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餐馆、路边摊,感染乙肝的几率有多大?


无脑吃货小A最期待的,就是能在下班后流连于各种小吃之间。一天,在进一家饭馆之前,老铁小B悄悄告诉她,这家老板有乙肝。打那之后小A心里就不淡定了,吃什么都味同嚼蜡,“老板有乙肝”这句话萦绕脑海挥之不去。乙肝到底什么来头,这么让人恐惧?


乙肝之殇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有9000万例,居全球之冠,现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800万例,每年因肝硬化、肝癌等乙肝相关并发症死亡的患者高达26.3万例。


乙肝病毒的可怕之处在于,目前的医疗水平不能将其从体内完全清除,只能用药物抑制它的增殖,以阻断或延缓乙肝病毒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爆发—肝硬化—肝癌这一进程。


肝脏内部没有神经,只有表面一层神经膜能感知痛觉,因此很多肝硬化、肝癌患者发现即是病情末期。全球肝硬化患者中有60%由乙肝引起,肝癌患者中由乙肝引起的比例更高,占到80%。


在我国很多乙肝密集区,由于缺乏防护意识,乙肝患者多呈家庭性聚集,悲剧在两代甚至更多代人之间传递……


乙肝恐慌


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是乙肝恐慌最为严重的时段,那时人们开始认识到乙肝的危害,却对它的防护知之甚少。不仅是乙肝患者,甚至连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在入学、择业等方面遭受歧视。


人们误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共事,会造成感染。


就是到现在,这样的误解仍然没有完全消除。2017年,北京大学、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4省调查了乙肝患者的认知水平,发现38.5%的乙肝患者认为共同工作、进餐会传播乙肝。


与此同时,人们的乙肝防治常识又非常匮乏,同一调查显示,22%的人不知道乙肝可以通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22.5%的乙肝患者未接受过任何乙肝相关咨询服务。


所有这些,都会在无形中让乙肝更为肆虐。


01
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含乙肝病毒的体液或血液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而传染,如修脚、文身、打耳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像手术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也易引起感染。


02
关于乙肝传播误解


乙肝病毒不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或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


03
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体内携带了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但很少有临床症状表现的人。这类人不需要服药,但需要至少每半年做一次乙肝五项检查,以确定所携带的病毒是否对人体构成伤害。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且享有正常入学、择业的权利。


乙肝患者是指乙肝病毒在肝区大量复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的慢性肝炎表现。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可防!可控!


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分别为0.32%、0.49%和4.38%。另外,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的母亲孕晚期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显著降低了母婴阻断失败的几率。这意味着,我国已经从乙肝高度流行国家向中度流行国家过渡。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plus


乙肝防护


疫苗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乙肝防护措施。我国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在此后3个月、6个月分别完成第二针和第三针接种。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在接种完成后1—6个月,需要检测抗原和抗体。


医务人员、免疫力低下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性伴侣在完成接种后1—2个月应检测表面抗体。


性传播阻断


乙肝病毒阳性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含有乙肝病毒,乙肝可通过性行为传播。乙肝病毒阳性者的伴侣通过接种疫苗获得抗体来避免感染,如果还不放心,使用安全套可大大减少传播概率。


母(父)婴传播阻断


夫妻一方携带乙肝病毒者,在备孕前应做肝功能、乙肝五项、病毒载量、甲胎蛋白等检查,如果检查结果都在安全范围内,则可以备孕、怀孕。


若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孕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可将母婴阻断率提高到90%以上且不会引起胎儿缺陷。胎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可进一步提高婴儿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乙肝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至少每半年系统检查一次,若检查结果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及时采取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更多精彩

● 不吃晚饭的好处,可能就这一个

 儿童用药需谨慎!看懂说明书很重要……

● 一个家庭,多人患癌,这四个原因哪个更重要?

● 经常拉肚子?八成是患有这种病!



作者:侯秀和

主编:郁 杰

编辑:小 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