报道项目《这是谁》——通过和机器学习平台Graymeta的合作,它用面部识别技术介绍了出席王室婚礼的每位宾客,观众还没来得及发问“这是谁”,AI就把答案给剧透了。


在视频报道中,AI直接给出了宾客的身份,无需再手动编辑,图片来自journalism.co.uk


“苦力都归机器,时间还给记者”,AI在内容提取、转录和字幕自动化等领域大有可为,而在AI的帮助下,记者将有更多精力去挖掘故事。


在看到AI潜力的同时,天空新闻也承认它不够完美:当前的面部识别技术还受到许多制约,包括整容、双胞胎和图片像素太低等,媒体若是完全信任AI,可能做出“假新闻”来。


新华社: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



在2019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发布了“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名叫“新小萌”的主播经过升级,给观众呈现的不再是此前呆呆的坐姿,而是开始站着播新闻,佐以自然的肢体动作,且在声音和画面上都有所优化。

 

新华社的AI女主播口播全国两会相关消息的视频截图,图片来自xinhuanet.com

 

新华社表示,每一位AI合成主播都可以“每天24小时在其官方网站和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工作,从而减少新闻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卫报》:机器人写文也爱图文并茂


2019年初,英国权威媒体《卫报》在官方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报道,主题是澳大利亚的政治捐款,这篇数据分析类的文章有导语、正文、插图和数据列表,看上去普通到了极点,但它的作者是一个名为ReporterMate的自动化新闻报道系统。该系统能快速分析海量的数据、生成文本内容,帮助记者承担单调的工作,这样记者才有更多时间,去完成更具创造性的任务。


报道中插入的关于各党派接受政治捐款的数据图表,图片来自theguardian.com

 

而目前这一系统处在试运行的阶段,还有可能在内容上出现纰漏,《卫报》也在文章末尾处醒目的地方,添加了联系人邮箱,方便读者反馈问题。


彭博社:财报海洋里的超级英雄



不只是偶尔启动,彭博社1/3的报告都是由AI完成的。这个名叫Cyborg的系统,瞄准的是各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它会从报告中摘取最有趣的信息和数据,并在短时间内产出财经报道。这本来是专业记者最讨厌的工作,现在Cyborg能有质有量地搞定,耐力堪比《正义联盟》里与它同名的英雄。报道的发布速度至关重要,在金融市场更是如此,这一系统帮助彭博社,在与路透社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AI也不例外——在分析公司财报时,Cyborg可能太过“天真”,难以识破某些公司的自我美化,工作人员也仍在帮助这名“菜鸟记者”成长。

 

美联社:自动化写作的带头大哥


早在2014年,美联社便收购了一家名为Automated Insights的初创公司,后者专门开发自动生成文本的软件,每年可制造数百万篇文章,超过一个记者一辈子的产出总和。针对公司的财报,用上AI自动化写作后,美联社报道的公司数量从300个扩张到了3000个。而美联社的风格指导手册AP Style,为AI的语法“教学”提供了规范,让算法生成的文章,也能有正宗的美联社“风味”。

 

Automated Insights网站上财报到文章的转换示例,图片来自automatedinsights.com


《华盛顿邮报》:与你有关的才是最好的


《华盛顿邮报》也有一个自动化写作系统,名叫Heliograf,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和美国大选期间,产出了大量文章。Heliograf还能实现地理位置监测,为不同地方的读者提供相关性强的本地新闻。2018年,《华盛顿邮报》勇夺了全球媒体创新重量级奖项Global BIGGIES Awards的使用机器人小能手(“Use of Bots”)奖。




《华盛顿邮报》获得年度“Use of Bots”奖项,评委认为它家的自动化写作令人印象深刻,图片来自bigdatamedia.org

 

《纽约时报》:我家的AI偏不写稿子


作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对上述媒体“写稿机器人”的态度比较傲娇——“我们还没准备好给读者看AI写的文章呢”。当然,这并不代表,它排斥AI在新闻生产各环节中的运用,而主要应用于审核评论、对旧日文章做数字化存储及打造个性化的新闻邮件等方面。


结语


目前AI已经应用于新闻选题、信息采集、内容生产、渠道传播等方面,新闻生产的“智能化”成为一个新趋势。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或特性),在新闻生产的应用过程中,在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效率,监控趋势性舆情与突发事件,以及提升用户交互性体验等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无疑,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给新闻媒体带来很多便利,但在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不少挑战。


虽然,AI能够生产准确详实乃至合乎逻辑的内容,但离一篇热情、真挚而饱含意义的报道,还隔着一座珠穆朗玛峰。记者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同理心,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情感、个性、幽默、好奇、挫败、反思……若缺少这些人性化的要素,AI生成的内容永远无法真正吸引读者,更别提与他们开展深层次的沟通了。技术还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因此AI必须与新闻工作者合作,将机器的效率、准确度和人类的情感、判断力结合。

 

与其说AI会替代新闻工作者,不如说它将为新闻工作者赋能。除了帮记者完成各种琐碎的活儿,如撰写简单文章、识别特定受众、完成语言转译等,AI快速大量处理信息的优势甚至可以锁定人类难以发现的要点,为调查性报道提供线索。

 

AI并不等于未来感十足的高科技,它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常见,并且已经在记者的工作流程中拥有了姓名。新闻编辑室里的人类,应该对来帮忙的AI表示欢迎,而不是排斥,毕竟,它面对“996”毫无惧色。


推荐阅读

2019下半年各大卫视&视频网站,还有哪些王牌节目?


天啊,这是一个“宝藏电视台”!|突破你想象的CCTV6电影频道


剧透八大平台2019年电视剧资源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