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外的“第二战场”中美应该怎么打?

日前,《人民日报》旗下海外网的新媒体账号“侠客岛”发出警告,美国是铁了心要在贸易战外开辟“第二战场”了。

8月23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召开相关会议,与国会议员和内阁官员专门讨论《外国投资风险审查改革法案》。作为国防授权法案的一部分,该法案要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更加严格审查外资收购美国公司。过去一年来,美国政府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中资背景企业收购美国公司,这一变化无疑具有指向性。事实上,特朗普本人虽未将法案直指中国,但不少国会议员均将矛头直指中国,称“该法案为解决中国所构成的国家安全威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文转载自《多维CN》月刊038期经济栏目《贸易战外的“第二战场”中美怎么打?》一文,将分上、下集推出。此篇为上篇。

中美贸易战是两国综合实力的较量,而中美关系如今局面严峻,化解需要人类智慧(图源:VCG)

美国的“套”

《外国投资风险审查改革法案》是美国近十年来首次对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职能进行更新和强化,对外资进入美国将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

美国对外资进行安全审查由来已久。成立于1975年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拥有决定公司投资并购的生杀大权。1975年以来,美国的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经历了几次主要的立法及调整过程。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保护主义日益浓厚,要求扩大外国投资委员会职能的呼声高涨,新的外资审查改革法案出炉,正是这一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多年来,美国在对外资设限时都有一条绝对理由,就是“保护国家安全”。在这一冠冕堂皇的说法背后,美国忧虑其产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被他国超越,从而无视经济全球化发展浪潮,人为设限,把自己装在套子中,以防止竞争对手获得新技术,动摇美国的垄断地位和霸主地位,这几乎人尽皆知。

今年以来,美国已叫停新加坡芯片商博通洽购高通的交易,否决了中国蚂蚁金服并购速汇金、大北农集团并购华多农业等多起对美投资活动,理由都是“保护国家安全”。

但外界普遍质疑美国对“国家安全”定义模糊,存在被滥用的嫌疑。早在今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展开232调查(美国商务部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授权,对特定产品进口是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进行立案调查,并在立案之后270天内向总统提交报告,美国总统在90天内做出是否对相关产品进口采取最终措施的决定)时,就被指对“国家安全”概念使用太广。国际投资组织(The Organisation fo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总裁麦克莱诺恩(Nancy McLernon)表示,当前应警惕投资交易变得越来越政治化,美国不应在国家安全方向走得太远,造成更大的不确定性。

在美国对外资加强审查和限制当中,中资企业是主要受害者。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2015年的年度审议报告显示,当年它审查交易数达143起,其中涉及中国企业的交易达29起,占比超过20%;尽管中国在美国外资流入存量中的占比还不到0.2%,但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国家安全审查案件数最多的国家。

而今年4月,根据纽约荣鼎集团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投资报告,2017年完成的中国对美投资额为290亿美元,比2016年减少35%。6月,荣鼎集团报告显示,2018年前5个月,中国在美国的并购和直接投资仅18亿美元,同比下降92%,创下7年来最低,主要原因是美国收紧对中国投资的安全审查,以及美国政府威胁要把额外投资限制作为对华301调查的一部分。

中国企业依据市场规则自主开展经营、购买技术或专利,但美方以技术收购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历年以来都是如此。但美国政治家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获取先进技术是企业正常的市场需求。美国跨国企业也是通过在全球购买专利来实现其技术优势的。如谷歌2011年支付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目的就是获得其1.7万项专利技术。

由于美国一直对华设置极高的投资壁垒,中资企业对美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产及娱乐业,对美国科技领域投资非常少。在今年上半年被美否决的并购案件中,中企投资并购多集中在金融与农业方面,试问,这些并购案会如何“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事实上,美国对外资设限,短期看会损害美企的发展机会,减少美国人的就业机会;长期看,则会对美国的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造成深远影响。在全球化时代,跨国企业在深化投资合作和技术交流方面都有强烈的意愿和需求,这不应被政治家们的私心所绑架。

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外国对美直接投资净额降至513亿美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7%,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5%。在《外国投资风险审查改革法案》出炉之后,该数值还将急剧下降。

中国的“放”

与美国收紧外资审查相比,中国对外开放举措却是密集落地。7月28日,中国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正式生效,在外资限制措施上,比2017年版的63条减少了15条,并开放了多个领域。

而最近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9,591家,同比增长96.6%,实际使用外资683.2亿美元,同比增长4.1%。在主要投资来源地中,美国在华实际投资金额同比增长29.1%。英国则以86.1%的投资增长率位居前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投资同比增长29.8%。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8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73%的美国在华企业实现赢利,74%的企业计划2018年扩大在华投资,这一比例为近年来最高;约60%的会员企业视中国为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46%的受访企业认为,未来三年中国将进一步对外资开放市场,另有62%的受访企业认为,过去五年中国政府政策制定和沟通的透明度有所提高。这份调查报告说明,大部分在华美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

更重要的是,吸收外资还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由传统的低附加值加工组装领域,逐渐转向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制造业领域。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5%,占比达21.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40.3%、63.7%和149.2%。引入外资的结构优化,很显然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外资增长点方面,中国自贸试验区和西部地区成为外资投向的新区域,11个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186家,实际使用外资6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19.1亿元,同比增长14.5%。

日前,《人民日报》旗下海外网的新媒体账号“侠客岛”发出警告,美国是铁了心要在贸易战外开辟“第二战场”了。

8月23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召开相关会议,与国会议员和内阁官员专门讨论《外国投资风险审查改革法案》。作为国防授权法案的一部分,该法案要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更加严格审查外资收购美国公司。过去一年来,美国政府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中资背景企业收购美国公司,这一变化无疑具有指向性。事实上,特朗普本人虽未将法案直指中国,但不少国会议员均将矛头直指中国,称“该法案为解决中国所构成的国家安全威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美方在“收”,中国却在“放”。中国虽然在这场贸易战中会有一定损失,也会影响到外商在华的投资信心。但通过一些数据显示,即便如此,外资对华仍然保持着信心。

本文转载自《多维CN》月刊038期经济栏目《贸易战外的“第二战场”中美怎么打?》一文,将分上、下集推出。此篇为下篇。

对华信心何来?

虽然中美贸易战对外商在华投资的影响会滞后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但上述数据显示,即便在对贸易战有负面影响预测的情况下,外资对华投资仍保持信心。

信心源于五个方面。首先,中国具有生产、消费一体增长的机会。据预测,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的数量将达到49亿人,其中三分之二会集中在亚洲地区,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国。产消一体的机会将首先体现在中国市场的开放性,这将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对华开展商业活动,中国会以一个消费大国的定位为世界经济增长做贡献。

同时,伴随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对新产品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中国日本商会在《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8年白皮书》中提到,日企对华在机器人、零部件行业的投资有所提高,对服务业、零售业等的投资也在不断提升。可见,日企在华投资已从过去的以出口型为主转向以在华内销型为主。

其次,中国具有的全产业链优势,可为外资企业的生产提供完整的配套支撑。制造业不是零基础就可以发展起来的,中国优势来自于产业种类齐全、规模生产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和劳动力要素不断优化。需要强调的是,产业链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比规模性更能吸引外资。自今年3月中美展开贸易较量以来,宝马、特斯拉等外资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在中国的产能,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有能力为外资企业提供高效、全面的产业支持。

第三,中国的规模生产能力和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够实现互补。发达国家中,企业或个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不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和规模化生产是一个漫长的链条,中国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庞大市场,吸引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到中国投资,这将使得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能够迅速实现商业化,并把成本降到最低。

第四,尽管贸易战的影响尚未显现,但整体来看,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将为中国吸引外资提供有利外部条件。2017年以来,全球GDP实现了平均3.8%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3.9%。

第五,中国继续以实际行动加大对外开放,投资限制逐渐减少。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投资限制指数,中国排名自2015年来持续下降了4位,显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据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显示,负面清单由63条减至48条,全面放宽三大产业的外资市场准入,涉及金融、资源、农业等领域。同期颁布的2018年版《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也从2017年版95条减至45条,在农业、采矿、文化、增值电信等领域对外资实施更加宽松的举措。同时,中国进一步降低了投资审批的门槛,提升了投资便利化水平,从而吸引更多外资落户或扩大在华投资。

中国有着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行动,这在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的今天尤为难得。中国致力于建设“一带一路”、“中国-东盟”等新型合作平台,加强金砖国家合作,维护多边经贸体制。在开放中,寻求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而非颐指气使的“盟友关系”,这也给予了外国资本更多的信心和把握。由此可见,只要中国经济内部运行平稳,其巨大的市场、良好的全产业配套能力将继续吸引外资投资。

一边是中国不断向外资打开大门,一边是美国对外资加筑壁垒。资本是逐利的,如何选择,不言而喻。

“沪伦通”的真正落地,是中国开放资本市场最扎实、最具现实意义的具体措施。国际市场对此抱有种种期待,证明中国的举措恰逢其时。

“沪伦通”,即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此前,中国已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开通“深港通”和“沪港通”,增强了证劵市场在香港和内地企业之间的融资融券能力。“沪伦通”则是世界最大新兴市场与最悠久的国际成熟市场对接的第一步,不仅将使中国的证券市场更加国际化、法制化,也为英国企业深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国际投资者可通过“沪伦通”获得更方便的资金支持,增加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机会。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会见英国外交大臣亨特(Jeremy Hunt)时强调,双方应以年内开通“沪伦通”项目为契机,积极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无疑,“沪伦通”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新注脚。在此之前,从中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到A股部分纳入明晟新兴市场指数;从首次允许外方在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中占有51%股份,到进一步放开外国投资者参与A股交易的范围,中国资本市场一连串开放动作,已经吸引境外资本流入不断增多。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外国来华证券投资跨境资金流入同比增长2倍。据中国证监会统计,2018年1至7月,境外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市场1,616亿元。尽管6月和7月两个月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但净流入A股市场的境外资金仍达498亿元。

在资本市场中,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外资流入不断增多,显示的正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其实,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巨大的金融市场和利润空间期待已久,年内“沪伦通”一旦开通,无疑会让他们分享到更大的“蛋糕”。据悉,已有欧洲和亚洲等地的大型金融机构在扩大外资金融持股比例、扩大经营范围方面提出相关申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