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福清人】新西兰侨胞黄珍:与人为善 于己为善




“凡有华人处,必有福清人”,从宋末元初开始,福清乡亲就漂洋过海到异域谋生创业。长期以来,海外福清人在全球各地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打拼奋斗,在改变自己人生的同时,他们心系故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是他们永恒不变的情怀,而故乡的建设和发展也都与他们的无私贡献紧密相联。


为深入挖掘福清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侨乡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向世界展示海外福清人的良好形象和桑梓情怀,中共福清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携手东南网海外部共同“走出去”,探访海外福清人的生存现状,记录他们的奋斗历程,传承他们的奋进精神。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


与人为善 于己为善
——访新西兰福清同乡会、福清商会秘书长黄珍

对于海外福清人而言,创业经商是他们多年不变的追求,众多优秀创业者从他们之中脱颖而出,其中不乏有思想有行动的女性创业者。她们的个人特性与丰富的创业经历,使每个人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同的做事方式,让她们书写了各自别样的人生。


黄珍作为福清海外女性创业者中的一员,她不仅有着新时代下女性传统柔美的一面,还有着运筹帷幄,经营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的气度。


黄珍。受访者供图

01

黄珍出生于福清市渔溪镇,与当年一般的多子女家庭不同,她的母亲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希望给予孩子相对较好的成长环境,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只养育了3孩子。得益于此,在那个女性受教育机会较少的年代,黄珍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了福建省侨兴工业学校,学习会计专业,后又参加了厦门大学自考本科的考试,取得本科学历。


1986年,黄珍参加工作,认真的她始终积极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担任了福建省轻工业厅下属单位,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财务科科长一职,生活事业可谓一帆风顺。2002年,黄珍带着孩子前往新西兰探亲,原本只是想欣赏新西兰美丽风景的她,却因为孩子一句“妈妈,我喜欢这里”的童真话语,就决定离开自己在国内舒适的生活环境,跟随先生王骋定居新西兰。


重新开始一番新事业并不容易,因为语言不通,在人生地不熟的新西兰,黄珍四处碰壁,又因为是女性,她常被用人单位质疑不能吃苦,到新西兰前3个月的时间没能找到一份工作。此外,她还要学英语、考驾照,最重要的是,还要为孩子上学操心。为给孩子联系学校,她曾满怀希望求助了一位早年移居新西兰的远方亲戚,没想到却被冷漠拒绝。因而在移居新西兰的前3个月,好强的黄珍过得十分郁闷和无助。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天在带孩子出门散心的途中,黄珍在路上听到了熟悉的家乡话,她循声找到自己在新西兰的“贵人”,福清老乡王大哥。“在海外遇到同乡就感觉很亲切,王大哥人也很好。”王大哥不仅热情邀请黄珍到自己家做客,还给她介绍了一份工作,到一家刚创办一年的华人报社《新华商报》做广告销售,甚至她的第一单生意,也是托王大哥的福。“王大哥给我介绍了第一单生意,他让我去找他的朋友,刚过去那人就给我开了支票,我马上交给老板,老板看我一下就拿钱回来了,就很重视我,才让我一直做下去。”黄珍说,王大哥的帮忙让她深切体会到在困境被拉一把的暖意,受此影响,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她一直秉持着“能帮则帮”原则,只要有老乡有需要自己帮忙的地方,但凡能出一把力的,她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


那时开始,黄珍每天看着其他报纸的广告栏,挨个打电话,联系可能成为自己客户的人,并终日奔波在拜访客户的路上。黄珍笑言“新西兰的每条路都一样,房子长得也差不多。”为了识路,她亲自画地图,事先把所有的路线写在一张纸上,出发前要先数清到目的地有第几个红绿灯,在第几个路口转弯,有时候不小心忘记了已经经过几个路口,就只能退回原点,重新出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黄珍跑遍了奥克兰的每个角落,可当她满身疲惫地结束工作,回到办公室时,拥挤的办公室里却没有属于她的位置,只能等到其他同事工作完,空出位置后,她才有地方坐。


曾经事业顺遂的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靠着一身的拼劲,黄珍的业务量很快就大幅提升,一人完成了报社80%的广告额,同事们称她为“TOP SALE”。回忆起往事,黄珍谦虚地说:“我觉得我很幸运,没有什么波折就随着报纸的发展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没过多久,她拥有了独立的办公室,不需要再像从前那般奔波,业务也会自己找上门了,还在报社担任了管理职务。优异的工作表现让黄珍的名字传遍了奥克兰媒体行业,她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2006年,黄珍受朋友邀请,跳槽到《新西兰镜报》继续负责广告销售工作,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开辟自己新事业的契机。


黄珍在自家肉铺内。受访者供图

02

2008年,一位老乡想要登报出售自家肉铺,黄珍的先生听说后强烈建议黄珍买下来,“我起初说不行,因为开店太辛苦了。但我先生态度很坚决,他说你今天要是不买,我就跟你没完。”就这样,在先生的“威胁”下,黄珍开启了自己的新事业版图。


当时在新西兰做其他生意,大概需要20万纽币,但肉铺存货多,转让费需要40万纽币,相当于200多万人民币。为了筹集资金,黄珍与先生不仅卖掉了投资用的房产,还打算卖掉自住的房屋,一位曾受过黄珍帮助的朋友得知后,立即阻止了她,还向夫妻二人伸出援助之手。


“这就是种善因得善果吧,你在帮别人的时候,无意中都是在帮着你自己。”这位朋友刚到新西兰时,黄珍十分热情地提供过帮助,不仅帮这位朋友找工作,还接送她上下班,令其十分感动,彼此间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也因此,当黄珍提到要为筹钱出售自住房时,友人立马慷慨解囊,她说:“你不要卖房子,你差多少我给你。”还在借出10万纽币(约等于60万人民币)后,宽慰黄珍,“我不要利息,你什么时候有闲钱了再还我” 。


考虑到自己不能全身心投入报社工作,黄珍怀着歉意婉拒了报社希望她兼顾两边事务的建议,辞去了报社工作,全心投入了肉铺经营。黄珍很感谢卖肉铺给她的老乡,因为老乡夫妻二人在开店初期,手把手教她与先生如何经营肉铺生意,从选肉、切肉,到什么样肉卖给什么样的人……3个月的时间里,老乡将他们多年经营肉铺的经验倾囊相授。做肉铺生意同样需要拓展客户,而且客户大部分是外国人,黄珍的英语并不好,她就带着孩子一起干,上门拜访客户时,让自己十几岁的孩子做翻译,“我的客户到现在为止都还记得当初我小孩跟着我一起去拉生意的样子” 。


进入这个全新的领域,意味着黄珍又开始过刚到新西兰时候那种终日奔忙的日子。每周7天班,每天工作12个小时,早上7点到晚上7点,先生负责店内的大小事务,进货、销售、会计则都是黄珍的工作。“刚开始的前几年真的很辛苦,但是咬牙坚持下来也就过去了。” 黄珍身上带着福清人勤劳的特质,奉行“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的原则,她的先生也受其影响,做事总拼尽全力,坐镇店铺的同时也熟知店里每一项业务。


餐馆、面包店、咖啡店……黄珍的业务量增长得非常快,这是由于她肉铺出品的肉类品质有保障,更归功于在服务客户方面,她一直在做着常人达不到的事。“如果客户告诉我‘今天肉不够了’,下班后,我就给客户送货上门;如果客户反映肉的品质不够好,我立马赶回店里去给客户换货。”黄珍说,这些服务的事一直是她亲自在做,每过一段时间,她还会去拜访一下自己的顾客们,问一问有什么意见,再及时调整改进,因为只有保证服务品质和产品质量,店铺才能经营得长久。


2012年,在奥克兰当地最大的华人超市,黄珍的第一家分店开张了,她聘请了两位福清老乡帮忙经营分店,勤劳肯干的老乡不仅将店铺运营得十分红火,还为黄珍寻找到开第三家分店的契机。第三家分店的合作伙伴找上门时,黄珍认为自己当时已无暇照看第三家门店,婉拒了。但她却热情地为并不相熟的合作伙伴传授生意经,如当年那位教自己做生意的老乡一般倾囊相授,丝毫没有将他们视为竞争对手,然而恰恰是这番不经意间的善举,使得合作伙伴更加信赖黄珍,再三请求与她合作。直至先生也加入了劝说行列,黄珍才最终决定开启第三家分店的旅程。黄珍肉铺生意的红火,大家都看在眼里,其他合作商也络绎不绝的前来,都想与黄珍展开合作,但为了确保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黄珍按下了临时的暂停键。


采访中,黄珍反复提及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在异国他乡遇到了善良的老乡王大哥、给予工作机会的报社老板、帮助自己理财的银行老乡、慷慨解囊的友人、倾囊相授的肉铺前老板、努力工作的店长夫妻……其实,这些幸运都是她每一次善举结下的果。在新西兰,只要有福建乡亲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找到她时,她总会给乡亲安排一份工作,“不管店里员工是不是够了,我都让他做,给他一口饭吃” 。 2005年至今,她一直持续为贵州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捐助,每年捐助一名学生的学费。她直言,正是因为有过在困难的时候被人拒绝的经历,才更能体会到被帮助时满满的感激之情,才会在自己有能力时,总想着帮助更多人。


新西兰华人妇女联合会举办的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黄珍作为活动组委会成员之一,参与策划了整场活动。图为新西兰华人妇女联合会会长车卫星、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珍等与前来参与活动的新西兰妇女部部长合影。受访者供图

03

在发展个人事业的同时,黄珍深感与她一样的异乡人在新西兰打拼的不易,不仅语言不通、找工作困难,还可能面临着护照、签证等各种问题。为了更好地团结和服务乡亲,帮助大家办实事,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黄珍与几位福清老乡共同筹划,于2005年创立了新西兰福清同乡会。2006年4月30日,新西兰福清同乡会举办了成立大会暨理事会领导就职典礼,黄珍就任副秘书长一职。


黄珍感慨道:“成立同乡会后,福清人感觉有了一个家,有了组织作为依靠,乡亲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人帮忙。”新西兰福清同乡会的成立为当地福清乡亲们搭建起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一个与祖国沟通的渠道。黄珍投入了许多精力在社团工作上,她曾组织乡亲们回乡考察、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2006年11月,新西兰华人首次举办了大型电视晚会“中华情•欢歌奥克兰”大型文艺晚会。黄珍在得知消息后,一边为晚会拉赞助,一边带领着福清同乡会成员们参与晚会筹备工作。由于租用的场地使用时间很短,他们只能连夜将舞台搭建起来,待晚会结束后,又一夜之间将舞台拆除,可谁也没有喊一句“辛苦”,大家只觉得晚会的举办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温暖。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同乡会会员们心系灾区同胞,自发为四川灾区捐款、捐物,黄珍说:“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们福清同乡会一定会贡献一份力。”


除了福清同乡会,黄珍还是新西兰华人妇女联合会秘书长,常年协助妇女联合会举办三八妇女节活动、庆祝母亲节晚会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她的精力好似源源不断,总想着为了让周遭的人变得更幸福出一份力。如今,越来越多参与社团工作的她更希望做的是呼吁在新西兰的华人积极参政议政。


“新西兰大部分的当地人对华人的态度是非常友善,作为华侨华人来说,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造福新西兰,参与当地慈善活动,积极参政议政都是很好的途径。”黄珍强调,“华人要使用手中的选票为自己发声,维护自己的权益,让新西兰看到我们,看到我们对新西兰社会事务的参与和贡献”。


黄珍代表新西兰福清同乡会录制向祖国国庆献礼的视频。受访者供图

04

拓展事业、帮扶乡亲、建设祖国……黄珍一直秉持初心,努力做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她有着不输男子的气度。谈及个人的奋斗史,黄珍却说,从早期的顺风顺水的财务工作到成为报社的“TOP SALE”,再到如今的知名连锁肉铺老板,她从不觉得自己是个成功人士,“只能说我一直很努力,靠着努力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福建人在国外真的是很能干,我们福清人更肯干,只要给福清人一份工作,我们就会很努力,干得很好。”黄珍说,勤劳肯干和努力奋斗是福清人的特质,她深深为自己是一个福清人而感到自豪。


“我们华侨华人能够在海外生活得越来越来好,除了自身的努力,还离不开祖国的繁荣强大,正是因为祖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才让我们华侨华人在海外生活得更有底气。”黄珍这一句深情的话,表达出千千万万海外侨胞心中的感慨。


每隔几年,黄珍都会回家乡福清看看,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孩子对家乡同样具有深厚的感情,不仅喜欢吃家乡的扁肉拌面,还会在新西兰主动地做一些推广中国文化的工作。今年,黄珍还打算带50名福清籍青少年回乡参加“寻根之旅”活动,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亲身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文魅力。因为在黄珍看来,海外华裔青少年会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孩子回到家乡,真正去感受、去认识自己的祖国,促进情感交融,加深血脉羁绊。


世界之大,黄珍知道总有一个永远欢迎她回来的“家”,祖国就是她的“家”。


专题地址:

http://usa.fjsen.com/hwfqr.htm


专题详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往期回顾:

访阿根廷侨贤陈瑞平:以一己之力 聚众人之智 成众人之事

访匈牙利侨贤方良瑞:恋祖爱乡 追梦而行


莱索托侨贤陈克辉:仁义闯出一片天

(via 东南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