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教授主编《给孩子的古文》,让孩子成为更好的现代人

由活字文化策划、北岛主编、大家给孩子的博雅启蒙文库“给孩子系列”近日又出新品:知名学者商伟耗时三年编注的《给孩子的古文》面市。这是“给孩子系列”的第十二部,系列累计销量达三百万册。


“给孩子系列”书影


编选者商伟毕业于北大、哈佛,师从袁行霈、林庚、宇文所安、韩南等泰斗级学者;学术造诣深厚,卓然大家,耗时三年,为孩子编选注释,成就精品。阅读这本古文选集,犹如聆听哥大教授、学术大家的“古文公开课”,孩子必将获益匪浅。

 

阅读古文能给现代读者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针对这个问题,编者商伟回答:“阅读古文足以启迪心智,增长智慧和见识,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学敏感,丰富审美感受,加深对他人的同情与理解,从而成为更好的现代人。”


那么,哥大教授商伟的编选匠心,会为孩子的审美感受与鉴赏力带来怎样的提升?这本古文选集,又是如何循序渐进培养孩子文学阅读能力的?




为什么今天的孩子应该要学好古文?


很多人说古文没什么用。但学好古文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他们的认知。


古文不是死的文字,今天我们写作和演讲,仍然经常要引用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和《论语》,一千年前的苏东坡和欧阳修的名篇,觉得这些词句才能准确表达我们的内心。从那些文字里可以寻根溯源,看到我们今天的白话文是如何演进如何形成的。


古文不只是古代人的生活描摹,也是文字和文化传承的基石。那些表达生活、情感、自然、思想的古代诗文,历经千年的传承,依然在我们今天的文字和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今天的孩子们都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对月光和土地都失去了感觉。而那些美好的古文,可以让孩子们重新感受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体会古典时代的浪漫纯朴,认识古人的生活智慧,让我们文化传统的DNA在文字中得以重温和延续。


即便从功利的角度说,教材和高考古文比例的增加,也迎来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古文”时代。


怎样才能学好古文?


爱上古文,对很多孩子来说并不容易。毕竟,一提起古文就发愁、没兴趣但还得硬着头皮学,背了一大通也记不住,是很多孩子都面临的现实。


如果你问那些“才高八斗”的才子才女们,就会发现他们掌握古文的秘诀并不复杂,那就是大量广泛的兴趣阅读。在教科书之外,多读好文,多读经典,是学好古文的不二法门。无论是反复背诵,还是欣赏性的阅读,都可以很好的提高古文水平。广泛的阅读,有助于掌握足够的词汇和相关的古典文史知识,还会让孩子不再对阅读和背诵古文感到枯燥,反而会乐在其中,进而探索更广阔丰富的传统文化。


知名学者、《给孩子的古文》编注者商伟


对于初级入门的人来说,要学习阅读丰富的、高水平的古文,一本好的古文选本就很重要了。


适合孩子读的古文选本,应该是怎样的?


《古文观止》大概是最流行的古文选本了,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因它而爱上了古文。但《古文观止》出自清朝人之手,当时的选材和眼光显然已经不太适应今天孩子们。


还好,今天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由活字文化策划出品、知名学者商伟编著的《给孩子的古文》。



商伟是常春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系教授,长年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又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深厚的专业背景,加上对孩子学习特点的熟悉,让《给孩子的古文》非常适合适龄儿童作为古文入门和提高。为了编选这本著作,商伟耗时三年,调查了统编和各省市的中学教材,在选目时还请多方专家给出建议,根据孩子学习特性精心选取,反复打磨。


孩子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古文的优美与趣味,

进而爱上学习古文


本书的编者并没有以前人选本为模板,而是尽可能地体现古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且根据孩子的学习特征,先短后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选本的体裁和主题非常丰富:既有诸子百家、经部、史书节选,还有书信、记、传、志、序、论、说、祭文、游记、画论,题跋、墓志铭,乃至戏曲小说评注;


编目上,则兼顾时间顺序和难度递增的渐进过程,从老子《道德经》节选的几句片断开始,以寓言和笑话为主,逐渐过渡到完整的文章,符合孩子的学习规律。

《给孩子的古文》目录节选 本书选目既有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冷门佳作


选篇的标准也让人耳目一新。编者尽量选取教材难以见到的文章,以作为教材的补充,并选取了以往文选中不太多见的晚明小品、小说评注等特色篇目。比如书中连选了金圣叹的三篇文章(包括一篇评点文字)



金圣叹的评释不仅提示了阅读的门径,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智性的快乐。他笔下的文字元气充沛,欢蹦乱跳,融进了他个性鲜明的语吻和灵气。





《给孩子的古文》中所选金圣叹《快事》 


在这本选本里,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古文是这样的丰富多样,幽默、优美、机巧、智性、深邃,尽在其中。这是现代人的标准和意识,在以往选本“文以载道”的框架中,是难以见到的。


跟随编者的编选匠心、导读与串讲,

孩子的文学阅读能力获得提升


编者非常注重文章之间的历史脉络和传承联系。用编者的话来说,希望“单篇之间可以互通声息,产生关联性,获得整体感”。


在逐篇阅读时,这种前后呼应的确让人受益良多。尤其是对孩子来说,这种对照阅读和思考对提升古文理解水平很重要。如《世说新语》中选了有关陶侃的一节,他是陶渊明的曾祖,又选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还有一篇出自《晋书·列女传》,写陶侃的母亲。这样一来,它们之间就可以相互呼应了。再如编者同时选取了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和苏轼《留侯论》两篇不同角度写张良的文字,让读者可以对照阅读。


苏轼《留侯论》文前导语,梳理司马迁《史记·留侯论》与苏轼《留侯论》的文脉关联


编者还将同一体裁、题材的不同主题、写法的文章穿插选取。比如收录了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还收录了晚明袁中道的《寄四五弟》和《寄八舅》,都是邀请亲友开春入山同游,读者可以互相对照阅读,并思考风格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时代原因。再如同样是为赠别而作的“序”,书中既有婉转曲折的韩愈《送董邵南序》,又有自述苦学历程的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读来感受完全不同。



一部好的选本,一定有选编者的思想脉络和美学标准在。这一点除了在篇目选取上有所体现之外,还着重体现在编者极为用心的导读上。本书的导读并非简单写时代背景和生平介绍,而是尽量引领读者打开视野,看到一些新的东西,如引导读者将同一主题、不同写法的文章进行比照阅读,或是提醒读者从不同的角度重新阅读名篇。尤其让人欣喜的是,这些导读本身也文笔优美,挥洒自如,且格局自由,没有一字作刻板之语,读来如沐春风。如庄子《逍遥游》导读:





正像老子喜欢写水,庄子长于写风。风的形象和主题贯穿了《庄子》的不同篇章,也流动在它的字里行间。在庄子的笔下,风是力的化身和自由的象征……






在正文部分,作者对疑难字词与句子进行串讲与翻译,既没有刻板地翻译全篇、损害古文意境韵味之美;也没有回避疑难点。通过串讲,孩子可以自己理解篇目,提升自主学习古文能力。


编者的注释与串讲


总之,这本古文选本并不死气沉沉,而是流动的,鲜活的,浑然一体的。从头开始读《给孩子的古文》,会感到自己走进了中国哲学、美学和文学传统,在阅读的同时,开启古典中国的游学之旅。


回到那个大哉问:为什么要学古文?


除了应试教育的需要,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编者商伟说:





古汉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过去的通道,可以了解历史的兴亡和古人的哀乐。阅读古文足以启迪心智,增长智慧和见识,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学敏感,丰富审美感受,加深对他人的同情与理解,从而成为更好的现代人。





古文本身即是美好的,只是你还不知道它有多美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给孩子的古文》,完全可以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经典。


end


活字新书


《给孩子的古文》

商伟 编注

策划出品:活字文化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04月


一部好的古文选,就是一部中华传统文化的读本。读一本好的古文选本,也就是经历一次古典文化的精神洗礼。


知名学者商伟主编的《给孩子的古文》精选从先秦到近代的古文八十篇,内容既有诸子百家之言,如《老子》《庄子》等篇章,也有史传篇目;既有脍炙人口的唐宋八大家散文,也有历代学者名家的精彩论断。书中古文言简意丰,有古人充满哲理的对话记录、朋友间寄思怀远的感情抒发,有古代名家对历史、人生、艺术的思考感悟,还有长辈的谆谆教诲,篇幅长短不一,读来朗朗上口,有助于从小培养古典文学素养。编者更添加了细致的导读和注释,既展现出古文写作的千姿百态,也启示阅读古文的不同方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选本内容不仅适合孩子们课外阅读,也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共享阅读的喜悦和交谈的快乐,帮助孩子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开启古典文化精神洗礼之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