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ETH收割记:曾一度放弃留学的我,回头发现这才是最好选择!


G同学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

GPA:3.8+

TOEFL:105+

GRE:330+


 offer 


哥伦比亚大学

电气工程硕士


密歇根大学

机器人硕士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机器人、系统和控制理科硕士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硕士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电子计算机工程硕士

为什么要出国?

打算出国读什么项目?

读完之后的计划是什么?

——申请三问


下定决心,我要出国


初入大学,我就萌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大三上学期,我下定决心前往UCSB(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做交流。然而,在交流过程中,我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美国的生活,觉得毕业后独自在美国工作打拼也委实辛苦,不如在国内工作来得自在。想着既然要回国工作,那在国内读研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便开始动摇起来。


直到大三下和一位同学交流,她告诉我“如果在一个学校里待得太久,成长的速度可能会逐渐趋缓;而换一个新的环境,则能够学习到更多不同的知识。”


对于工科吃技术饭的我,自然希望自己能在研究生学习中收获更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只要学到真本领,即使到时候回国找工作也应该不难。兜兜转转,我最终下定决心,出国留学。


纠结的专业&焦灼的文书


电子工程之后的专业方向主要有信号处理、电路系统、无线通信、微电子、生物医学工程等,也有许多同学最后会转去CS。关于到底选择读什么专业方向,我也迷茫了很久。


自大三起,我先后参与过生物医学、无线网络两个方向的项目,并做过一段时间软件编程的实习。在这些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软件编程并不感冒,反而对声音、图片、电磁波等数据信号的处理很感兴趣。再结合我觉得比较有前景的机器人(包括无人驾驶)领域,我最终选定“机器人”作为之后研究生申请的主申专业。



想清楚了自己要选择什么项目,对于之后的文书写作也大有裨益。因为之后在和再来人学术导师的沟通中,我得知了Why this program正是我们在Statement of Purpose (SOP)所要回答的问题:“你在哪一篇文章、哪一节课堂中萌生了对专业的兴趣,又在哪些项目中如何加深了对于这个方向的理解,哪些经历又是如何帮助我们建立了更清晰的未来规划。”不仅如此,学术导师还启发我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入手,结合对所选专业的兴趣,写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故事。


所以,如果大家在为研究生选定哪个方向纠结、困惑,动摇来动摇去,没个所以然,我建议大家不妨和感兴趣的老师聊一聊,再做一个项目、找一份实习尝试一下。通过查论文、找实习,我们能了解到这个方向的热门程度、研究现状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会对这份工作有更真切的体会:这种工作状态是不是自己所向往的这个方向对哪些知识有要求,做这个是否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对于大三还没有到申请季的同学,也可以先思考要怎样讲好自己SOP中的故事,然后再想该给自己补充怎样的经历,能让自己的故事更加流畅、动人。


最后提醒大家也不能盲目地把各个方向都尝试个遍。如在四五个项目中打杂两三个月,而没有一段深入、扎实的研究经历,对于申请(尤其是研究性的项目)也是不利的。


想清楚才能干明白


对于大多数的申请者而言,申请季中都难免迷茫、焦虑和患得患失。对着选校清单,我一会儿觉得申请目标太高可能没有希望,一会儿又觉得太过保守要不要再冲刺一下。


看着大牛CV上的暑研经历、顶会paper,我不禁惋惜为什么自己到大三下才决定出国,来不及做更充分的准备。不过转念一想,至少自己到大三下做出的这个出国的决定,是自己认认真真考虑权衡出国、保研的利弊,最后才做下的决定。比还没想清楚为什么出国,就草草下决心最后反倒把自己限于出国的框中要来得更好。


因为打定好主意毕业之后直接回国工作。所以,我在选校的过程中,会更多地注重课程、项目的质量,而不会特别考虑学校当地的就业机会。因此,我还同步申请了欧洲、加拿大以及香港的一些学校。


所以,想清楚为什么出国和毕业后的发展目标(工作/教职/回国),也能够帮助大家在选校的过程中做出清晰的取舍。

申请季实录


申请季中我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坎坷。


出国交流回来,托福口语的分数不升反降。直到申请当季的10月,我的托福口语也只有20分。再来人的客户经理(CD)一直在我身边鼓励我陪伴我,帮助我克服消极的心理暗示。之后,我认真听自己的口语录音,一句一句发现纠正自己在时态语态、发音、流利度上的各种问题,最后终于在11月的托福考试中,口语闯过“及格线”。



截止日期将近,美国老师的推荐信还未提交,学信网的学历认证也没有出。好在跟学校的小秘的沟通之后,学校同意我在截止日期之后补交学历认证,也在截止的前一天提交了推荐信。(建议大家尽早做学信网的学历认证,推荐信也可留一个备选的老师,可以安心一点


我想,申请的这段经历本身,教会我更慎重地考虑自己的专业选择,更冷静地应对问题,化解失落和焦虑。无论眼下出国留学的这个选择能带给我多少机遇,对于现在的我而言,这是最好的选择。这便足矣。愿大家都能在申请之旅中一路成长,收获梦校的offer!


更多干货

早早拿下耶鲁博士的她:曾差点因为轻敌,而错过青铜难度的申请季!

曾被告知只能止步全美前60的我,如今绝地翻盘拿下普林全奖博士!

从Gap year 到剑桥、哥大:我“破釜沉舟”的申请之战

offer及时雨|牛津LLM、剑桥教育、哥大TESOL、斯坦福东亚研究等大神offer 来啦!

逆袭案例合集 | 双非?硬件短板?突破自身极限,你的名校梦也可以!

更多干

点击阅读原文

获取一对一名师免费规划

让你离顶尖名校更近一步


点击“阅读原文”  预约名师一对一免费咨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