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伦敦已捕获孙中山,为何不直接灭口以绝后患?


文平导读

伦敦蒙难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传奇?孙中山的老师康德黎如何力挽狂澜?经此劫难孙中山为什么一下子变成了世界革命明星?这背后还有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用故事演绎历史,用历史佐证“故”事,有趣有料有八卦,就在每周三《张文平说民国》。


1895年10月,孙中山计划在广州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还没等实施,消息败露。


起义被清政府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1896年9月30日,为了躲避追捕,孙中山乘坐着“雄伟”号海轮来到英国,投奔老师康德黎。


孙中山望着这一片民主繁荣的大地,可能会思考诸多的问题。


比如:

他的祖国何时经济如此繁荣,政治如此民主?默默无闻的自己如何推翻强大的清政府?


对于清王朝,孙中山如同蚂蚁,兴中会充其量也就是个蚂蚁窝,蚂蚁撼树何其艰难?


孙中山不知道的是,大清王朝对待这只蚂蚁却异常得重视。




▲伦敦蒙难记



在孙中山看英国风景时,他也变成了别人的风景。


从孙下船起,有一双眼睛一直不离左右,眼神都滴答着口水,流露出发现猎物的贪婪。


是谁在跟踪孙中山?

英国史雷特侦探事务所的侦探。


侦探受雇何人?

大清王朝驻英国使馆参赞:英国人马卡尼。


他们要干什么?

抓捕孙中山,运回国内,五马分尸或者凌迟处死。


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等等,张文平,孙中山来伦敦前,只是发动了一场胎死腹中的起义,清政府为什么对他如此重视,还追杀到伦敦来了?无脑电视剧看多了吧?”


张文平:问题提得好,它也一直困扰我。我查阅过大量材料后,抑制不住笑了。


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差点要了清王朝的老命。


太平天国为什么这么凶猛,事后清政府总结原因,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洪秀全弄了一个拜上帝教,太平军们信了邪教,所以战斗力爆棚。


什么是拜上帝教?什么又是基督教?两者有区别吗?清政府傻傻分不清。




▲拜上帝会,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



他们却清楚地知道,孙中山是信仰基督教的,这一下神经提高了1000个敏感值。

他们把孙中山想象成了洪秀全第二,所以千方百计地要把孙弄死。


谁知道世事弄人,本来默默无闻的孙中山却借此事故,爆得大名,他不是洪秀全二世,他是更新换代的革命一世。


话题回来,孙中山到达伦敦后,经常去康德黎家做客。


康德黎是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的老师,两人感情深厚,孙此次来伦敦主要原因就是投奔老师。


师生见面,分外亲热。


一次午餐,康德黎给孙开玩笑,说清政府的驻英大使馆就在附近,没事可以带孙去轧个马路散个步。


在大家哈哈笑的时候,一张危险的大网正在向孙中山罩来。


伦敦史雷特侦探事务所的侦探,每天都当孙中山的跟屁虫,把孙的作息行程嗅了个清清楚楚。


来到伦敦的第十天,孙中山与康德黎约好在一个教堂会面。


途中天上掉下个广州老乡,亲热地和孙攀谈起来。


孙估计不知道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的谚语,也与之愉快地交谈。


很快又来了两个中国人,热情程度简直就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执意要请孙中山到他们家里吸烟。


来伦敦十天了,孙总共也没见过这么多中国人啊,当他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晚了。


他被强行带到了清使馆,当他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看到了一群穿长袍马褂的人,心突然暗了一下。


清使馆主要负责人实际上是一个英国人,他就是清使馆参赞马卡尼。

此人是个中国通:他是乾隆年间首次访华的马嘎尔尼的后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一员,在李鸿章帐下当过淮军教头,还娶了一位中国太太,后来以清政府三品顶戴的职位出使英国,对大清忠心耿耿,当然也可能是对大清的雪花银忠心耿耿。




▲康德黎(James Cantline,1851—1926),英国人。1889年至1896年任香港西医书院教务长。赏识该书院优秀学生孙中山。



不愧是中国通,虽然是个英国人,马卡尼却一口地道的大清官腔:“这里不是英国,是清使馆,清使馆就是大清,你现在不是在英国,而是在大清。”


可能觉得气氛还不够狰狞,清使馆翻译官邓廷铿过来添一把火:“我们完全可以在这里杀你,因为这里就是大清,在使馆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人能干涉我们。”


说实话,这几句话几乎没啥毛病,要是他们真的行如其言,历史上可能就没有孙中山这个名字了。


诡异之处就在这里,他们没有把孙中山就地解决,而是计划把他偷偷运回中国。不知道是清政府下的死命令,还是他们认为孙已经是锅里的烧鹅,飞不了了。


具体方案,联系一家轮船公司,委托其快运一项特殊货物:“一名精神病人”(在清政府眼中信仰基督教的人,可能真的就是精神病吧)


据说清政府打算用7000英镑,折合白银28000两雇佣船只来快递孙中山,不过那个轮船公司却拒绝了,原因是档期不和。(张老师严重怀疑,清使馆吃了回扣,没给人家这么多钱。)


“快递”公司暂时拒接业务,清使馆也不就地解决,这就为孙中山逃出生天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孙中山被关在清使馆四楼的一个小房间里,望着黑漆漆的屋顶,他的心是灰暗的,直到摸到上衣口袋仅有的20英镑,才重新燃起了希望。


花开两朵,再表孙中山的老师康德黎。


一向准时的孙中山爽约了,而且连续几天也没有再来拜访。


康德黎也没有怀疑什么,因为年轻人游山玩水太过正常,直到有人深夜送来了一封信,而此时据孙中山被捕已经4天。


送信人叫科尔,是清使馆的杂役。


是孙中山的亲笔,字迹里充满了惊慌:“我被绑架到清使馆,并将从英格兰偷运到中国去处死,恳求赶快救救我!”


康德黎这才恍然大悟,孙中山出事了,出大事了。


中国 使馆 孙中山 清政府 英国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