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四年,斩下芝加哥大学统计硕士offer,他是人大学子中最亮的一颗星!




恭喜天道学子G同学

斩获芝加哥大学统计硕士录取


 G同学 

申请背景:中国人民大学

主修数理统计,辅修经济统计

GPA 3.6+、TOEFL 100+、GRE 325

其余录取: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硕士)

圣母大学(统计博士)、纽约大学(金工硕士)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硕士)


01

我的基本信息


我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主修的是数理统计专业,辅修的是经济统计专业,总GPA3.66,总排名大概30%到40%吧,WES完后GPA是3.86。


提醒朋友们一下,如果要做WES的话最好还是提早做,美国那边还挺快的,国内学信网的速度不尽人意,网络申诉一般不会及时回复,有问题最好跑他们的办公点去问。


统计的项目一般不要求wes,但是sophas系统的项目基本都需要,而生统的项目几乎都需要通过sophas,所以这个时候被wes给卡住就很焦虑了。


02

录取结果和去向


我一共申了14个项目,其中offer包括uchicago统计的master,jhu统计的master,哥大统计的master,nyu金工的master,圣母大学的统计phd。


能拿到uchicago统计的master我自然是很开心的,最后也选择了ta,因为一开始选校的时候我就把ta当作彩票校在申,也没有想过能收到offer。


我也不知道这个项目今年发生了什么,可能是招生的committee里多了一些中国人,也许是扩招了,反正好运就是降临到了我头上,所以朋友们也要大胆尝试呀,想申统计的同学也可以尝试一下这个项目,开盖有惊喜。


03

准备三维


下面是关于三维的准备。首先是GPA,我的GPA一直以来就不尽如人意,从大一开始我就有在“认真”学习,虽然大一课余活动比较多,但期末的时候还是有“不抛弃不放弃”地准备期末考。大二开始没啥事了以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学习,但是很可惜,总有一些意外滑铁卢使得我的“努力”没能payoff。


在方向的选择上,我会有些左顾右盼,走了不少弯路。比如说我选择了一些不必要的课程,既不是学位要求的,也不是最后出国的方向需要的,比如一些经济金融类的课程。


而且我还花了许多时间上了一些精算的课,甚至考了两门的SOA,p和fm,这些不必要的课程对我的GPA都有所拖累。


但也不能说是弯路吧,因为人都是要成长的,哪有人一生下来就知道未来要往哪个方向走,哪个方向适合自己,自己的偏好是怎样的,都是要多看看,多想想,才能有所感悟的。


再者,我们也应该“但当涉猎”,多接触各个行业的知识,拓展视野,有时候在自己的圈子里呆久了,出去透透气也会感觉很有意思。


比如我会关注一些物理呀,生物呀,化学呀,建筑呀,历史呀的知乎话题,看一看这些学科的小故事有时候既是对于一些平时没有想过的小问题的了解,使人长叹一声噢,也是一种课余放松的方式。


大二暑期我去了一趟Berkeley的暑校,这可能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旅行,它很大程度上坚定了我出国的想法。


由于从大一开始GPA就不是很够看,再怎么挣扎也没把保研这条路放在过脑子里,而且又不想再经历一次高考那样将赌注压在一次考试上的考研,工作这个选项更是不太适合我,一是能力不济,二是还想在象牙塔里多呆几年,于是出国的念头就一直蠢蠢欲动。


大二上学期结束以后,首先报了个当时9月份的toefl,然后出于出国玩玩顺便感受美国大学的学习生活这一心态,我报了去Berkeley暑校的项目。


虽然作为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经历它实在不够格,但作为一次增长人生阅历和见识的旅行我觉得让我收获颇丰。


首先它让我领略了美国大学松而不散的教学方式、自由朝气的学生生活起居、引起舒适的校园景观设计布局;其次是让我感受了一把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昂贵的物价需要你精打细算,有的时候你连0.25刀都要过一遍脑子犹豫一下,可能这就是一种别样的成长吧。


当周遭是全新的文化环境,一切都需要独自或和几个伙伴面对和逐渐适应的时候,确实还是蛮考验人的,并且这种压力竟然给我带来了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让我对这个所谓的自由国度有了很多的期待,同时也想锻炼锻炼自己。所以这次美国之旅很大程度上给我下定了不少决心。


好了有点跑题了,反正也是和大家聊聊天,总之这个暑假过后的大三就都是我的专业课了,虽说是课比大一大二少了,但同时课程设置也更饱满充实了,同时有伴随着语言考试和科研,所以我的大三过得还挺灰色的,而且还是我的人生观的大翻新,做了许多思考。


04

语言考试


TOEFL和GRE这东西必须每一天都花一大块完整时间来学,来刷题,来背单词。


我一共考过4次toefl和3次gre,过程还挺曲折的。第一次toefl是在大三上的9月份刚开学,几乎没有什么准备,只做了个位数套的TPO,最后很迷人地考了个98,让我觉得我英语能力极佳,下次再考应该基本上就稳了。


但事与愿违,第二次是在大三的寒假,我是边实习边准备考试的,本来白天实习就很累了,晚上还要准备语言考试,最后也拿了个101的成绩。


于是我痛改前非,大三下努力学习toefl,同时开始背GRE单词,每天花一点时间背单词,然后再花好多时间刷题,听听力,寒假的时候连报了两场toefl,4月中旬和5月初的,4月份的位置不是很好,在私立汇佳,需要前一天住到昌平去。


其实这第3次已经考出了105这已经是可以用的成绩了,但5月份那一场还是没怎么准备直接去考了,最后竟然106?我也蛮吃惊的,对于语言考试我好像就是好好准备考得一般,随便考考总是历史新高。


GRE也是类似,我当时报的是7月中旬、9月中旬和10月下旬的考试,7月份那次其实也是试试,因为当时暑假一开始就去上海实习了,所以也是在上海考的gre,和寒假一样也是边实习边准备考试,也是随便刷了几套题就考了,最后是325+3.5,其实这个成绩已经可以用了,但是还是希望能再多一点,于是就继续保持背背单词刷刷题准备9月份的考试。


八月底我回到家里休养生息,这才能较为聚精会神地准备考试,9月份那场考试也是报的家这边的考场,但经过一番非常努力地准备之后,324?


当时我就崩溃了,这是我第一次后一次考试考得比前一次低的情况,考完出考场时的心情真的是down到了极点,心里反复在想我到底这两个月都在忙活什么?


对于最后一次10月份的考试,我其实是没怎么准备的,但谁能想到我这最后一次考试竟然考了个327,也算是小小的惊喜吧。


05

考试准备


然后讲讲对TOEFL和gre的准备吧。TOEFL的阅读我是靠认真读的,就是一点一点看然后做题,没啥技巧,因为时间很充裕,需要的东西也很清晰地写在文章里了。


对于听力一直是我的弱项,而且成绩变化曲线为28-26-26-24,逐渐递减,我做得最多的也就是刷TPO,然后努力一点的时候就平时走路都在听老托和CNN学生新闻视频,记笔记的话还是要先保证听懂内容,再考虑是否做笔记,不然就是芝麻和西瓜的关系了。


口语的后4题我是背的模板,但是背的也很简单,前两题就纯属freestyle,想到什么说什么,所以我的口语基本上是22和23的水平。


最后的写作我算是蛮有心得,毕竟是从21-26-28-29这样过来的,独立写作我是自己从戴云的托福高分范文大全里总结出的属于自己的一套万能模板,包含大量我认为的好词好句,遇到什么题目几乎全部往里套,结果都还不错,而综合写作就也是背一些简单的模板了。


然后是GRE,数学我就不说了,中国的学生没理由不拿169+,我只刷了猴哥112难题,也不能算是难题,主要就是一些专门的单词要去看一下。


对于Verbal里的题我觉得时间缺失没办法允许我们一个词一个词认真的看过去,和托福阅读不一样的要求是gre不会把ta考题里的内容摆在文章或是句子里,而是需要通过推测得到,这就需要我们能快速对句意和句子的感情有较好的把握,所以一些词性,positive还是negative就非常重要。


刷题的话我就刷了一般的填空考满分1100题和阅读200题,我觉得题还是要多刷,因为原题真的蛮多的,如果能秒选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的,至少我就遇到了很多。


最后说一下sub,我和我的朋友们脑子发热考了mathsub,刷题只刷了那本cracking,最后全军覆没,因为我们都不是数学科班出身,前半段的题目还算可以,后半段基本被虐杀,当考场的其它考生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在其中瑟瑟发抖,考完就跑,边跑边问自己为什么来考这个sub。


06

科研实习&竞赛


先说一下竞赛,国赛美赛我都参加了。


大三国赛的时候正好撞上三个队员两个队员考托福,一个队员学生会办院庆,最后就只剩下12个小时来做,最后还拿了个北京市二等奖。


然后是实习,我一共有两段实习,最后大四一月份又找了一个,只在最后几个项目的材料里加上了。


寒假在基金公司做了一个寒假的量化研究,因为当时我的目标还是金工这一领域呢,但实际做的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就是把数据从数据库里调出来算算指标而已,但最主要的还是体验了一下基金公司的工作生活,基金经理和行业研究员们的日常工作和作息。


第二个实习是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是在上海的浦东新区的一个科技园区里,所以我还要跑到那个偏远的地方去实习两个月,干的也是一些很琐碎的活,比如写写公众号,画画ppt预测一下上海房价,捣鼓捣鼓数据库,最重要的还是了解了他们的风控模型是怎么做的,还有其他的一系列说的很高大上的产品,做一个项目有哪些步骤,二期三期,其中并不时随便拉出一点数据调个包一行命令出来一个模型就能用的。而是反复做特征工程,和业务部门磋商才能得出结论的,而到了模型那一步,其实逻辑回归和随机森林就没有多大区别了,更多的并不是在数据挖掘,倒不如说是在依照业务部门的经验来实现自动化。


这两段实习给我带来了什么呢,可能更多的是对特定行业生活的一次体验吧。


但其实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去看看这个领域这个行业中的这群人平时是在干嘛,参照自己,自己进去了会在干嘛,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对这个行业从内部打量,看穿ta的遮羞布,而不是在外围惊叹他们的光鲜亮丽。


由于我有两个学位,所以要写两篇毕业论文。但其中一篇是作为老师的基金项目呈现在cv上的,这也是真实的,只不过老师后来并没有继续做那个项目了,我也把我相应的研究成果写成了毕业论文。帮师姐做的论文我是直接以她的导师的助研的身份呈现在cv上的,剩下的两个科研也是以助研的身份呈现的,这就靠大家的润色功底了。


当然我的文书老师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自认为英文水平不是很好,有的时候明明自己只参与了一个项目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其实可以尽力去了解这个项目的总体工作,然后把这些细节转化成自己cv上的东西。


除了这几个科研,我还积极参加了我们学院的dataminingcenter,简称dmc,就是周五晚上主要面向人大但不限于人大的学术讲座,由我的导师的学生们当组长,组员可以自由报名,讲一些数据挖掘算法,比如lasso,分类器,神经网络,优化方法,量化金融,推荐系统等等,并且课题也都是一年一年滚动更新的,从大二到现在我也参加了6次了,都是作为组员参与的,我觉得这可能是我和别的申请者有所不同的一点小地方,因为要首先要自己学,然后准备给大家听,教会大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习了很多,也算是一个很不一样的经历。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这种和别人有点小不一样的操作~


07

选专业


接着就是选专业和选校了。对于专业地选择我其实是不那么迷茫的,因为整个大三我都在经历来自计算机这个专业的冲击。


那么学统计还有什么用呢。我纠结了一个大三,一年我都在自我否定中度过,到现在我都不能清晰地说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是我明白我可能这辈子都做不了一个以代码为主业的工作者。


正所谓我的导师所说的,大学我们学到的不是有用的技能,而是无用的思想,而这种无用的思想,仿佛就是我的精神罂粟,所以我更多地选择统计的项目,甚至申了3个统计的phd,因为我觉得统计总是给我带来一点不一样的感觉。这在我的sop里也大篇幅地提及了。


就像下面这一大段话,它出现在我sop的第一段,讲述的大意就是统计对于这个世界的描述,从随机性的角度出发,让我们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统计是一个方法论的学科,是用数学和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掺杂了很少的人为因素,无需背诵默写大段大段其他人的限定语,他的一切领域知识皆是客观存在,我觉得这是更恒久不变的东西,于是我这个崇尚仰望星空和道德律的人就更倾向于选择这样一个专业,甚至于选择它的phd项目。


就比如lasso里的一范数的罚,那么简单的一个绝对值竟然能够实现那么精美的性质,这种精妙的数学操作和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可能是我这辈子将要追求的境界吧。


I love Statistics, and thislove is out of my sentiment towards the romantic ideal of thisever-changing, abundant, varied world.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isthat it is filled with uncertainty, which makes possible the changes,and changes create diversity of things. At the same time, what makesStatistics a discipline settling real-world problems is that itsticks to randomness and probability when describing theindeterminacy in the future evolution. Hence, Statistics is a tool toappreciate the hidden beauty. 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 of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Statistics, I gradually discovered thebeautiful romanticism of this subject, and began my colorful journeyin the world of Statistics.


08

择校


然后是选校,对于选校我是和我的文书老师一起选的。


一般来说我们对相关专业的项目开设情况,教学情况,未来发展情况,就业呀深造呀,这些东西的了解是没有文书老师熟悉的。


于是最后的选校结果是和文书老师共同讨论出来的。总的来说还是规规矩矩地分成彩票校,冲刺校和保底校几种。


◆ ◆ ◆  ◆ 


最后就是申请时要做的事:文书,流程,推荐信,关注网页等等,这些绝大部分是在我可爱的文书老师和流程老师催促下完成的。


首先是推荐信,7、8月份的时候其实就最好应该定下推荐人,然后联系他们,确定是由谁来草拟推荐信。我找了本学院的三个老师,实习推荐人找的实习银行的老总,所以一切都还妥当。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还是尽早把这些必须的东西确定下来的好,不然到时候填推荐信,转发邮箱,换不同的ip网址会非常着急。


09

文书


然后是文书的写作,最主要的东西就是cv和sop。大部分的自身情况其实都是由cv呈现的,包括GPA,科研,实习,经历等等,不要写的太浮夸,也不要写的太朴素,做到拿捏得当,细节为王,我的大部分cv和sop都是文书老师指导着写的,老师和我很认真地过了一遍又一遍。


对于sop,我是把我的人生经历,科研经历,实习经历全部写好写成文档给文书老师来组织的,可以说每一步都很重要,没有文书老师的朋友们也最好做好第一步,就是整理自己的人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应该怎样撰写这篇sop才能又全面又新颖又稳妥地展现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走来的,合理的写作思路比天花乱坠的词句要重要很多。


10

网申


然后是网申界面,我的网申管理是由流程老师来完成的,但其实她也会让我自己过一遍流程,也算是对我的一种负责的态度,因为什么都不及自己过一遍来得心安,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能得到锻炼。


朋友们在管理网申的时候应该也很清楚需要一个excel表格来管理各种信息和进度,deadline、需要邮寄的材料,都需要提前到所选项目的网站上去摘录下来,不要错过deadline,也不要拖到最后几分钟提交网申,外国的网站做的真心差,动不动卡死就真的卡住了你的一个offer。


11

感悟&想法


首先,申请其实是和高考很不一样的一件事,在策略上也不尽相同,高考或是考研,就是卯足了劲朝一个地方冲,而申请是有多个目标的,有憧憬也应该有保底。


然后是语言考试,这是一个漫长而折磨人的过程,但它所带来的是红军长征式的胜利。


cv和sop的撰写是对自己的一次梳理,无论是对自己有目的或无目的做过的事。

 

申请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这时候需要我们做出取舍,选校要选得精华选得值,认真地收集好各种信息,按照进度表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道工序,能顺顺利利不出差错地完成一次申请,是一件蛮不容易的事。



美研名校的录取正在不断袭来,我们也将为同学们献上更多牛校的申请案例!!!下期天道申请案例我们再会~



『 重磅内容推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