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东门的这些老房子都大有来头



著名的南陵十景之一

——元观仙题

魏青平

著名的南陵十景之一——元观仙题,是关于南陵人牧得清遇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经点化得道成仙的传说。元观,道教观宇,指的是南陵在南宋淳熙四年(1176)建立的承天观,仙题,指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来南陵在承天观中题写的一首诗。承天观的位置,民国本《南陵县志》说在县东南四百步,这种说法嫌笼统,我们且看清代诗人刘开兆在《消夏杂诗》中的一首诗及注,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信息。

吾家掠紫巷(即罗紫巷)中央,只隔琳宫一短墙。

夏日丹房消暑好,白荷花满叶家塘。

吾家家掠紫巷,乡民讹为骡子巷。叶家塘在承天观右。

诗中所说 “琳宫”、“丹房”都指承天观。由诗及注可知,承天观当在罗紫巷,在叶家塘的左面。关于罗紫巷,据民国本《南陵县志》载,东至城郊,西边连接着叶家巷。这样,我们就可知悉承天观的具体方位,当在今东门的小南街叶家井一带。

(▲叶家井)

且说南宋时,承天观有一位道长名牧得清,潜心修炼,精通导引术,即所谓气功、太极等修炼手段。根据民国本《南陵县志》记载,有一天,有一位貌似俗人的普通客人来观中造访牧道长。牧得清的弟子按照师父平日的吩咐,为不影响师父修炼,拒绝为这位客人通报。客人于是向小道士要茶喝,小道士端上茶来,这位客人用手指蘸着盂盘中的茶水,在茶几上题下一首诗,诗曰:“蓬岛三山在寸心,先生何事混凡尘?不因门外家人谨,还是无缘遇洞宾。”诗的意思是说:道人想修炼成仙到达海外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在乎内心意念是否坚定如一。你先生(牧得清)为何至今还在凡世间厮混?不是因为门外你的弟子谨慎不愿通报,根本上还是你无缘见识我吕洞宾!客人题写完毕,把盂盘翻过来扣在茶几上就离去了。客人走后,小道士拿盂盘时发现,那盂盘就像在茶几上生了根,任凭他费尽力气却纹丝不动。小道士惊吓不已,觉得这事太蹊跷,赶紧跑去报告师父。牧得清一听,估计这客人不是俗人,很可能真是大名鼎鼎的神仙吕洞宾。于是,他赶紧追出门外,可赶到观旁的桥上却并没有看到仙风道骨的异人,只看到一名醉汉躺在桥栏杆边,头枕着两个瓶子在呼呼大睡,他只好失望地返回。

(▲叶家巷)

一晃五年之后,那位客人又来了,这次干脆就暂住在观中,整日和牧道长弈棋,比试棋艺高低。三天时间下了几十局,牧道长大败亏输,直到最后才赢了一局。道长向客人讨教他的棋艺因何如此高超,客人说:“平时熟悉了天机但不外露,通过修炼能知晓天地阴阳变化、人世兴衰及人生寿命长短的奥秘,这样就可以对万事万物了然于胸,立于不败之地。”牧道长一听此言,知道眼前这位就是自己仰慕已久的高人,连忙惊问:“您先生就是吕公洞宾吗?”那人微笑着回答说:“我就是当年那个在桥上枕着瓶子睡觉的乞丐啊!”牧道长相见恨晚,二人高兴地击掌畅谈。此时的牧得清顿然感悟,也长长地吟了几句诗:“完得一局棋,除此一袭衣。何去何来兮,自云共衣稀。”吟罢,相携着客人的手出了观门 。人们发现牧得清的座位上果然遗留下一套道袍。人们明白:牧道长已然悟道成仙,随着吕洞宾一起飘然云中,到海外三山去了。后人于是在石桥前面建造了一座高大的木门,上书“降仙桥”三个大字。据传,桥的石栏杆上还留有吕洞宾抚摸时留下的深深的指印。明代南陵人王宏道曾写有一首题为《元观仙题》的诗,诗曰:

何日元都坛,天风落仙唾。

白云或临轩,恐复异人过。

(▲此巷子是降仙桥的所在处)

诗的大意是说:是何年何月承天观的高台上,天风吹落过仙人谈话的唾沫。有时降仙桥的栏杆上空飘落一片白云,那可能就是仙人再度降临。“异人”即是仙人。


岁月沧桑,承天观在明代洪武年间曾开设道会司。到清代中期以后,观已败落,降仙桥也遭破坏,桥上留有吕洞宾指印的石栏杆也已不复存在。清嘉庆年间刘开兆有诗及注云:

古观荒凉剩败垣,降仙桥外晚钟昏。

石栏干坏残碑没,无复纯阳印指存。

承天观外降仙桥,相传吕纯阳度牧得清处。桥上石栏有纯阳印指,今栏已无存。但是,无论如何,观还在,桥也还在。


前些天,笔者去城东小南街一带,试图寻找昔人留下的残存的遗迹。经人指点,在惠民路的籍山中心小学街对面,寻到了叶家巷。从巷口往里走约二十米,就看到了有名的叶家井。这一带正在进行旧城改造,被拆毁的房屋随处可见,但还兀立着一些老房子,里面三三两两活动着一些老人,往日曲折深邃人烟稠密的叶家巷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冷冷清清。但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老的叶家井依然焕发着生机,井边人来人往,井壁洁净光滑,井水清可鉴人。在巷子里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太和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翁热心协助下,我首先找到了距叶家井东面约五十米的叶家塘。当然,往日绿莲叶摇曳、白荷花盛开的景况已无法寻觅,只有一片被填没的废墟了。根据刘开兆诗所说承天观在叶家塘左面,我从叶家塘再往东走约五十米,有一栋简易楼房,就是那位老翁的家。他说他家房子建国前是降福殿,他家北面紧邻的是财神庙,据民国本《南陵县志》地图,财神庙的北面紧挨着的就是承天观,再往北就是罗紫巷了。看来,这和历史资料所载完全一致。老翁说,他家门前约十米处就是有名的降仙桥。他小时(上世纪五十年代)常在桥上玩耍,根据民国本《南陵县志》所载,“降仙桥在县署东承天观前”,这就印证了老人的说法。


(▲叶家塘)

(▲降福殿原址)

(▲照片中的小瓦房及马头墙是残存的财神庙房屋

经过先后三次到降仙桥边采访,向多名知情老人了解情况,并通过讨论,确认此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中间主孔流水,桥下的水是从叶家塘来的,一直向东流到漳河。桥长约八米,宽约二米多。桥面由青石板铺成,桥的两侧有石护栏。桥大约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如今人们看到的一条小巷道就是桥的遗址。


当结束对老人们的采访时,我不由想到:当此重建小南街城区时,希望政府部门能将叶家井保存维护好,使之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并能效法外地的做法,给降仙桥遗址树立一块石碑,标明是“南陵十景”之一。这对弘扬历史文化、扩大南陵城区旅游资源,将是大有裨益的。

附注:本文依据点校版民国本《南陵县志》、《庵溪陈氏宗谱》、《芸庵集》等古籍综合写成,如实记述,其中多数历史资料属首次披露于众。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南陵同城智能 信息平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