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厦大参观全部微信预约!每天限制人数

为了还学生一个安静的校园,20日下午,厦门大学发布《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参观管理公告》,决定从 10 月 22 日(也就是后天,周一)起,实行思明校区校园参观管理新规 : 所有参观人员均实行预约进校。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五工作日期间的中午时段,周末、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均向社会公众开放。不过,都有参观人数的限制,周一到周五中午时段限定入校人数 1000 人,周末和寒暑假全天限定入校人数 5000 人,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天限定入校人数 10000 人。

周一到周五仅开放中午时段

厦大现行的游客入校管理规定是在 2012 年 12 月 17 日推出的,即周一到周五有限度的开放,每天开放时段为 12:00-14:00 及 17:00 后,其余时间不接待游客。其中,1200-1400 期间限 1000 名游客入校,17:00 后不限人数。参观游客从大南校门、群贤校门刷二代身份证入校。周末、寒暑假和节假日正常对外开放。

校方表示,几年来,限游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校园环境、治安环境、教学科研生活秩序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可是,校方也坦承,即使采取了限游,但来校参观的人数依然爆满,全年参观人员量居高不下。

据统计,2017 年全年入校游客高达 700 万人次,日均近 2 万人次。今年暑假期间的 7 月 29 日至 8 月 26 日,29 天内共计入校 66 万多人次。

这样的状况让厦大师生备受困扰,熙熙攘攘的外来参观人员,严重千扰了学校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存在着交通安全、校园治安、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隐患和问题。

当前,厦大上下正凝心聚力进行 " 双一流 " 建设,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都更加需要一个安全、宁静、有序的校园环境。为此,厦大再下决心,根据实际情况并参照兄弟院校做法,推出进一步加强校园参观管理的规定。

根据规定,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思明校区不对外开放;周末和寒暑假对外开放,限定参观人数 5000 人;国家法定节假日对外开放,限定参观人数 10000 人。遇到学校校内调休调课,举行重要活动或遇到极端天气等原因,学校不对外开放。

参观人员全部实行预约进校

新规定还有一条重要的信息是 , 今后,到厦大参观的人员将全部实行预约进校。校方说,这也是国内外著名高校进校参观的通行做法。厦大访客预约管理系统由 "U 厦大 " 微信公众号、预约管理后台和人证比对系统组成。

访客预约系统将发挥身份识别、人数控制和时段调节的三大功能。预约参观校园的流程为

1. 学校相关部门通过预约管理后台设置可开放预约的时间、路线和人数限制;

2. 访客在 "U 厦大 " 微信公众号输入个人证件信息后,选择预约参观的时间段;

3. 预约成功后,预约管理后台将预约成功的信息传递给各校门口的人证比对系统;

4、访客在预约时间前到达人证比对设备前,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件校验后,可入校参观。

对于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公务活动、事务办理和探访亲友等情况。校方说,中小学生集体参观,由中小学生所在学校向厦大保卫处提前申请,经批准后,可进校参观。公务活动、事务办理和探亲访友等来访客人,须经过校内相关部门或人员确认,在门口刷二代身份证后,进入学校。

校方说,新规实行后,学校将在访客预约系统内,加入校园参观区和非参观区地图,参观路线引导和校园参观介绍,加入校园参观安全提示等在校园内合理设置标识标牌,引导游客有序参观。校园内还将增设志愿者服务点,在主要路口引导游客,接受咨询。同时,学校也将通过访客预约系统,引导游客参观校史馆、革命史展览馆、鲁迅纪念馆、中国近代史文学展览馆、海洋科技博物馆、生物博物馆等展馆,参观厦大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在重要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为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让游客从景点参观提升为文化之旅,使其充分感受到厦大的人文之美、科技之美,从而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问题来了

如何预约进入厦大?具体做法是 ↓↓

第一步:参观人员提前通过厦大微信公众号 "U 厦大 " 进行预约,即进入微信;点击 " 联系人 ";点击右上角人头 +;点击 " 公众号 ";输入 "U 厦大 ",关注。

第二步:进入 "U 厦大 " 微信公众号,下方的 " 我要预约 ",输入姓名,证件类型和证件号。在这个步骤,可添加三名参观人员。

第三步:选择参观时间。

第四步:预约成功后,参观者在预约的时段到达指定校门,进行人证比对后进校。据介绍,届时将采用人脸比对系统。

此外,在预约成功后,参观者如果临时变卦,可以提前取消;对于没有身份证的孩子,学校也有规定。具体以 "U 厦大 " 的介绍为准。

据介绍,系统将借助大数据等手段,遏制 " 黄牛 "。

快把这个新变化

告诉更多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